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落紅添作半秋香
落紅添作半秋香
更新时间:2024-11-10 23:05:53

作者:吳川淮(陝西省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這是曹雪芹寫的一首《詠菊》的詩,借菊抒懷,表達了自己的孤傲不俗之氣。

落紅添作半秋香(跳脫秋生腕底香)1

菊花圖扇(中國畫)恽壽平

詠菊和畫菊是曆代文人墨客吟詠、繪畫的永恒主題。托物明志,借菊寫心,菊花在他們的筆下,是一叢叢的生靈,也是文人自我精神的寫照。

《禦定佩文齋廣群芳譜·卷四十八》對菊花的名稱就有十種:“一名治藓,一名日精,一名節花,一名傅公,一名周盈,一名延年,一名更生,一名陰成,一名朱嬴,一名帝女花。”在古人的文獻裡最早的“菊”字的寫法并不同,而是“蘜”“鞠”。《禮記·月令》說:“季秋之月,鞠有黃華。”《爾雅·釋草》:“蘜,治蘠也。”晉郭璞注:“今之秋華菊。”《初學記·卷二七》引晉周處《風土記》曰:“日精、治蘠,皆菊之花莖别名也。”宋陸佃《埤雅》雲:“菊,本作蘜,從鞠。蘜,窮也。”其言中秋之後,各類花卉已開盡,而菊花是一年四季所開的最後之花。

曆代文人所看重的是菊的“淩霜之志”,而自古迄今文人在繪畫中所要表現的就是菊花的這種意态與精神。對于菊花所賦予的精神意蘊也是不同的,儒家所崇尚的君子之德,道家所推崇的隐逸之風,普通人所追求的健康長壽,都是借菊花之态而抒自我之追求。菊花一旦畫在紙面上,就有了不同的意趣,它已經不是普通的花卉,而是君子之花、隐逸之花、長壽之花。

落紅添作半秋香(跳脫秋生腕底香)2

菊香(中國畫)喬宜男

最早賦予菊花精神者,古代有三個重要的人物:屈原、陶淵明、鐘會。屈原借菊花寄托理想,體現菊花純潔與高古。《楚辭》:“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體現自己潔身自好、不随流俗的品德節操。陶淵明對于菊花,有一種複雜的心态,一方面與屈原共同的是把菊花比作為一種“君子”,與自己的精神相契,在《和郭主簿》詩中贊美菊:“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曆代所畫陶淵明,都離不開菊花相伴。同時,陶淵明歸隐之後的田園生活也是以菊相伴,種菊、賞菊、詠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與人同,人以菊在,高潔淡泊、孤傲隐逸。三國的鐘會,在羅貫中筆下是一個武将,但他其實是一個文人,他的《菊花賦》對菊花所賦予的精神描述應該最為全面:“故夫菊有五美焉:圓花高懸,準天極也;純黃不雜,後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流中輕體,神仙食也。”“五美”之中,除了對君子隐逸養生提及之外,更增加了“準天極也,純黃不雜”的王者之氣。而到了周敦頤《愛蓮說》之所謂“菊,花之隐逸者也”,則僅僅隻說了菊花精神的一個方面,菊花與蓮花,同為古人審美情境中的“君子之花”。

落紅添作半秋香(跳脫秋生腕底香)3

菊竹立幅(中國畫)方薰

正因為在中國文化中菊花很早就被賦予了濃濃的文化之氣,畫菊也成為一種傳統,延續了千年以上。唐宋時期,黃荃、趙昌、徐熙、滕昌佑、朱紹宗等名家也都是畫菊高手,但都以工筆見勝,《宣和畫譜》記載,黃筌《寒菊蜀禽圖》,畫得十分精美。宋末元初的鄭思肖,以善畫蘭花著稱,其父号“菊山”,鄭思肖自号“菊山後人”,承其父志。他畫蘭亦畫菊,曾有詩:“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甯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成為古代詠菊中的名篇。元代趙彜齋、李昭、柯九思、王若木、蘇明遠、盛雪蓬、朱樗仙諸逸士也是畫菊高手。元代之後,文人畫家多以寫意取代唐宋所沿襲的工筆,另開新局,明代畫菊是以吳門畫派的陳淳和王榖祥為代表,陳淳《菊石圖》和王榖祥《翠竹黃花圖》都以菊為題材。徐渭,以大寫意畫菊擅長,幹濕濃淡,出神入化,既把菊花的冷峻突傲,獨立自善的情态表現生動,又把菊花自身的和野逸之氣表現得透徹淋漓。清初恽壽平以“色暈水染”之法畫菊花,兼工帶寫,打破多年傳統,自然而神态微妙。清季以來石濤、朱耷、任伯年、奚岡、恽壽平、鄭闆橋、趙之謙、蒲華、虛谷、高鳳翰、徐玟、鄒一桂,以及“揚州八怪”的羅聘、李方膺、李鱓、邊壽民、金農等在畫菊的一項上都各擅勝場,皆占一格,其後,吳昌碩金石筆法,齊白石溫潤蘊藉,潘天壽空間構圖,李苦禅濃筆帶染,林風眠中西融合,婁師白恬淡雅緻。此外,還有陳師曾、張大千、王一亭、諸樂三、吳茀之、馮超然、符鐵年、汪慎生、陳之佛等近代名家,都各得其法。當代花鳥畫創作也是突飛猛進,沉浸傳統而出新意,新氣象新意象叠出,如吳悅石、張立辰、郭石夫、喬宜男等。

