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意大利導演費裡尼執導的《愛情神話》(1969年),講述的是古羅馬不為人熟知的另一面;那麼,90後中國導演邵藝輝執導的《愛情神話》,講述的則是上海不為人熟知的另一面。
這另一面,似乎透着點虛假,但又絕對真實。虛假,是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正視過這樣一種生存的可能性,以及這種可能性意味着什麼;真實,是因為它道出了飲食男女的另一面:愛情與婚姻不能等同,人生與事業不能等同,情感與永恒不能等同,浪漫與現實不能等同,朋友與愛人不能等同……
擁有這一切虛假與真實的上海中年男人老白,他那位于市中心的二層獨門小院裡的生活,完美得仿佛不夠真實,但又真實得每個人都可以瞬間設想自己處于他的位置:有一手好廚藝,會畫畫,有住在附近的好友,有一幫熟絡的街坊鄰居,有幾位向他學畫畫、也是他收入來源的成人學生。
撇開那套外祖父留給他的房子,其餘幾項,似乎我們經過努力都可以擁有——至少可以擁有一個相似的版本。然而,我們還是一無所長并且羨慕着銀幕上的老白,羨慕他擁有這一切,并且慷慨地與他人分享——他沒有收意大利小夥兒的房租;他總是興沖沖地要為自己喜歡的女人做飯;他的繪畫班,可以負責照顧半身不遂的老人;熟絡的外貿服裝店老闆,可以将滞銷短褲硬塞進他的購物袋……
《愛情神話》中的老白,有一種溫柔男人的魅力,這種魅力是否隻屬于上海男人,我不知道;但影片中的很多東西加在一起,無疑就隻屬于上海了。譬如,會引經據典講述人生、擁有自己“咖啡時間”的街口鞋匠;離了婚仍然備受前婆婆寵愛的紅杏出牆的前妻;嫁給外國人、育有一女卻遭遇離婚的職場女精英;自诩豔遇無數、熱心為好友開畫展的老克勒;中性化的女孩與中性化的男孩在咖啡館裡展開的戀情……還有臨街酒吧、國際學校、外貿服裝店、進口臨期食品店、巷子裡的圖書館、自家院子裡的美術班、餐廳裡的美術展、年輕人紮堆的咖啡店和果汁店……在這些熟悉的空間裡,電影裡的人物講着日漸稀少、卻絕不會歸于沉寂的上海話,度過了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的下午、晚上以及清晨。
令人羨慕的,就是老白身上的這種煙火氣,是他自動“躺平”、卻依舊在尋找和付出的靈魂故事。令人羨慕的,也許還有自稱與外國女明星有過浪漫邂逅的老烏——因為他的故事誰也不知道謎底,卻有着真實存在的可能性。他那不急不緩、仿佛總是“有光”的精神狀态,為這一“奇遇”存在的可能性,增添了神秘的注腳。
而我們大概不會羨慕銀幕上的李小姐(馬伊琍飾)、格洛瑞亞(倪虹潔飾)和蓓蓓(吳越飾)。一個帶有偏見的原因是:她們的婚姻都不幸福——隻有李小姐在老白的追求下,有再次獲得幸福的可能性。這當然是一種偏見:為什麼男人單身令人羨慕,女人單身則令人擔憂呢?人類戰勝偏見的道路無疑路阻且長。然而,我們喜歡她們,就像喜歡生活中那些真實而獨立的女性:喜歡她們的爽朗、盡興、獨立自主;喜歡她們知道有的事強求不得,不會惡毒地将彼此視為對手;喜歡她們的通透,即使沒人愛、也不愛誰,自己也要過得快樂;喜歡她們的大方與“拎得清”。
2021年年末,來看這樣一部影片是值得的。這種值得的感悟,大抵是可以延伸至上海這座城市的現實生活的:可以熱情如火,也可以平淡如水;可以奮鬥,也可以退隐;可以浪漫,也可以現實。最好的時候,是浪漫與現實并存,是清楚地看到自己與他人的不易,對自己包容,也對他人包容。
如果城市也會收到情書的話,《愛情神話》當然不是第一封以電影形式寫給上海的情書,但它也許是第一封寫給上海的平和與包容的情書——從中年人的愛情開始。
欄目主編:黃玮 文字編輯:黃玮
本文圖片為電影海報
來源:作者:任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