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對華合作?來源:環球網德國之聲9月22日報道,原題:德國太依賴中國? 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被認為是該國通往世界的門戶最重要的是,它是通往中國的門戶,中國是該港口最大客戶僅今年上半年,就有超過130萬個來自中國的集裝箱抵達這裡現在,中國航運巨頭中遠集團希望獲得該港口35%的股份,運營商也希望如此他們說,這将使該集裝箱碼頭成為這家世界最大航運公司在歐洲的主要轉運中心但柏林的經濟部持保留意見,可能不會批準這起争議凸顯重新思考對華關系如何影響德國經濟,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德國對華合作?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德國對華合作
來源:環球網
德國之聲9月22日報道,原題:德國太依賴中國? 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被認為是該國通往世界的門戶。最重要的是,它是通往中國的門戶,中國是該港口最大客戶。僅今年上半年,就有超過130萬個來自中國的集裝箱抵達這裡。現在,中國航運巨頭中遠集團希望獲得該港口35%的股份,運營商也希望如此。他們說,這将使該集裝箱碼頭成為這家世界最大航運公司在歐洲的主要轉運中心。但柏林的經濟部持保留意見,可能不會批準。這起争議凸顯重新思考對華關系如何影響德國經濟。
俄烏沖突爆發後,德國對俄天然氣的依賴被證明是個薄弱點。這一認識促使德政府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系。目前約有5000家德國公司在華經營。如何與德國多年來的最大貿易夥伴打交道?如何與這個被歐盟文件稱為“夥伴”“競争者”“戰略對手”的國家打交道?
德國經濟部長兼副總理羅伯特·哈貝克宣布對中國采取“更有力的貿易政策”。9月中旬他在七國集團經濟部長會議後宣布“對中國天真的時代已經結束”。早在5月,他就拒絕了大衆汽車集團對中國投資的擔保。這讓人感到震驚。幾十年來,德國企業的在華業務在投資和出口方面都得到擔保。
德國外交關系協會中國事務專家蒂姆·魯利格說:“不久的将來,如果德國公司想(對華)投資、與中國進行貿易,很可能會自擔風險,不能再依靠德政府擔保和保障。”他看到一種變化:德國政府“不想再鼓勵德企在中國拓展業務”。
然而,這些并不能阻止德國企業。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尤爾根·馬特斯的研究,僅在今年上半年,德企就在中國投資約100億歐元,這是個創紀錄的數字。特别是(德國的)汽車制造商和化工公司,繼續尋求在中國市場拓展。根據榮鼎集團9月中旬發表的研究報告,僅德國四大工業巨頭——汽車制造商大衆、寶馬、奔馳和化工企業巴斯夫就占據歐洲在華直接投資的1/3。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表示,80%的歐洲投資來自10家大型歐洲公司,“其他公司并沒離開中國。但目前……在考慮多樣化。”他提醒說,歐洲十大公司嚴重依賴中國,但(德國)對中國的依賴與對俄能源的依賴不同,“玩具、家具、服裝、鞋子,這些産品中大部分易被替代。”
經濟學家馬特斯指出,德國約有3%的工作崗位依賴對華出口。“那是超過100萬個崗位,是個相當大的數字。但今天德國有超過4500萬人在就業。在宏觀經濟層面上,對中國這個出口市場的依賴不小,但并不像媒體報道的那樣大。”
盡管如此,德國新的中左翼聯合政府正向企業施壓,要求它們重新考慮與中國的關系。經濟部正考慮如何鼓勵德企轉向中國以外的其他亞洲國家……
然而,在許多(德國)企業管理者看來,經濟部的轉變太過頭了。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首席執行官施特拉克說:“原則上,政府必須繼續支持和保護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業務。”他認為,中國在德國和歐洲的投資也應該受到歡迎。(作者馬特亞斯·馮海因,陳俊安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