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
黔中部分地區及黔西北的苗族以每年農曆六月為歲首,黔西南以四月為年節,黔東南苗族則以“十月初為大節”,西江苗族以十月頭卯為開年,十月二卯為大年,冬月二十過尾年。
活動内容:敬橋、敬凳、敬岩媽、敬花樹、敬祖宗等祭祀活動為主,尾年活動内容:賽馬、鬥雀、跳銅鼓、跳蘆笙等娛樂活動及遊方、走親訪友等交際活動為主。
布依族
貴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國布依族總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六月六”是貴州布依族地區祭祀盤古、社神、山神、水神、田神和紀念祖先及大禹治水功德或該先民英雄人物的一個祭祀性和紀念性融為一體的傳統節日。時間一般在夏曆六月初六。
活動内容:這天,布依族地區村寨殺豬或殺牛,戶戶殺狗、包粽粑、做剪粉作節日祭典、盛宴,男女老少盛裝豔服,歡慶節日。
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流行于貴州錦屏縣九寨區一帶。每年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舉行。節日裡,除打糍粑外,各家還殺豬宰羊表示慶賀。過年之晚,人們以肉食為主,忌食蔬菜。煮的米飯多于平常,以示“吃剩有餘”。
活動内容:鬥牛,晚上鳴炮宴請勝者。青年男女通過玩山、對歌、跳蘆笙等活動,尋找伴侶。同時還演出侗戲。這些節日活動一直要延續到春節。
水族
貴州省水族主要聚居于省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水族的年節性節日是水曆十二月(農曆八月)第一個亥日起,至水曆新年二月(農曆十月)期間,主要以亥日節期,按古老慣例分地區、分期分批輪流過節,其他還有卯節、額節。
活動内容:經占蔔選定的固定的端坡,進行祭祀祖先、慶賀豐收、款待親友、賽馬等活動。
彜族
彜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中具有悠久曆史和豐富傳統文化的民族之一,擁有自己的語言和起源時代久遠,獨具特性且發展完善的傳統文字即彜文。彜族的年節性節日一般在農曆十月初一至初五。
活動内容:舉辦豐盛的宴席,飲大碗酒,吃跎跎肉。
瑤族
荔波縣瑤麓瑤族把自己的年節稱為“小年”,把春節稱為“大年”。小年在農曆十月三十日。
活動内容:敬祭祖宗、山神和土地,小年的晚上和次日的早晨,以先聽到的鳥鳴聲來推測新年吉兇。
土家族
過年是土家族人最重要的節日,趕年以春節為年,卻要比春節提早一天。在土家族地區,每進臘月,過年的氣氛便漸漸地濃了起來。殺年豬、做煻糁、推豆腐、打粑粑、貼對聯、置辦團年飯菜等,直到正月十五日堂屋中撤下祭祀圍帳整個年事活動才告落幕。
活動内容:團圓飯後,給家中的畜禽、房前屋後的果樹喂年飯,用植物葉子如水菖蒲、桃樹葉煮水洗腳,子夜要喊年,午夜時辨聽鳥叫預測年景,天亮搶頭水。
貴州發布綜合整理
長按二維碼圖片 關注貴州發布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