一個普通的高中曆史老師說過這樣的話:高考,是對你的再教育。 這句話用在2022年山東高考曆史卷上還是比較合适的。
今天上午,山東高考曆史考試結束了。和前兩天網絡上到處是一片叫苦連天聲不同的是,今天到處是一片欣喜、叫好之聲。
考生們、網友們一個一個情緒激昂,每說一句話,都恨不能用上三個感歎号。
很多考生說了類似的:差點淚灑考場,誰懂我有多感動,我們要學會發聲,努力是有用的;“曆史是一堆灰燼,而灰燼深處有餘溫”,出題組的老師是有怎樣的開明和智慧才會出這樣的題!
一位重慶網友說:“真好,讓人感覺了曆史的力量,它不是囿于書本上的字字句句,也不是試卷上的讓人煩悶的模闆題,而是深入現實。起落之間,皆是力量,皆是未來。 ”
一個山東網友這樣說: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擡頭看路,我想,這才是曆史這門學科的意義,其實山東卷考了好幾次與“女權”有關的内容了,比如14年左右考了巴金的《家》,為山東卷敢為天下先而驕傲!
說到“女權”,就要說到一個名叫李超的女子
李超,廣西人,從小聰穎好學,家境優渥。父母過世後,家中就剩下她和兩個姐姐了。因為女子不能繼承家産,于是李超的堂兄便掌管起了李家家業。
李超想出去求學,堂兄不許,并多次逼她嫁人。她堅持外出求學,并如逃亡一般的,從鄉下到梧州、到廣州、最後來了北京。
這期間,堂兄從沒停止對她的“迫害”,比如斷她的經濟,揚言要将她逐出家門。李超積悲成疾,到北京的那一年冬天就病了,從此再沒有好起來。後來,這個女大學生年輕的生命永遠地停在了1919年的8月。
李超的追悼會,莊嚴而盛大。許多著名學者都來了,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陳獨秀、梁漱溟、張國焘、蔣夢麟等。
許多人發表了悼詞、講話。陳獨秀說:“今日亟待解決之問題,非男女對抗問題,乃男女共同協力問題。”
蔡元培說:“不管有錢沒錢,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蔣夢麟贊李超是“戰死疆場”的勇士。
就這樣,“李超”這個名字就永遠載入了中國女權運動史冊。
山東曆史卷上的“女權”題
這個題目大意為:李超是一位近代的女學生,到處輾轉求學,她家裡人不支持,而因生活困難患肺炎去世,她家裡人置之不理并說死有餘辜,這引起了當時社會的廣泛關注,題目問“為什麼李超會引起社會關注”,并且問“李超們的出路在哪”。
這個題目的宗旨,應該既是提倡男女平等,也是讓這個問題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它不是讓人宣洩怨氣,它隻是讓人平靜地思考“出路在哪”。
這就是考試的意義吧,是應試,考查學生是否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利用規則答題,但又不僅僅是應試,它更多的是讓學生能在以後人生中思考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可以實現的價值。
大家之所以很激動,可能與山東一直被诟病封建思想濃厚、女性地位低有關。據說,吃飯時山東女人不能上桌。但“曆史不是落滿塵埃的過往,而是一個又一個閃閃發光的時代”。
“李超們的出路在哪裡”?在考場上奮筆疾書的女孩子們就是,張桂梅身邊的一張張笑臉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