落紅添作半秋香(跳脫秋生腕底香)4

墨花九段圖(局部)(中國畫)徐渭

對菊花畫法的總結,傳統中最為全面的是《芥子園畫譜》,集當時名畫家沈心友、王概、王蓍、王臬之經驗,但以現代眼光來看,他們總結的甚為精彩,但在表現上并沒有達到當代花鳥畫的表現的程度與境界。菊花作為草本花卉,有标準菊、盆栽菊、懸崖菊、金錢菊等,顔色有白、綠、黃、紅、紫等,其形态有球形,有盤形,花頭有平頂長瓣花、高頂攢瓣花,有含蕊、将放、初放、全放、殘放等幾個花期。花瓣有尖瓣、團瓣、折瓣、細瓣、卷瓣,形态有正面、側面、背面、上仰、下俯等。畫家畫菊,無論工筆還是寫意,都要在有力、有神、有筆、有墨中表現其神态。書法的中鋒用筆,畫面的透視關系,都是表現菊花精神意蘊的關鍵,寄性情于有無虛實之間,将不同時段、不同形态的菊花賦予一種生命蓬勃的意境之中。唐代張彥遠論吳道子畫:“意在筆先,畫盡意在,雖筆不周而意周也。”明代高濂說:“士林中能作隸家畫品,全在用神氣生動為法,不求物趣,以得天趣為高。”清代恽壽平說:“今人用心在有筆墨處,古人用心在無筆墨處,倘能于筆墨不到處觀古人用心,庶幾拟議神明,進乎技已。”這些古人對于繪畫筆墨的論述,依然是畫菊包括一切花鳥畫之準則與經驗。古人認為,一個藝術家要具備才、膽、識、力,但對于事物的認識上,要具備理、事、情三方面的把握權衡,“合而為作者之文章”(葉燮《原詩》)。對于畫菊之道來說,也有其獨到的道理。

落紅添作半秋香(跳脫秋生腕底香)5

王原祁藝菊圖像卷(中國畫)禹之鼎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詩)。古人在衆多的花卉中選擇了梅、蘭、竹、菊四種作為“花之君子”,而菊花又以其特殊的形态,成為文人詩歌繪畫中吟詠和描述的對象。“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菊花是花,但它更給予了人們的情懷寄托,文學家與畫家要去共同構築一幅精神的圖畫。

《紅樓夢》中薛寶钗這個文學人物也作了一首《畫菊》詩:“詩餘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莫認東籬閑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這本身也是曹雪芹的詩,說薛寶钗詩後戲筆畫菊,乃乘一時之逸興不經意所作,“潑墨”“攢花”都是畫菊畫法的經典詞彙。

中國人對菊花的欣賞,也有一個長期積澱的過程,詩人對菊花的激情詠懷,文人對菊花的靜默描述,畫家對菊花的生動描繪,都呈現了中國人對美的深深追求。美感是人的心理能量與文化因素互為因果的關系,興之所至,物我兩忘,心我化一,情鑄其間,審美在長時間延宕,在空間中緩沖,審美成為了不含欲望或者較少欲望的一種快感的過程,在靜默的觀賞之中體味着“此在”的豐盈與虛淡,這就是東方審美特有的心态,也是由古及今以菊花為主題所帶來的不同的文化現象的歸結。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02日0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正确洗手分幾步
正确洗手分幾步
正确洗手分幾步?洗手看似簡單,殊不知學問很大而大多數人沒有養成洗手的良好習慣,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科學地洗手一般人在洗手時,多半隻是簡單快速地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為已經完成任務要“有效”地洗手,就必須留意下面幾個步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
2024-11-10
刮痧的好處和壞處
刮痧的好處和壞處
刮痧的好處和壞處?刮痧可以促進代謝,排出毒素,人體每天都在不停地進行着新陳代謝的活動,代謝過程中産生的廢物要及時排洩出去刮痧能夠及時地将體内代謝的“垃圾”刮試到體表,沉積到皮下的毛孔,使體内的血流暢通,恢複自然的代射活力,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
2024-11-10
蘋果樹怎麼摘心
蘋果樹怎麼摘心
蘋果樹怎麼摘心?背上枝及徒長枝:生長過旺的背上枝、直立徒長枝以及競争枝,如果不及時控制利用,會成為影響光照的無效枝而夏季摘心後促’世了中短枝的形成,可在一個生長季培養成緊湊的結果枝組,新紅星摘心效果較明顯,對大枝背蔔新俏于半木質化時(15~...
2024-11-10
酸奶為什麼不能拌香蕉
酸奶為什麼不能拌香蕉
酸奶為什麼不能拌香蕉?香蕉和酸奶大多數可以同食,兩者并沒有相克作用,脾胃虛寒患者要避免共同使用,有可能會導緻腸道蠕動加快,引起腹痛腹瀉症狀,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酸奶為什麼不能拌香蕉?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酸奶為什麼不能拌香蕉...
2024-11-10
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年
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年
桑塔納和捷達大衆捷達,是一代人的記憶,也有可能是好多家庭的第一輛車,亦或是好多人駕駛的第一輛車。先回顧一下曆史,國内的捷達就是第二代的捷達A2,一汽大衆于1991年,引入捷達A2,并組裝成功,并命名為捷達。自此中國逐步走入家用轎車時代。19...
2024-11-10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