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曹
過了這個九月,台積電就不再給華為提供芯片代工,而中芯國際和聯發科也無能為力,由于老美的第三次制裁再度升級,華為這次真的是無芯可用。于是有人問,華為以後是不是要離開手機市場?麒麟芯片沒了,海思是不是要解散?其實關于海思,任正非早給它做了定位。
芯片斷供,麒麟成"絕唱"?
之前餘承東說華為已經面臨無芯片可用,而今年秋季要發布的Mate40系列也将被迫"絕唱",麒麟芯片或許不再産。
前不久華為曝出消息,稱将在9月3日于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上舉行主題演講,屆時會推出麒麟9000芯片。
這個芯片的"出生"可謂是坎坷,首先是從名字可以看出,本來很多網友猜測是1020或者是1050,結果直接跳到9000,可見這或許就是"絕唱"吧。再者就是在老美禁令生效之前,台積電加急趕工做出來這款芯片,而且,隻有800萬顆左右,換句話說,就是賣出一部少一顆,外界稱這是服役最短的麒麟芯片,此話一點不假。
麒麟不再,但海思一定要有
麒麟芯片或許就此"謝幕",那麼就有人會問,海思就是為芯片而生,如果麒麟芯片不再有,那麼海思還有必要存在嗎?其實關于海思的定位,任正非早有想法。
任正非是這樣給海思定位未來的:
"海思是華為的一個助戰隊伍,跟着華為主戰隊伍前進,就如坦克隊伍中的加油車、架橋機、擔架隊一樣,是這樣的定位"。
這個比喻可以說是很明确了,就是華為不能沒有海思,雖然麒麟芯片現在遇到困難,但是,海思一定要有,因為它是坦克加油車,在未來的科研路上,華為想要占領高科技陣地,想要開發和創新,都需要海思的支持。
關于海思,不得不說的事情
或許不少人發現,其實在2019年5月之前很少有人關注過海思,首先是在高通、聯發科的光環之下,海思顯得是個"孩子",其次我國本身做芯片入局比較晚,而且在底子薄弱的情況下慢慢"成長",本來是一個"備胎",奈何如今要挑大梁。
也是在2004年任正非跟何庭波說,每年4億美金,2萬科研人員,隻為做一件事,那就是芯片。因為那些年,我們芯片進口需求已經遠遠超過了石油,我們出現了嚴重的"依賴症",所以必須要發展自己的芯片,而到了2019年老美第一次制裁出現的時候,這個默默"成長"的芯片被華為拿出來,一時間,舉世震驚!
海思新使命,華為之破局
海思其實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其性能是可以和高通等公司的芯片相媲美,但海思在制造上還是不行,這也是我國芯片行業的軟肋,如今台積電、中芯國際都無法替華為代工,華為的芯片也隻能停留在圖紙上,那麼華為的破局在哪呢?海思又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知道不管是台積電還是中芯國際不給華為代工,就是技術、設備甚至是原材料多多少少都和美國有關,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去美化。
餘承東曾公開表示不管是彎道超車還是換道超車,都希望突破包括 EDA 的設計,材料、生産制造、工藝、設計能力、制造、封裝封測等等,而這些就需要海思去完成,這或許就是它的新使命。
寫在最後:
從海思成立到如今已經是16年,16年前海思的使命或許就是研發出芯片,而如今的使命更加艱難,芯片制造上,我們買不到設備,也找不到人代工,留給華為的時間或許也就三五年,但是這三五年也是華為去突破的時間。
就如張召忠所言,三五年之後,老美的芯片都沒人要,因為我們的中國芯遍地都是。也很期待這一天快點到來,而華為麒麟芯片也能再産。
你認為這一天還需要多久才能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