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 11:0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吳梓嫣 徐婷 陳琳瑤 記者 聶偉霞
在雲和鳳凰山街道貴溪村,成立不到兩個月的“葉培武警務室”已成了村裡外來人口齊點贊的“新娘家”。
“貴溪村外來人口數量大,是本村村民的5倍多,在基層治理上有很多複雜的難點。”貴溪村村委會主任王建躍說,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社區民警葉培武名字命名的“葉培武”警務室成立後,第一時間組織成立了外來鄉賢協會,為村裡解決了不少難題。
為巧解流動人口矛盾糾紛,實現安居樂業,雲和探索建立“以外調外”治理模式,創立“鄉音”工作室新機制,積極發動異地鄉賢、黨員幹部、村民調解委員會等各類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充分發揮鄉音、鄉俗、鄉情在調解中的作用,有效防止了信訪矛盾糾紛和苗頭隐患激化升級,促進新老居民和諧共進,維護社會穩定。
“老鄉,有什麼困難你說說,我幫你們調解。”在位于縣城的“劉彬調解室”裡,看着着急的快要哭的老鄉金某,劉彬排着他的肩膀安慰着。來自景甯的金某是一名木工,他自帶工具幫雲和一家木工店的洪老闆打工,金某做了一段時間後店裡就沒活了,于是他就換了東家。當金某回到洪老闆店裡取當初沒帶走的工具時,兩人起了矛盾,還動起了手,金某受傷。吵吵鬧鬧的兩個人,最後鬧到了“劉彬調解室”。經過劉彬一番勸解,雙方終于達成協議,調解取得了成功,及時地将信訪苗頭隐患解決在萌芽之中。
鄉情巧解“糾紛結”。2013年,雲和縣成立了由景甯籍鄉賢劉彬命名的調解室,專門化解景甯籍流動人口之間及與雲和本地居民之間矛盾糾紛的人民調解工作室。作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劉彬結合自身十多年的基層調解工作經驗,總結提煉出了巧借一口鄉音,借助專業力量、部門力量和社會力量等力量,有效防止了信訪矛盾糾紛和苗頭隐患激化升級。截至目前,“劉彬調解室”共調解矛盾糾紛270件,成功調解270件,成功率100%,涉及當事人570人,協議涉及金額720萬餘元。
近年來,雲和縣積極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陽光大調解”體系,創新調解工作法,構建多元調解平台,推動全域聯動調解,着力構築矛盾糾紛“大調解”雲和樣闆。今年上半年,全縣共排查并成功調處矛盾糾紛1789起,成功率達到9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