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之前,先來做個小調查:你每天戴耳機的時間有多久?
走路、乘坐交通工具、睡覺,甚至辦公時,你是否都喜歡戴着耳機?這個不經意的習慣,可能正在偷走你的聽力。
你每天戴多長時間耳機?(單選) 單選
0人 0%
偶爾戴,不超過30分鐘
0人 0%
經常戴,1~2小時
0人 0%
頻繁戴,超過2小時
0人 0%
有需要時才戴,時間很短
0人 0%
基本不戴耳機
0人 0%
其他評論區留言
作為人體接收外界聲音信息的唯一器官,耳朵的健康卻未引起人們相應的重視。
每年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也是國際愛耳日,《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教你自測聽力損失,并結合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教你科學保護耳朵。
受訪專家
北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 宋海濤
武漢市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 陳 沛 □主治醫師 李春麗
全球五分之一的人聽力受損
當地時間3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第一份《世界聽力報告》。報告指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聽力受損,聽力損失影響全球超過15億人,其中4.3億人聽力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聽力損失。到2050年,預計四分之一的人有聽力問題,近25億人将患有某種程度的聽力損失,其中至少7億人将需要康複服務。
很多人覺得,聽力變差是老了才會出現的情況,殊不知年輕人如今也成了耳聾的“預備軍”。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約有11億名12~35歲的人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
10道題自測聽力損失
大部分聽力損失的發生是緩慢的、漸進的,因此早期當事人不易察覺到,通常是周圍人發現的。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耳聾和其他溝通障礙研究所列出了“察覺聽力損失的10道是非題”,隻要有超過3道題的答案為“是”,建議到醫院進一步診斷。
1.打電話時是否會覺得聽不清楚?
2.若兩人以上同時在講話,是否會因聽不清楚導緻溝通困難?
3.是否有人抱怨你的電視音量過大?
4.與他人溝通時,是否會覺得理解困難?
5.當周圍環境有噪音時,是否覺得聽得很吃力?
6.是否常常需要請他人“再說一遍”?
7.是否覺得他人講話都很含糊或聽起來很不清晰?
8.是否常誤解别人說的話,且回應他人時常文不對題?
9.在聽女性或兒童說話時,是否常常覺得困難?
10.是否有人抱怨你誤解他們的意思?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聽力受損,身心都受傷
聽力受損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當人們視力下降時,往往能很快被察覺,但是對于聽力的下降,卻總是後知後覺,除非是突發性的。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其實,聽力受損同視力受損一樣,危害巨大:
增加安全風險
聽力損失者的聽覺敏感度降低,往往無法通過行車聲、鳴笛聲、警報聲等來感知、判斷周圍環境,難以及時遠離潛在危險,因此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等意外。
損害大腦健康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美國國家老年疾病研究所的研究顯示,與聽力正常者相比,聽力損失者每年會喪失更多腦部細胞,大腦負責處理聲音及語音的區域萎縮得尤其明顯。
造成社交隔離
聽覺損失不僅是身體能力的損失,還意味着社交溝通障礙的增加,會引發隔離感、社交退縮和沮喪等負面情緒,人因此變得越來越封閉,心理疾病随之而來。
影響成長發育
對于正處于聽覺發育期的兒童來說,如果沒有足夠的聽覺刺激,不僅會造成語言發展緩慢,影響吐字清晰度,還會間接對學習、認知能力、心理等産生一定影響。
是誰偷走了你的聽力?
日常生活中,要警惕這些傷聽力的事情:
長時間戴耳機
長時間使用耳機,聲壓集中傳遞到鼓膜上,極易造成聽覺疲勞,尤其是在嘈雜的環境中,人們會不自覺地将耳機音量調高,近距離、長期、過量的刺激會使聽毛細胞受損,導緻耳朵疼痛、耳鳴、重聽甚至聽力下降。
更為嚴重的是,聽毛細胞不像其他細胞那樣有再生能力,它的數量是固定的,一旦細胞死亡,聽力損害将是永久性的。
歐盟的一項調查報告稱,耳機聲音超過85分貝,時長超過30分鐘,就可能引起暫時性聽力下降;如果耳機音量超過89分貝,每天使用超過1小時,持續5年就可能永久喪失聽力。
常去KTV、夜店
嘈雜環境中的噪音很大,KTV、酒吧等背景噪音更可高達110分貝,完全可以短時間“偷走”聽力。
本報記者曾在北京朝陽大悅城8樓的電玩城測得最大音量有114分貝,平均噪音高達106分貝;在三裡屯某酒吧,噪音始終在110分貝以上,面對面說話都聽不太清楚。人們通常在這些娛樂場所一待就是幾個小時,噪音會持續對聽力造成損害,敏感的人甚至去一次就會發生耳鳴。
樓層住得高
地面嘈雜,有“拔音”的效果,導緻高層室内噪音也較大,應減少開窗或常備防噪耳塞。
開車時開窗
開車(車速較快)時風噪聲可能會超過100分貝,這對聽力損傷很大。除此之外,大聲鳴笛、車内大音量聽歌等,同樣會對耳朵造成傷害。
除了以上問題,中耳炎、中耳積水、慢性中耳炎、耳毒性藥物、長期在噪音環境中工作等也會影響聽力。
人人都要做好聽力保健
聽力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受損就“找不回來”了,預防十分重要:
注意耳衛生
保持耳道幹燥,盡量不掏耳,如果耵聍較多,影響聽力,可定期到專業、正規的醫院進行清理。
注意擤鼻方式
不能同時按住兩側鼻子用力,這樣可能會造成中耳炎或鼓膜穿孔。
使用耳機有技巧
在地鐵、市場、娛樂場所等噪音大的地方最好不要戴耳機;即使在安靜的環境中使用耳機,也要注意時間和音量,牢記“60—60”原則:
- 音量不超過設備最大音量的60%,
- 連續使用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
切忌戴着耳機睡覺;頭戴式耳機能傳遞相對自然輕柔的聲音,好于入耳式或半入耳式;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機能主動剔除環境噪音的影響,有助降低耳機音量。
嘈雜場所佩戴耳塞
在房屋裝修、建築工地等噪音較大的場合,要與噪音源保持一定距離,使用防噪耳塞或者棉花堵住耳朵,避免聽力受損。
在噪音中“間歇離場”
去夜總會、迪廳、酒吧、體育賽事等嘈雜場所時,“間歇式”離開能讓聽覺器官得到短暫的休息,有助減少接觸噪聲的總時長。
防控慢性病
對于老年人來說,雖然聽力受損大多是由聽覺器官退化所緻, 但年齡并非決定病情進展的唯一因素,老年人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都與聽力損失有關,注重防控慢性病可延緩聽力老化進程。老年人在飲食中應注意多補充鋅、鐵、鈣等微量元素,對預防老年性耳聾也有顯著效果。▲
本期編輯:鄧玉 生命時報記者 徐文婷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