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号六一居士,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轼,并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除此之外,歐陽修對宋代的史學,奉獻也極大,其曾參與合修“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唐書》,對于宋代文學的影響,歐陽修開創了新河,在文風、詩風和詞風的創作上,有很大的革新。
歐陽修著作等身,成績斐然,其中有兩首名篇,可謂是家喻戶曉,其一為《醉翁亭記》,其二為本文所說的——《賣油翁》,這兩名篇都收錄于《歐陽文忠公文集》
《醉翁亭記》的主旨,是講述寄情山水和與民同樂,而《賣油翁》寫的是一個寓言故事,語言精練,講述了“熟能生巧”的深刻寓意和哲思。
《賣油翁》這篇文章,從其誕生之日開始,就已經頗負盛名,如今這首篇文章,傳唱千餘年,被收入到了中學七年級的語文教材當中。
故事講述的是陳堯咨與賣油翁之間的辯論,陳堯咨是北宋時期的狀元,文武雙全,尤其擅長射箭,自認為天下第一,箭術無人能敵。有一次,陳堯咨在自家田圃中練習射箭,一位賣油翁路過,看了很久,發現陳堯咨“發矢十中八九”,于是不以為然,在一旁“但微颔之”,略表藐視。
陳堯咨見賣油翁仿佛不遜自己的箭術,于是問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意思是問賣油翁:“你也懂箭術嗎?難道我這樣的箭術,還不高超嗎?”
賣油翁回答道:“無他,但手熟爾。”,大緻意思是:也就如此,隻是熟能生巧罷了。
陳堯咨聽完,憤憤不平,道:“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回答道:“以吾酌油知之”
于是,賣油翁将以葫蘆放在地上,用錢币蓋在葫蘆口上,取油從高處倒落,油從錢币口落入葫蘆内,且錢币不會沾染絲毫的油。
表演完以上高超技藝後,賣油翁回答道:“吾亦無他,唯手熟爾”。
以上,便是中學課本中,記載的“賣油翁”大緻故事,原文如下: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吾亦無他,唯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通過賣油翁的故事,歐陽修講述了“熟能生巧”的寓意,令人深思。然而,歐陽修原文結尾,還有一句話被教材删除了,那便是: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解牛斫輪者”,其實是更老古的兩則寓言故事,分别是“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這兩則故事家喻戶曉,它們都出自古籍《莊子》
為何教材要删除這最後一句話呢?坊間有兩種解釋:
其一、認為這兩則故事,也是講究熟能生巧,都是指代生活中的經驗實踐所得,最終導緻技藝高超,而這些技巧是無法用文字記載下來,也是無法傳授的,需要自己去實踐中總結。有人認為,這種觀點偏向于“讀書無用論”
那麼,這種觀點有道理嗎?筆者認為,并不是這種原因删除賣油翁的最後一句,而且原文最後一句也沒有體現“讀書無用論”的觀點,畢竟不是誰天生都會“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無論是庖丁還是輪扁,他們的解牛和斫輪基礎知識是可以記載在文字當中,傳授世人的。而實踐經驗是在基礎上進行的,任何技藝,基礎紮實了,才能升華成熟能生巧。
其二,之所以删除《賣油翁》的最後一句,原因其實并不難,《賣油翁》的故事,是收錄在初中教材,而“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則兩則故事,是出現在高中教材中,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的故事,篇幅不短,較難以解釋清楚,一篇課文要同時掌握“賣油翁”、“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則會增加小朋友們的學習難度和負擔。
《賣油翁》講的是“熟能生巧”,是一步一個腳印,講基礎打紮實是前提,而不是一步登天,反而教材删除了最後一句,不僅符合原文主旨,更是撰者良苦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