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其他省的民衆
在中秋節這天吃月餅、賞桂花時
唯獨浙江省的中秋習俗最是特别
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來說
都無法複制,那就是
——觀錢塘江大潮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每年農曆八月十八
是觀賞錢塘江潮水的最佳時機
今年,受台風“梅花”影響
錢塘江在風雨之中迎來大潮
聲如雷鳴,排山倒海
猶如萬馬奔,蔚為壯觀
1
為何錢塘潮被稱為“天下第一潮”
世界上有許多河口都有湧潮現象
如亞馬遜河,塞納河、呼格裡河等
但無論是湧潮的氣勢還是曆史文化積澱
均不及中國的錢塘江潮
錢塘江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
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
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
所造成的特大湧潮
也可以說
它是天時與地利的完美結合
天時——
太陽和月亮的引力
是潮汐形成的主要因素
在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前後
太陽、月亮、地球的中心
幾乎排列在一條直線上
引力方向也一緻
進而吸引海水形成大潮
而一年之中,秋分前後的湧潮最大
所以這才是人們在農曆八月十六到廿一
争先恐後觀大潮的緣由
地利——
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
呈喇叭形,口大肚小
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
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
潮頭受到阻礙,後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
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
出現驚險而壯觀的場面
加上杭州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沖的地方
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
可以說是得天獨厚
錢塘潮又分為交叉潮、一線潮、回頭潮
杭州灣内有多個觀潮勝地
其中又以海甯縣鹽官鎮為最佳
形成了“一潮三看賞四景”的觀潮特色
2
錢江觀潮的曆史文化底蘊
錢江觀潮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曆史
這一習俗始于漢魏
兩宋時期達到空前盛況
為了描述錢塘江大潮的壯美與雄奇
很多中國古代詩人留下了絕美的詩句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鲲鵬水擊三千裡,組練長驅十萬夫。”
這首傳世佳句便出自于北宋詩人蘇轼
南宋時更是把八月十八這一天
固定為一年一度的節日
之後相沿成習,逐漸成為觀潮節
除了蘇轼,還有
李白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
劉禹錫的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孟浩然的
“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
……
清乾隆皇帝還曾觀錢塘潮留下一首七絕:
“鎮海塔旁白石台,觀潮端不負斯來;
塔山潮信須臾至,羅刹江流為倒回。”
3
“浙江省”名字的由來和錢塘潮有關
錢塘江,古稱浙,全名“浙江”
又名“折江”“之江”“羅刹江”
是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曾經的錢塘江潮水沖垮堤岸
嚴重影響杭州城市的發展
據史料記載:
隋末唐初
“人間天堂”杭州西湖附近還是一片沼澤地
農民開墾的田地常遭水患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建都杭州
吳越國王錢镠考慮到
浙江地區入海口的特殊性
受潮汐洪水之苦久矣
尤其重視水利建設
他讓人以竹籠填塞石頭沉入海中
堆砌成大石塘,塘外再打下木樁
建成了号稱“八百年不倒”的捍海石塘
因此民間将這石塘稱為“錢塘”
江兩岸從此不再受潮汐之災
這次成功的治理
不僅留下了“錢王射潮”的傳說
也使得從此處入海的江流得名錢塘江
而在這之前,錢塘江的名稱便是“浙江”
錢塘江不僅不再為害
反而為該地區帶來一系列發展便利
發展農商,人口激增
曆經兩宋時期的發展
使得浙江一帶成為富庶之地
錢塘江也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後來元朝設立了“江浙行省”
到了明朝便正式以錢塘江的原名“浙江”
設立了“浙江省”
浙江的行政地域也基本穩定下來
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時間在變,人在變
唯一不變的
是這奔流不息的錢塘江大潮
更多精彩内容
敬請關注《世界潮我看》
收看方式:湖南國際頻道現已覆蓋全球230個國家和地區,電視用戶可調頻進行收看,網絡用戶可通過芒果TV的“直播頁面→電視台→國際頻道”進行在線收看。
人文/旅遊/美食/體驗
文化屬性 國際範兒
深耕文旅,挖掘地域特色
湖南國際頻道潮文化節目帶重頭自制欄目
每周三18:20
世界潮我看!
監制/任帥
主編/谌偉春
編輯/李蕾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