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馬伯庸
[著名作家,人稱“馬親王”,《古董局中局》等暢銷書作者]
小時候我第一次接觸十二星座的時候,覺得這東西既時髦又有趣,唯獨有一點百思不得其解——我相信很多人也有和我一樣的疑問。
你看,十二星座裡的十一個,都是以星座代表物的形象來命名的:獅子就叫獅子座,兩條魚就叫雙魚座,一頭牛就叫金牛座,一個水瓶就叫水瓶座,淺顯易懂,一目了然。可唯獨有一個星座,名字殊不可解。
那就是摩羯座。
我問過一個朋友,說摩羯座到底什麼意思?
/潘神/
他講給我聽,宙斯手下有一位叢林之神,叫潘,樣貌古怪,頭上有兩隻角,腳上還是山羊蹄子。有一次宙斯宴請諸神,百眼怪獸突然來襲,諸神倉皇而逃。
維納斯和自己的孩子丘比特變成一大一小兩條魚沿着溪水逃掉,潘也想變成魚,可他猶豫不決,又想變成山羊,結果最後成了一個上半身是羊,下半身是魚的怪物,不倫不類。
宙斯看到這個形象,覺得特别有意思,便把它升到天空,從此就有了摩羯座。
/宙斯和赫拉/
我聽完這個故事,還是不滿足。它并沒有解釋,為什麼潘神變成的這頭怪物,叫做摩羯?如果按照半魚半羊形象的話,應該叫它鮮座才對嘛,跟摩羯有什麼關系啊?
這個疑問,在我的學生時代一直沒得到解答。後來我想起這個疑問,做了一番考證,才知道這個古怪的名字裡頭,藏着很深的學問。
十二星座的最早起源是古代巴比倫,後來被希臘文明吸納,形成現在的星座形象。
/影視作品中的亞曆山大大帝/
後來随着亞曆山大大帝東征,這一套星座又傳入了古印度,融入到古印度文明和後來的佛教天文體系裡去。
佛教傳入中國後,這一套東西也跟着進來了。
所以十二星座傳入中國的時間,其實非常早。目前最早有明确文字記載十二星座的典籍,是隋代的一本經文《大方等日藏經》。
/《大方等日藏經》/
這是一本梵文佛經,被那連提耶舍大師(佛教人物)譯成了中文。在這本經文裡,十二星座的名稱和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提及到摩羯座,當時的寫法是“磨竭”。
為什麼要寫成這兩個字呢?這是因為十二星座傳入印度時,印度人不知道該怎麼把Capricornus這種半魚半羊的東西翻譯過來,隻好借用了印度神話裡的一條大魚的名字。
/《大唐西域記》/
大魚的梵文名字叫makara,是一條兇惡的鳄魚形象,是恒河女神那伐樓拿的坐騎,大若海島,在唐僧的《大唐西域記》裡也曾有提及。
印度人覺得潘神既然形象是半羊半魚,咱們就翻一半吧,于是就把Capricornus下半截拿過來,譯成了makara,有一個中文譯名叫做摩迦羅。
那連提耶舍大師碰到makara這個詞時,也很頭疼,因為這是自然界沒有的怪物,中文裡沒有現成的詞。
所以他想來想去,沒有意譯,而是采取了音譯。
隋唐時代,磨的發音是mua,竭的發音接近于輕聲的ghat,聯在一起與makara很類似。
從此以後,makara便音譯成了“磨竭”,進入到中國人的視野中來。不過這個詞實在太古怪了,難以理解,經常寫錯。在唐代的幾本重要經文中,它有時寫成磨竭,有時寫成磨蠍,有時寫成摩竭。
/宣化遼墓壁畫上的十二星宮圖/
後來在《七曜禳災訣》裡,這個詞終于變為了“摩羯”。“摩”,是“磨”字的異寫;這個“羯”字,卻用得極其精妙。
這是個古老的字,本意是閹割過的公羊,後來還演變成古代少數民族的名稱。
亂華的五胡裡:匈奴、鮮卑、羯、羌、氐(dī),就有一個羯族,石勒即是此族出身。摩羯裡的這個“羯”字,既照顧到了音譯,又恰如其分地帶出了羊這個元素。
/馬上皇帝石勒/
換句話說,當我們聯讀“摩羯”時,它代表的是印度傳說裡的大魚;當我們單看羯字時,它代表的是未閹割過的公羊。
這一個詞,集合了中印兩國人民的智慧,才算完美地表達出了Capricornus半魚半羊的特質。
/摩羯紋鎏金錾花銀盆/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摩羯這個詞看起來如此拗口,卻能流傳千年,延續至今,因為它确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譯名。在很多金銀器上,還有一個專門的紋飾,叫做摩羯紋。
最後說一個題外八卦。
蘇轼在《東坡志林•命分》說過一段話:“退之詩雲:我生之辰,月宿直鬥。乃知退之磨蠍為身宮,而仆乃以磨蠍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摩羯男孩蘇東坡/
退之就是韓愈。韓愈出生的時候,月亮落在鬥宿。而鬥宿恰好與摩羯座的方位對應。蘇轼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韓愈是摩羯座,我也是摩羯座,我們倆都是一輩子毀譽交加,命運都差不多。”
/魚羊文豪韓愈/
吳鈎老師曾做過推算,蘇轼生于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換算成陽曆生日為1037年1月8日,恰好是摩羯座。
這也算是摩羯座在中國名人之間的一段奇妙緣分吧。
字媒體
一花一世界,一詞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