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産生負面情緒的一種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據有關調查發現,我國有将近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對學習有明顯的厭學情緒。可見,學生厭學已經成為值得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個大問題。教師作為教書育人者,要正确看待和解決學生的厭學情緒與行為。
學生的厭學行為有很多種表現,如經常遲到早退、與社會人員混在一起、聚衆吸煙、沉迷于網絡、經常不交作業、學習成績差,以及上課睡覺和看與學習無關的東西等。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考生都可以重點考慮學生是否有厭學情緒,從厭學這個切入點來回答這類問題。
了解學生厭學的原因,對症下藥,是徹底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的關鍵。下面,将從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自身四個方面來總結一下學生厭學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1.個别文化不高、沒讀幾天書,但是卻賺了大錢的成功人士,對涉世未深的學生影響巨大,使他們産生了“讀書無用論”“不讀書也能賺大錢”等思想。
2.随着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類似網紅主播等這樣的“高薪”職業作為新鮮事物極易吸引未成年人的注意,成為他們追逐的夢想,使他們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二、家庭因素
1.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過于嚴厲,動辄打罵;有的家長則是過于寬松,放任不管,家長對孩子不當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的學習心态産生不良影響。
2.有的家長把精力都放在了賺錢和吃喝玩樂上,并表現出輕視知識、反對學習的态度,家長對學習的這種态度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三、學校因素
1.學校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依然存在着重智育輕其他的現象,學生在學校裡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感覺枯燥無味,進而厭煩學習。
2.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重灌輸,輕互動,并在評價學生時過多地強調學習成績等,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并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
四、學生因素
1.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方法欠缺,學習能力低下等,使得他們雖然刻苦學習,但收效甚微。
2.滿足現狀,沒有明确的學習目标,缺乏求知的欲望和動力。
3.心理素質較差,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退縮,自信心不足,自卑心嚴重。
綜上所述,可以運用主體分析法,從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四大主體着手分析原因,并找到相應的解決對策。這是一種比較科學和全面的分析方法,希望考生能熟練地加以運用,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