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不太敢講這個“梅州釣法”,因為我看了很多篇關于介紹梅州釣法的文章,但評論區總有人吐槽,說:不!正!宗!
平常看那些做菜的視頻,涉及到一些特色菜的時候,才經常看到“不正宗”這個形容詞,用在釣魚上倒還真比較少見。
所以我很好奇,好奇正宗的梅州釣法究竟是怎麼樣的,于是乎就寫了這篇文章,先說說自己對這種釣法的看法,算是抛磚引玉吧,希望各位大師給我科普。
我眼中的梅州釣法
我在網上看了很多文章、視頻,得到的信息如下:這是專門針對鲮魚的一種釣法,有很多人将其稱為“鲮魚克星”,又因為此種釣法起源于梅州,故稱為梅州釣法。
說這種釣法是鲮魚克星倒沒什麼,但要說起源于梅州應該打個問号,我覺得梅州釣法就是小跑鉛釣法,起碼屬于小跑鉛的一種,所以說除非小跑鉛也是梅州人發明的~
當然了,這個問題也沒必要死磕,沒啥意義,對于大部分釣魚人來說,隻要釣法好用、能搞到魚就行了,管他誰發明的呢!
為啥梅州釣法是鲮魚克星呢?這就要從鲮魚的身體構造、習性說起了。
畫重點了:鲮魚口下位,說白了就是“天包地”的嘴型,加上嘴巴小、吃餌輕,所以正常調漂,浮漂的信号不明顯,就算出動作也比較快、而且幅度小。
為了讓餌料更好的入嘴、也為了浮漂信号更“誇張些”,因此梅州釣法就應運而生了,此釣法線組在水下的狀态是八字環觸底,子線及鈎餌橫卧。
不過這種調釣并不是抓魚的第一入口動作,而是偏向于抓死口,因為一般都是魚吸入餌料後擡頭或轉動,浮漂才出現信号(除非是極短的子線)。
再補充一點,鲮魚有好幾個品種,常見有三即土鲮、麥鲮、泰鲮。但不管是哪種鲮,都挺狠,有遊速快、拉力猛的特點。也就是這個原因,釣鲮魚才多用大力馬線,當然了還有一個原因是廣東羅非多,羅非有牙齒容易磨線,用結實的大力馬也可以稍微好一點。用大力馬還不夠,還得配合硬一點的魚竿哦。
我了解到的關于梅州釣法的線組選擇及調漂方式
挑重點講好了,線組一般是尼龍線 大力馬線的配置。浮漂采用短漂腳的細長身浮漂(尾巴可以短點),浮漂其實是不固定的,此類浮漂的特點是翻身快、到位迅速,但是細長身漂型扛水流能力相比棗核漂教弱點,所以小走水的話,棗核漂更好吧。
再說說子線的長度,這個就比較玄乎了,因為我看網上很多人說的不一樣,有些說5公分、有些說10公分,還有些說短的5公分、長的7公分。
我總結以後是這樣的:大多數情況,單根子線的長度都在10公分以内,且5~7公分是比較多的,但這樣的長度屬于“偏鈍”,如果你想再靈一點,可以再縮短,單根子線在5公分以内,大概二三公分的樣子!
對了,魚鈎的話新關東和伊豆用的比較多,也就是采用鈎條粗細适中的,太粗入口性差、太細不結實。推薦使用0.3~0.5的新關東,4~6号的伊豆。
調釣是重點,但其實也很簡單
帶鈎和不帶鈎都可以,但不帶鈎多見一些,方法是:不帶鈎調平水,挂上鈎以後釣1~3目。釣目越少越靈,釣目越高越鈍,釣目越高就代表八字環越越貼底。
為啥前面我說梅州釣法就是小跑鉛,或者屬于小跑鉛,因為小跑鉛就是這樣的調釣啊。隻不過梅州釣法由于是針對鲮魚,所以選擇用大力馬線,子線也特别短,就這樣。
由于這種釣法比較鈍,所以能過濾掉一些雜亂信号,抓口多以頂漂為主,頂個半目一目的都能抓。不過雖說調法鈍,但由于子線很短,所以也不是特别鈍,屬于“鈍中找靈”的狀态吧。
相比正常調漂,這種釣法的命中率是會高一點,但也不是百發百中,畢竟小雜魚的威力大家懂得,你就算大跑鉛也不能完全過濾。
最後是一點個人見解
我始終覺得沒有萬能的釣法,隻有适合魚情的釣法,就算是釣鲮魚,也不是隻能用梅州釣法,在某些情況,甚至其他釣法要優于梅州釣法。
還有,梅州釣法其實并不複雜,至少我看了那麼多人的介紹,大家講的重點都差不多,所以希望不要故弄玄虛,搞的神神秘秘的。
文章就寫到這裡了,歡迎各位大神補充,我是外行人、不擅長釣鲮魚,包括本文講的“梅州釣法”也不過是看了很多文章、和一些釣友交流後總結出來的。如果你覺得不正宗,那很正常,但希望把正宗的方法留下,好讓我學習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