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後容易出現偏癱和失語等後遺症。那是因為腦梗塞病竈容易損傷到皮質脊髓束,而皮質脊髓束又是主要支配患者的肌肋的,腦梗塞病竈損傷到皮質脊髓束後可引起肌肋下降,患者可以出現肢體無力或者是癱瘓的症狀。腦梗塞病竈損傷到語言中樞神經,就會出現失語等局竈性神經功能障礙。偏癱、失語可同時出現,也可單獨出現。
偏癱的臨床表現
偏癱,表現為一側肢體肌力減退、活動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動。常伴有同側肢體的感覺障礙如冷熱不知、疼痛不覺等。有時還可伴有同側的視野缺損。
失語大緻可分為幾類:
①運動性失語表現為患者能聽懂别人的話語,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
②感覺性失語則無語言表達障礙,聽不懂别人的話,也聽不懂自己所說的話,表現為答非所問,“自說自話”。
③命名性失語則表現為看到一件物品,能說出它的用途,但卻叫不出名稱。
在此提示大家,腦梗後遺症出現了偏癱失語需要及時救治,在恰當時機給予神經修複,對于病情的恢複至關重要,早康複一天就早擺脫一天疾病所帶來的痛苦。
神經修複研究曆史由來已久
早在公元 2500 年前的古埃及醫學文獻中就有神經修複的記載,後經過一代代先驅們神經修複探索之路,創立神經修複學學科,神經修複學學科的創立為“神經調控修複體系”高新技術的“出世”打下堅實基礎。
“修複受損神經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這不僅是‘神經修複學’研究治療不可推卸的專業義務和社會責任,更是病損者的強烈期望”——這是國際神經修複學會創始主席黃紅雲教授對神經修複學的解釋。
20世紀末,一種新物質的發現,打破了這一僵局,研究證明:神經膜上含有一種特殊的構架性物質———神經節苷脂;任何原因引起的神經損害都可以通過外源性補充神經節苷脂促使軸索長出新的側枝,建立新的突觸聯系,或調節及組合原有的突觸聯系使神經功能逐漸恢複,這種機制被稱為“神經重塑”(Neuroplas-ticity)。
上世紀9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學的飛速發展,以補充神經節苷脂為主的“神經修複治療”更進一步,後總結為“神經調控修複體系”,集目前先進的神經修複手段于一身。經過臨床多年的研究與運用,數以萬計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受益。
【康複案例】從絕望到活動正常,神經修複起關鍵作用
患者于2021年5月20日晨起發現右側肢體偏癱并失語,急送當地醫院經CT檢查診為“腦梗死”,住院治療3周,出院時雖能扶杖蹒跚步行,但說話隻能吐單字而不能連貫,且語音含糊不清;反應遲鈍;上肢呈痙攣性癱瘓,肘關節屈曲呈90°,局部肌肉僵直,不能拉開,上臂不能擡起,手指不能活動。出院後曾四處求醫,中西藥、針灸等反複治療半年,效果甚微,讓患者及家人絕望,患者終日抑郁寡歡。
2021年11月15日經病友介紹接受神經調控修複治療,治療10天後,語言稍流利,走路感覺較前有力,食欲稍增,右下肢因活動增加出現水腫,輕微脹痛。
15天後,走路有力,步态較前平穩。食欲明顯增加,面色紅潤,說話較以前流利,已能說簡單的連續詞,并能聽懂。右上肢能稍微擡高,手指能稍稍活動,右下肢水腫仍未消,此活動量大所緻。
20天後,能與人對話,上肢可以不用借助拐杖活動,手指能簡單地握物,走路較前平穩。目前恢複得不錯,能自理生活,說話雖稍慢,但還算流利,活動也趨于正常。
這種康複案例不是個例,希望有更多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