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位于甘肅東北部民勤縣的騰格裡沙漠中,總會出現一批大學生的身影,他們挖開一個個沙洞,種下梭梭幼苗,他們排成接力長龍,蜿蜒在沙丘上給腳下的幼苗澆水,他們收集一個個玻璃瓶子,在沙漠中擺出長線指引方向……他們就是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綠勤行”社會實踐團隊。近日,2022“綠勤行”實踐團再次集結,踏上了深入沙漠的旅途。“這幾十個孩子又要到沙漠來了。”提起“綠勤行”團隊,駐紮在騰格裡沙漠的博龍沙産業公司梭梭基地負責人曾令龍露出了笑容,“希望你們在這裡體驗治沙,回去後大力宣傳治沙,讓全世界都看到沙漠化問題亟需解決。”
累計九年堅守,治沙超過20萬平方米
“綠勤行”實踐團成立于2014年,緣于當時的隊長呂美望看到的一篇報道。報道中說,被沙漠三面包圍的甘肅民勤縣,如果放任不顧,将在17年内被騰格裡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合圍吞噬。
就這樣,最初的治沙夢想彙聚了15名志同道合的南航青年,他們輾轉乘坐33個小時的火車到達民勤,每天步行20公裡進出沙漠,制備麥草沙障、滅鼠護林,用14天的時間,鋪下了1000平方米的麥草沙障,種下了100公頃的護林植物,決心要為“将民勤從風沙裡救出來”做點什麼。
治沙接力從2014年持續到2022年。今年暑假,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青年學生牽頭,團隊再次啟程,集結了來自北京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的162名成員,分兩批前往民勤縣騰格裡沙漠。
“綠勤行”團隊成員合影
團隊成員在沙漠中接力運水澆苗
九年來,累計共有近千名隊員緻力于在漫天黃沙中創造“綠色奇迹”,治沙超過20萬平方米,團隊真正為民勤縣防風固沙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探索植樹新法,綠植存活率顯著提升
由于沙漠具有日照時間長、水分蒸發迅速、水資源嚴重短缺、鹽堿化嚴重等特點,很少有綠色植株能夠存活下來,隻有梭梭、毛條、花棒、沙棘等沙漠植物能勉強形成植被。這樣的植被不僅能固定沙土、阻擋風沙,還可以作為沙漠特産,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
在種植過程中,團隊遇到了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綠格”實踐團隊,在交流了種植方法後,雙方決定合作采用兩男生輪換“挖坑”加一女生“插苗”的小組合作模式,種植速度從半天20捆提高到了半天70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團隊完成了200捆、近20000株冷凍梭梭幼苗的種植,種植面積達14萬平方米,極大地提升了種植效率,實現了與前八年種植面積總和相比翻番的突破。
當團隊結束實踐前,來到種植好的沙丘觀察時,發現近半數的梭梭幼苗已經長出新芽,星星綠意點綴着茫茫大漠,紮根在沙漠中頑強生長。
抽出新芽的梭梭幼苗
持續接力傳遞,“确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遙望4萬平方公裡的騰格裡沙漠,“确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是當地防沙治沙人和“綠勤行”團隊共同的堅守。
“沙漠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一株苗、一棵樹,而是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的綠林意識”。團隊隊長唐钰潔說。“綠勤行”團隊要做的,除實地治沙外,還有廣泛宣傳,将治沙環保意識傳遞給更多大衆。
團隊成員設計的文創作品
受當地疫情影響,原定第二批出發的團隊成員無法進入沙漠,團隊延續前兩年“直播帶貨”的傳統,利用微信電商小程序,助力民勤特産蜜瓜銷售。線上售貨開啟一周内,團隊售出蜜瓜200多個,為農戶取得了數千元的收入。
沙漠上的風終将撫平沙丘上一批批隊員踩下的奮鬥足迹,隻留下一排排整齊綻放着的新綠梭梭幼苗。希望這些承載着“綠勤行”治沙隊員厚望的幼苗将連結成最堅實的屏障,在肆虐的風沙中守衛着民勤,守衛着希望。(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