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情感
/
玩偶之家的魅力
玩偶之家的魅力
更新时间:2024-07-17 09:18:53

一部文學作品,要成為“名著”,主題一定是深刻的,最深刻的首推人性的探讨。哪怕揭露的是當下的時代,要想跨越歲月而不改其深刻,就一定得寫人性。

因為很多事情會時過境遷,隻有人性值得人反複玩味。如果人性寫得不夠深刻,那一定要寫兩性關系。

《玩偶之家》寫的就是兩性關系,或者說女性命運。

玩偶之家的魅力(重讀玩偶之家女人不做男人的玩偶)1

說起來,我個人曾經因為這個壓抑的書名而屢次放棄翻開它。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它作為話劇在中國第一演出時的名字——《娜拉》!

我馬上去确認了下這個“娜”的讀音。當我确定“娜”不讀na,而讀nuo的時候,我就決定讀一讀。

歐洲語言幾乎都源自于拉丁語,很多詞的讀音也隻是略有不同,但“娜拉”這個詞在歐洲語言裡,跟各國語言的“獅子”幾乎都是是同音的(比如我們都熟悉的英語裡的“lion”)。

妙就妙在,把這個名字翻譯成漢字“娜”,又一定是個女人名。

女人的名字會叫“獅子”嗎?想來想去就隻有《水浒傳》裡的“女豪傑”有個叫“母大蟲”的,還隻是個綽号。

故事背景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就是個名叫獅子的女人,而劇情一展開呢?她卻隻是隻貓,一隻任丈夫把玩的玩偶小貓。

娜拉是個“乖巧”的小女人,聽老公的話,而他老公是個道德感很強的“直男”,最不喜歡謊言,認為不誠實的人會遺傳給後代,并且會傳染給身邊的人。兩人的這些性格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問題。

娜拉的丈夫對娜拉的态度就成了最大的伏筆:他要求娜拉,不僅僅做自己的老婆,還要做自己的孩子。

什麼意思?就是說,你當老婆就要聽話,你在我面前永遠都隻能算是個幼稚的孩子。而是個孩子,就隻能是我的附庸。

這話在今天聽起來多麼的刺耳。但在當時,卻是普遍現象。

玩偶之家的魅力(重讀玩偶之家女人不做男人的玩偶)2

女人們處在這種環境裡,久而久之,也就真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小鳥依然的女人,像孩子一樣的太太。一切看上去都很符合當時的時代特征,在19世紀末的歐洲,女人依然不能出來工作,依然不能獨立。

情節展開

一部劇作,按照今天的文學标準,必須要有人物矛盾。易蔔生的貢獻,則是讓話劇更加生活化,不再是像詩歌一樣,而變成像古典小說一樣的現實主義體裁。

《玩偶之家》的戲劇矛盾,跟大多數劇作一樣,來自于人物的性格。

一切悲劇都是性格的悲劇。——莎士比亞

娜拉的丈夫最讨厭謊言,但自己起初隻是個不富裕的律師。貧賤夫妻百事哀,屋漏偏逢連夜雨。娜拉的丈夫生病了,大夫說,病跟氣候有關。

可能,北歐的氣候的确不太适合人類長期居住,但那個時候的醫生水平真的是太水了。

娜拉為了讓丈夫治病,決定去度假。但他們沒錢,于是娜拉決定去借貸。可那個年代,女人不能獲得銀行的貸款,隻能和男人聯署借貸。

玩偶之家的魅力(重讀玩偶之家女人不做男人的玩偶)3

于是,娜拉隻能造假。本來這個謊言并不容易拆穿,娜拉說這筆錢是父親留下來的遺産。丈夫的病也就真的好了。

但娜拉的丈夫可謂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他時來運轉地成為了銀行的經理。而通過假手續借貸給娜拉的業務員名聲太差,于是娜拉的丈夫準備清除這位自己讨厭的人。

