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 ——唐代•文秀
因為拼搏•所以出「粽」
一、端午由來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挂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曆史中。
二、端午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又叫扒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
扒龍舟曆史悠久,是很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遊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賽龍舟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争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迹,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他們。借劃龍舟開江之魚,以魚食原之體。競渡之習,盛于吳、越、楚。
2、挂艾草
艾草又叫艾蒿,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艾草寓意招百福,也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可以使身體健康。在古代一直講究:中草藥治病,如針灸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來進行治病。
端午節時,許多住家門口都挂菖蒲、艾草和貼鐘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小孩子佩香包,和五色線等;這些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
3、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
4、放紙鸢
在中國南方一帶城市,端午節放風筝也是一種習俗。端午時期,兒童放風筝稱之為“放殃”。風筝,即紙鸢。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着系在上面的長線,趁着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于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5、點雄黃
端午節,許多地方有用雄黃酒在孩子額頭上書寫“王”字的習俗,這也表現出人們對虎的崇拜,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三則表達對孩子的祝福。
6、吃粽子
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據記載,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标簽将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你好,二十四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