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創作需要具有想象力,因為詩詞是抽象和含蓄的文學藝術。就像畫家在方寸間描繪千裡江山,不僅要注意虛實結合、濃淡搭配,而且還要懂得留白,才能讓觀者發揮想象,方可使作品雅俗共賞。
除此之外,詩歌不是散文,不能一味地叙事和說理,必須采用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意象,才能打動讀者,從而在不知不覺間被作品感染。晚唐有一位才子就非常善于寫詩,下面介紹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脍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
白鹿洞
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王貞白,字有道,号靈溪,唐末著名詩人。他20歲中進士後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隐、貫休等相互切磋贈和。晚年退隐之後,詩人卻沒有去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潛心教學,為家鄉子弟傳道解惑。他去世時,朝廷封他為光祿大夫、上柱國公等封号。
王貞白一生作詩很多,亦頗自負,他的作品筆緻清婉,清俊自得。這首詩反映了他讀書非常專心,更彰顯出詩人勤奮好學的精神。
白鹿洞在廬山五老峰南麓,此處青山環抱、碧樹成蔭。雖然名為“白鹿洞”,實際隻是山谷間的一個坪地。詩人在此幽靜的環境中讀書,不僅沒有喧嚣和幹擾,而且還能在大自然中得到很多啟迪。
開篇就顯得有些突兀,“讀書不覺已春深”。詩人刻苦讀書,心無旁骛,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很長時間。一個“已”字,傳達出詩人的驚覺,更反映了時間之久,竟然不知春天早已就在身邊,處處都是生機盎然。
次句更是婦孺皆知,“一寸光陰一寸金”。作者用金子比喻美好的時光,而光陰本來看不見、摸不着,也不可用尺去測量,詩人卻說“一寸光陰”,更體現出自己對時間的珍惜。
自古以來,描寫時間的詩詞非常多,這一句也是非常經典,作者不僅表達出自己的感慨,也希望世人不要無謂地浪費光陰,更告誡讀書人要注重知識積累,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
前兩句直抒胸臆,後兩句其實更加精彩,“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詩貴含蓄,如果總是平鋪直叙,後面依然接着講道理,就立刻顯得生硬無趣。所以詩人轉而說,如果不是道人來逗笑,自己還在深入鑽研周公孔子的精義和教導。
道人,即指白鹿洞的道人;周情孔思,指古代讀書人需要靜心學習的儒家典籍。詩人學習太專心,不願耽誤片刻,但又不如道人可以耐得住寂寞。後兩句雖然看似閑筆,其實正是補叙首聯的“不覺已春深”,也讓全詩更加具有趣味。
南宋一位詩人有感于他的刻苦學習精神,也寫了一首絕句,即宋代學者葉采的《暮春即事》: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作者在前兩句表現書房的甯靜,屋頂上雀影在書案上移動,點點楊花飄入屋内、落到硯池中。
可是詩人卻靜坐窗前毫不理會,依然潛心地讀書,根本沒注意春天過去了很久。這首詩語言樸實平易,景物描寫生動貼切,開篇就充滿了一種喜悅氣氛,後兩句卻飽含哲理。
這兩首絕句都非常優秀,不僅極具詩情畫意,而且都充滿理趣。尤其是王貞白的作品一直被廣為傳誦,更被名家贊賞不已,所以後世就不斷有人效仿和引用。葉詩的尾句就是化用了王詩首句的意境,也從側面反映出王詩影響之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