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想知道無功補償到底是怎樣實現的?它和功率因數之間有什麼關系?
别急,這篇文章将為你揭曉答案!
各位工控人,點擊下方 “進入圈子”,技成電工課堂每天14:30 分享一些幹貨趣聞,
PLC、電工、變頻器、制造業技術人才分享交流!
“功率”這個概念,我想大家都應該相當熟悉了,特别是看過《電工基礎》系列文章的朋友們。
在之前學習“單一參數正弦交流電路”時也分别列舉了電阻元件、電感元件和電容元件的單一參數電路特性和功率關系,而我們這次所學習的功率,其實就是三者功率的代數和。
好啦,現在大家就跟随我正式開始這次的學習“正弦交流電路的功率與功率因數的提高”吧。
回顧之前所學的“單一參數正弦交流電路”文章中提到的,交流電路中,瞬時功率定義為瞬時電壓與瞬時電流的乘積,用小寫字母p表示;而平均功率則是指瞬時功率在一個周期内的平均值,又稱有功功率,用大寫字母P表示。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得到正弦交流電路的瞬時功率如下圖36-1所示。
圖36-1
在圖36-1所示的電路圖中,由于阻抗的存在,使得電壓與電流之間有相位差,根據電壓與電流的瞬時表達式,求得該電路的瞬時功率表達式如圖36-1所示。單一參數正弦交流電路的各個瞬時功率表達式如下圖36-2所示。
圖36-2
把圖36-1中瞬時功率的表達式與圖36-2中的各種單一參數元件的瞬時功率表達式相比較,可以發現,當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位差為零時,即φ=0時,圖36-1中的瞬時功率表達式正好等于圖36-2中電阻元件的瞬時功率表達式;當電壓超前電流90°,即φ=90°時,圖36-1中的瞬時功率表達式正好等于圖36-2中電感元件的瞬時功率表達式;
當電壓滞後電流90°,即φ=-90°時,圖36-1中的瞬時功率表達式正好等于圖36-2中電容元件的瞬時功率表達式。根據這一特點,可以發現,正弦交流電路的平均功率表達式中,中括号的左部分其實就代表着電阻的瞬時功率,而右部分代表着電抗的瞬時功率。
圖36-3
根據平均功率的定義,得到正弦交流電路的平均功率表達式如上圖36-3所示。從平均功率的表達式中,可以發現,所得平均功率就是電阻所消耗的功率,而右部分電抗的瞬時功率所對應的平均功率為零,這也和我們之前在“單一參數正弦交流電路”所學的“電感和電容是不消耗功率的,它們隻與電源進行能量的交換,而電阻是耗能元件”所對應。
另外,根據平均功率的表達式,可以發現,其中的cosφ就是功率因數,再結合我們之前所學的功率三角形,可以得到該正弦交流電路的無功功率與實在功率如下圖36-4所示。
圖36-4
根據圖36-1的瞬時功率表達式畫出其波形如下圖36-5所示,結合電壓與電流的波形,對圖36-5中的波形圖分為四部分,可以發現,當電壓與電流同為正時,即電壓與電流方向相同時,瞬時功率大于零,而當電壓與電流為一正一負時,即電壓與電流方向相反時,瞬時功率小于零。
圖36-5
瞬時功率中小于零的部分,存在的原因正是由于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位差。可以想象,随着電壓與電流之間電位差的變大變小,瞬時功率中小于零的部分也會随之變大變小,當該相位差等于90°時,瞬時功率大于零部分與小于零部分相等,此時電路呈純感性或純容性;
當該相位差為0°時,瞬時功率中小于零的部分恰好消失為零,此時電路呈電阻性。
對圖36-5作一個簡單理解,就是大于零部分的功率,其中一部分用于電阻的消耗,一部分用于電感或電容的儲能,小于零部分的功率,是電感或電容所存儲能量的釋放。
回顧之前在“RLC串聯電路”中所提到的,平均功率(又稱有功功率)P為電壓與電流乘積的餘弦值,其中cosφ稱為功率因數,它是用來衡量負載對電源的利用程度。所以,提高功率因數有着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在正弦交流電路中,無功功率和有功功率都是必不可少的,沒有無功,電動機不能轉動,變壓器不能變壓,電力系統不能正常運行,但無功功率又占用了電力系統發供電設備提供有功功率的能力,同時也增加了電力系統電能輸送過程中的有功損耗,導緻用電有功功率因數降低。
為了提高用電質量,改善設備運行條件,減小線路的功率損耗和電壓損耗,提高電網輸電效率,節約用電,降低企業生産成本,提高供電設備的利用率等,對功率因數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且世界各國電力企業對用戶的用電功率因數都有要求。
例如在電力系統中,線路對功率的輸送能力是一定的,根據P =UIcosφ,當P、U一定時,若功率因數變小,此時線路電流就會增大,有時就需要增大導線截面積以提高線路的載流能力,另外,根據ΔP =I2R,電流的增大也會伴随着有功功率損耗的增加,即線損增加。
那麼,功率因數應該如何提高呢?一方面是盡量避免感性設備的空載和減少其輕載情況,另一方面就是在線路或設備兩端并聯适當電容。本文主要講的是電容的并聯補償。
提高功率因數的原則是:必須保證原負載的工作狀态不變,即加至負載上的電壓和負載的有功功率不變。按照這個原則,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在感性負載兩端并聯電容,如下圖36-6所示。
圖36-6
感性負載在沒有并聯電容時,總電流等于感性負載電流I1,此時電路總功率因數為cosφ1,并上電容後的總電流為I,此時電路總功率因數為cosφ。
由于流過電容的電流超前電容兩端的電壓90°,在該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畫出相應的相量圖如圖36-6所示。
從相量圖中可以看到,并上電容後的電路,端口電壓與總電流的相位差變小的同時總電流的大小也是變小的(電流相量的長度變短),此時φ<φ1,即cosφ>cosφ1,功率因數變大。電源電壓不變,總電流變小,顯然,此時電路總是在功率變小。對于供電線路來說,電路總實在功率的變小意味着線路的剩餘輸送容量增加了,同時線路的功率損耗也變小了。
但是原來感性負載支路的工作狀态是不變的,也就是說并聯電容後,在感性負載支路中,它的電流I1與功率因數cosφ1依然不變。根據有功功率的含義,它是電路中電阻所消耗的功率,而感性支路的工作狀态不變,顯然,此時電路的總有功功率也是不變的。
如圖36-6,根據相量圖與電容的定義,可以計算出并聯電容的電容值如圖所示。不管大家是否看懂該計算過程,電容值的結果表達式很有必要熟記下來,以便在實際工作中可以直接根據已知條件進行計算。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并聯補償的電容值,現在以一個例子來講解一下。在下圖36-7中的電路圖中,已知該感性負載的功率P為10kW,其功率因數cosφ1為0.6,接在電壓為220V,頻率為50Hz的電源上。如果要将電路的功率因數提高到0.95,需要并多大的電容C?
此時已知負載的有功功率、電源電壓與頻率與補償前後的功率因數,直接代入圖36-6的表達式,可以求得并聯電容值如圖36-7所示。
圖36-7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文中多次提到回顧之前的學習内容,其實這次的學習,可以說是并沒有新的知識點,都是在基于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
所以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按順序比較好喲,這樣學起來比較快,理解起來也會相對簡單。
那麼,這次的學習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次繼續學習三相電路的相關知識,共勉!(技成培訓原創,作者:楊思慧,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領取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