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與你自己的關系是所有關系的開始
你和自己的關系,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系
你不是擔心沒有人愛你
你擔心的是沒有人用你想要的方式愛你
到頭來你會發現你的擔心是對的:
沒有人能以你想要的方式愛你,除了你自己
真正成熟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
幾乎所有的喪,都出自一個根源,那就是——絕不允許自己出半點差錯。
在那甯死也要捍衛的完美形象背後,總是藏着一顆不堪一擊、驚魂不定的小小玻璃心。
如何才算和自己處理好關系了?
抽象一點表達的話就是你坐在那裡,不會因為急着去抓住一些什麼而惴惴不安,也不會因為總是懊惱錯過了什麼而患得患失。
身上容易表現出來的戾氣與浮躁慢慢被抹去,覺得一切來來去去都很平靜,做着自己認為正确的事情,對未來有信心,對現在有耐心。
追蹤溯源: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總要求父母無條件符合我們的需求,不然就會通過哭鬧、抱怨、撒嬌、發脾氣來反抗。
很多人長大以後對待伴侶用的是同樣的辦法,期待以此獲得安全感和陪伴。
在親密關系中,真正的情感獨立就是意識到:
你的伴侶不應該是愛與幸福的唯一來源。
滿足你的期待、讨你開心并不是他們的職責。
如果沒法把這點作為基本架設,親密關系就很難長久維護。
這說明一個事實:我們的情緒往往不如身體上以及智力上來得成熟。
到現在為止,我們還在使用小時候的方法來處理情感和需求問題。
期待從伴侶身上獲得快樂和親密感是合理的。
如果我們所需的快樂、安全感、自尊或者其他的很多事物,如果都需要經由别人來實現的話,這就成為一個大問題了。
孩提時代,我們了解自我、感受生活的途徑是身邊大人們的種種反應。
我們大多數人的自我認識僅僅是别人對我們的評價。
此外,我們接受了很多關于人生“應該”如何度過的條條框框。
如果你身邊的人成天郁郁寡歡、擔驚受怕、愧疚不安、脾氣暴躁,你就會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有很多消極認識。
長大後,我們傾向于重現童年時期的情緒環境。我們還容易在人際交往中再現我們小時候與父母的那種關系。
假如孩提時我們屢遭責罵或虐待,成人後的我們就會努力與那些同樣這般對待我們的人為伍。
假如孩提時的我們總是受到表揚、關愛和鼓勵,成人後的我們就會重現這些交往模式。
我不是讓你責怪父母。
我們都是一代又一代的犧牲品,父母不可能教給你連他們自己都搞不明白的事情。
你的父母如果不懂得怎樣愛自己,就不可能教你怎樣愛自己。
他們已經是竭盡所能地用他們已知的知識來教育你了。
想想他們是如何長大的。
你要是想多了解父母,就該問問他們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不要隻聽他們說了“什麼”,還要觀察他們說話時的“狀态”。
他們的肢體語言是怎樣的?他們和你有眼神交流嗎?
凝視他們的雙眼,你能否發現他們内心的童真。
或許你隻是一瞥而過,但這種内心的童真往往會透露有價值的信息。
一個人一旦相信自己這一輩子是怎樣的人,可能一輩子都陷入這種情緒的泥淖中:
不負責、不行動,也因此錯失任何機會讓自己更好地改變。
這種看起來能夠使人獲得更多情感關注的心态,實際上隐含着對人生的全盤放棄。
你們會不會敬重那些在破舊街道遊蕩的人呢?
當然不會,為什麼?
因為那些無賴漢根本不看重自己,他們隻會讓自卑感腐蝕他們的心靈而自甘堕落。
一個人的自我觀念就是他人格的核心,你們自己認為是怎麼樣的人,你們就真的會成為怎麼樣的人。
每一個人,無論他身居何處,無論他默默無聞或身世顯赫,無論他文明或野蠻,也無論他年輕或年老,都有成為重要人物的強烈欲望。
請仔細想一想你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你的鄰居、你自己、你的老師、你的同學、你的朋友,有誰沒有希望自己很有分量的強烈需求?
全都有,這種需求是人類最強烈、最迫切的一種目标。
我們每個人的存在都是重要的,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散發着我們獨一無二的優點,人是沒有缺點的,隻有沒有正确運用優點的人,而不是充滿缺點。
你的優點是什麼?你的優點能幫你做些什麼?
人都容易被洗腦。
面對困境,如果不究其根源,找到病因所在。
我們的病是治不好的,問題也是解決不了的。
經由問題和疾病,經由情緒和現象,去看見我們那些真正出錯的意識、信念和根源。
從根源調整自己,生出改變和智慧,過得越來越幸福和快樂。
而不是說:你有病,要吃藥,不能停。
如果吃藥、求助外面,真的能解決問題,我們的病就不會越治越多,你說對嗎?
我們經常想得最傻的三件事
1、以為自己是天下經曆最悲催的人;
2、以為心目中的偶像樣樣順心,處處如意;
3、以為别人的生活都比自己容易。
離得遠,看到的都是自己編的故事。
走近了就知道,很多高富帥好看不中用;
所有的功名後面都有不為人知的艱難和困苦。
其實,别人是好是壞,和你真沒什麼關系,幹自己的吧。
把自己當成最好的朋友,去理解、呵護、支持、陪伴自己,對自己祝福,并把祝福送給所有正在遭受痛苦的人。
對自己付出行動,在行動中讓自我關懷開花結果。
這個果不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不是把自己修理得更讓人滿意,更會做事情,而是讓自己變得更有善意,讓善意成為内在的生命品質。
每一次的挫折,每一次的自我評判,自我否定,都是培養對自己善意的機會。
讓自己放松,溫暖,讓自己回到善意的軌道上,而不是在自責的跑道上去争個輸赢,争個對錯。
你會用怎樣的形容詞來形容你和自己的關系?
搖擺地?苛刻地?挑剔地?……
友愛地?寬容地?堅定地?……
如果對這個問題沒有清晰答案,你可以嘗試觀察,當你在困境之中,會如何對待自己:
是強烈地譴責自己還不夠好?
還是願意抱抱自己,給自己最大的善意?
你如何對待深陷困境的朋友,就去如何對待自己。
你可以想想,當你的朋友失敗或失意時,你會如何對待對方?
而當你失敗或失意時,你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
停留在原地等待着或者期待着别人為自己負責,或者把自己的問題全部推卸出去——都不會讓我們真正地幸福起來,反而,會越來越不幸。
人生這條路很長,蹲久了,可以嘗試站起來,自己走走,你會發現,感覺也不錯。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咨詢師、塔羅牌占蔔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
如需心理咨詢、塔羅牌占蔔、商務合作,請私信。
轉載請注明作者,商業轉載及紙媒用稿,請私信留言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