而娜拉卻被這個人要挾,要求她讓自己的丈夫不要開除他,還要獲得升遷,否則就揭發娜拉。

娜拉的覺醒

故事的推進扣人心弦,但最出人意料的是本劇的結尾。

本來在意料之中的爆發了,可最終也得到了解決(經典的戲曲套路),本來娜拉的家庭生活又要恢複如常的狀态了。

但娜拉卻不幹了。她最終和丈夫“show hand”的了。

她意識到自己從小不被自己的父親尊重,父親把她當成了玩偶,一個乖巧聽話的女兒;父親把自己嫁出去,自己就從父親的玩偶,變成了丈夫的玩偶。

玩偶之家的魅力(重讀玩偶之家女人不做男人的玩偶)4

沒有人真的在尊重她,沒有人真的要聽取她的意見。

娜拉為了還清銀行賬務的時候,自己也接了一些小活來賺錢,并獲得了滿足感,嘗到了自力更生的甜頭,内心中隐忍的個性在經曆了危機後,也爆發了出來。

娜拉選擇了離開丈夫。抛下了家庭,抛下了孩子,抛下了丈夫。

她抛下家庭,因為那是個玩偶之家,但她會想念家庭。

她抛下孩子,因為她不想陷入培養玩偶的循環,但她也會想念孩子。

她抛下丈夫,因為丈夫不可能做出真正的改變,但她也會想念丈夫。

娜拉的影響

《玩偶之家》揭露的是當時的歐洲男權社會裡,将女人當做玩偶的現實。

娜拉在本劇最後對丈夫和社會的控訴,在當時可謂振聾發聩,即便是今天讀起來也有力透紙背之感。在演出初期,人們不能理解甚至斥責女主娜拉的出走行為。

玩偶之家的魅力(重讀玩偶之家女人不做男人的玩偶)5

《玩偶之家》劇照

認為這樣做是缺乏社會責任感,認為她的出走恰恰說明她真的就是個沒長大的孩子,被父親和丈夫寵壞了的孩子。

可笑的是,作者想借由此劇來抨擊社會對女性缺乏責任,而社會上的飽學之士卻以責任來抨擊女主。

今天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們當然可以斥責那些“衛道士”們,告訴他們照顧丈夫和孩子不應該是女人的分内之事,女人也有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的權利。

表面上看起來,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變化了,女人可以工作,可以獨立,可以從政,可以經商……

似乎女人們已經從“男人的附庸”的桎梏中解脫了出來。但即便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如果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讨,我們可能會發現,女性作為男性的附庸,可能隻是改變了形式。

女人要靠男人,女人要顧家,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觀點依然深得人心。

别的不說,就說近些年火起來的所謂的“大女主”戲。

從《甄嬛傳》開始,到《芈月傳》、《如懿傳》,都是一堆女人就圍着一個男人,女主因男人而保持純真,也因男人而黑化。《那年花開月正圓》裡女主一步步地走向成功,靠的是一個又一個男人的幫助。

《知否》裡的六姑娘從小就扮演父親的“乖女兒”,日後能揚眉吐氣,大快人心,靠的也是他的男人撐腰,而她鬥的那些女人,要麼是不得寵幸的怨婦,要麼就是被男人抛棄而黑化,要麼就是為了獨得男人寵幸,其餘的都是想嫁個好男人。

玩偶之家的魅力(重讀玩偶之家女人不做男人的玩偶)6

這些劇集甚至會引發現象級的觀劇熱潮,對于以上詭異的劇情設定也沒什麼人提出異議,而追這些劇的觀衆中女性比例還高于男性……

所以,娜拉最後的台詞真的穿透了曆史,10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依然堅定地認同“女人應該是男人的附庸”。

有人可能會說,你說的是中國吧?

那我再舉一個美國的例子。最近有一部美劇的“大女主”戲非常的火,叫《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我隻介紹一個情節,就是麥瑟爾夫人在離婚後找到了自己的靈魂伴侶,但始終沒有發生關系。

玩偶之家的魅力(重讀玩偶之家女人不做男人的玩偶)7

後來,麥瑟爾夫人終于要進行個人的脫口秀巡演了,他要離開了。觀衆都覺得她該在離開前跟他的這位伴侶來一次,但最終麥瑟爾夫人卻跑去找他的前夫來了一下。

于是,美國觀衆也都不幹了。

按照我們的常規邏輯,離婚了的女人又找到了新的靈魂伴侶,難道不該投身新人那裡嗎?那位靈魂伴侶對你那麼好。

可這個所謂的常規邏輯其實依然是“女人是男人的附庸”的邏輯。如果主角是男的,他在沒有再婚或者确定男女朋友的情況下,去找自己的前妻過夜。人們可能會誇贊他“念舊情”,或者說“前妻才是你的真愛”之類的。

而主人公一旦換成女的,人們就覺得女人應該對對自己好的男人好一些。

……

美國人這麼想,中國人也這麼想。男人這麼想,女人也這麼想。

好在像《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這樣的美劇已經站出來發聲了,我愛跟誰就跟誰,喜歡誰就是誰,不需要那麼多男人主導的邏輯。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