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托米
在年少記憶中,2004款寶馬745Li似乎遙不可及,它高高在上的身價鎖定了其“富豪座駕”的特殊身份。這麼講吧,745Li在當時的地位是不亞于現今入門級的賓利與勞斯萊斯的!然而時過境遷,雖然昔日的大佬座駕在身價上已大不如前,不過那獨有的“江湖豪氣”依舊不可磨滅。
話說這代寶馬7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着美國市場的,就算抛開厚重、霸氣的美式風格不談,車内那隻精緻的懷檔杆也會是有力的證物。
開關車門時,電吸門清脆的“磕嗒”聲将我的思緒拉回了那輝煌的“寶馬時代”。的确,電吸門在當時是從未體驗過的科技感與高級氛圍。重要的是經過長年累月後,電吸門的運行依然順暢,無不展現當年寶馬對頂級車型的用料水平。有意思的是,這代7系車門外拉手是斜上提拉式的,哪怕放現再,也會是耳目一新的感受,隻是過于頻繁的使用也難免會導緻“發卡”現象,從而對手感造成了一定影響。
坐入車内後,淺黃色的内飾配色将這代7系的“江湖豪氣”演繹的淋漓盡緻。除了營造高級氛圍外,在用料上7系也毫不含糊:植絨膠條、打孔真皮以及觸手可及的軟性材質都是很好的體現,需要說明的是原本的木紋内飾被車主後期裝飾為銀色,以求跟其他部位達成統一風格。
這台745Li搭載着4.4 升V8自吸引擎,最大功率與峰值扭矩分别達到了245kW(333Ps)及450N.m,動力水平與當今多數3.0T引擎旗鼓相當,隻不過油耗嘛,我恐怕隻得“呵呵”兩句了……與V8引擎配合的為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傳動效率雖無法與現今的8速、10速變速器媲美,但在穩定性與可靠性上依然不錯。
底盤方面,745Li前懸架采用輕質雙球節彈簧減振支柱前橋(類似雙叉臂結構),後懸則為多連杆鋁制整體後橋(空氣懸架),算得上同級中的主流水準。為了照顧後排“BOSS”的感受,745Li的後懸比前懸調校的更柔軟,尤其通過減速帶時便能清晰體會。令人驚奇的是,雖然車身龐大,可745Li的機動性卻未受影響,采用電子助力的方向盤相當輕盈,車頭指向與車尾尋迹性好的出乎意料,完全體會不到這是一部軸距超過3米,總長超過5米的“肌肉大漢”,況且它還年事已高了!
事實上,車主自行更換的低扁平比輪胎具有更好的側向支撐性,對過彎的側傾起着一定改善,所以這部車的實際表現并不完全是原廠風格。
由于年齡不低,加之車主對其維護不善,這部“老古董”現已“身纏疾病”----右前懸在通過減速帶或大力刹車時,會發出誇張的異響和彈動。欣慰的是,即便如此,我依然能感受到它紮實的底盤功底。
2009款寶馬730Li豪華型
與前輩相比,這代7系外觀比例更顯極端。在方正車頭上,雙腎進氣栅的尺寸也達到了“空前絕後”的水平,而透過它也可觀察内部的主動閉合式進氣格栅——為引擎保溫的同時也減少了風阻,節省了不必要的燃油消耗。其他方面,例如門把手則回歸了平行外拉狀态,相比前款雖有失驚豔,但顯然更易上手。
這代7系的變革是由内而外的,内飾中無論用料、配色甚至功能上,都圍繞着“實用”與“簡約”理念。或許在同級中它中規中矩的格調并不能為它争取好感,可誰又在乎呢,這畢竟是以“機械環節”至上的寶馬,視覺效果的優劣并不重要,打造超群的三大件才是寶馬的品牌目标,至少在當時是如此的。
動力上,這台730Li搭載一台3.0升L6自吸氣引擎,輸出數據分别為190kW(258Ps)和310N.m。這台引擎在寶馬身上稱得上“常青樹”,隻是以當今眼光來看已略感乏力。與之搭配的依舊為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從硬件本質上與前輩相比并無質的變化,當年的明星産品已毫無技術優勢,當下已被8速手自一體變速器完全取代。
底盤方面,730Li依舊為前置後驅布局。在寶馬的官方稱謂中,7系的前懸為雙球節彈簧減振支柱前橋(避震軟硬可調),後懸則為整體鋁制後橋(空氣彈簧),前者本質上為雙叉臂結構,後者則類似多連杆結構,在豪華車上屢見不鮮,對舒适與操控性能都有着良好兼顧。
超控曆來是寶馬的拿手好戲,哪怕是身材壯碩的7系也從未妥協,在D級車型中也算得上佼佼者了。駕駛中,2009款寶馬7系的車頭不僅靈活且指向依舊精準,可變阻尼懸架在劈彎時能提供一定的側向支撐,不至于讓車輛“東倒西歪”,大幅增加了我的駕馭信心。而後橋的空氣懸架則為乘坐者提供着良好的舒适體驗,秉承了曆代7系家族優秀的産品力。值得一提的是,空氣懸架并不會因承載重物而大幅壓縮懸架行程及降低車體高度,有效維持着原有的通過性。由于采用了機械式液壓助力,因此,這代7系在轉向力度上會稍稍偏重,女士們可能會稍感不适。
受1930kg自重的影響,加上自吸氣引擎循序漸進的發力特性,730Li在動力體驗上并不會過于激進,甚至在低速區段時還略感笨拙。唯有“SPORT”模式下油門響應與變速器升、降檔反應才有所改善。不過即便如此仍無法填補55kW與140N.m的動力“鴻溝”,想要跟上前方的745Li,除了引擎歇斯底裡的狂吼之外,剩下的隻能是望而興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