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并星标獨角Mall更快洞察商業地産最前沿━━━━━━
來源:商業地産頭條(Dtoutiao)
作者:張文景、陳安琪、蘇珊
2019年上半年,天虹實現營業收入96.76億元,同比略增1.60%,其中零售收入89.8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2.85%;實現歸母淨利潤5.03億元,同比增長3.65%。
外界對這份成績單的評價大都一緻,“平穩增長,基本符合預期。”作為一家老百貨,天虹已經穿越35載春秋。
6年前開始的“轉型”征途,讓其實現了“多業态”進化。現在的它,在8省25城,四大業态四個品牌“團戰”突圍。
截至今年上半年,購物中心15家,百貨68家,超市82家,便利店152家,合計320萬平方米。
多元業态,是天虹穿越多個波動周期的戰術,更是謀求改變業态結構的戰略,以一大一小補足百貨發展局限。
而多元也意味着複雜,正如幾年前,那個“未來5年計劃開店(便利店)達1000家以上”的目标,早已調整,換上的是不為外界所熟知的“5 1 5規劃”。
接下來,如何取舍?這是留給天虹的問題。
35年,天虹努力走上逆襲之路
自1984年成立,天虹的發展曆程可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 1984年-2002年(成長期):以深圳為營,專攻百貨
成立之初,天虹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零售企業,總投資500餘萬元,可早期發展并不順。
至1986年11月,天虹商場虧損額達400萬元(賬面虧損200萬,潛在虧損200萬),瀕臨破産。
這年,天虹成立了商場質檢小組,宣布“永不銷售故意參假的廠家的産品”。并由此名聲大震,破産警報解除。
1989年起,天虹連續5年漫步前行,以深圳為營,專攻百貨。1992年,它成為了當年深圳唯一入圍全國商業百強的企業。
深圳天虹
- 2002年-2013年(擴張期):輕資産、多業态,異地擴張
整個成長期,天虹的百貨棋局僅限于大本營深圳。
2002年,它邁出了異地擴張步伐,第一家省外店開在江西南昌,名叫南昌江大天虹。不斷擴張的棋盤,做大的規模,為天虹日後上市埋下了伏筆。
2010年6月1日, 天虹成功在深交所中小闆挂牌交易。
回看十年擴張路,不難發現此階段天虹發展呈現以下幾點特征:
來源:公司公告 制圖:商業地産頭條
主動求變外,百貨市場大環境的一片向好,是天虹快速擴張不可或缺的利好因素。數據顯示,2002-2011年,中國百貨業複合增長率達12%。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商業地産頭條
雖說,此階段百貨連鎖經營初見成效,多業态發展成主流,資本化擴張亦風起雲湧。但聯營模式弊端,漸漸顯現。
一直以來,中國百貨業主要有兩種商業模式:自營、聯營。2005年起“搶占商圈,圈地為王”的連鎖擴張聯營模式,讓百貨行業繁榮一時。
但聯營本質上加長了商品流通供應鍊,推高了商品終端價格。
資料來源:招商證券 制圖:商業地産頭條
當品牌商議價能力增強,采用聯營模式的百貨公司,隻能以較低利潤運營。
常年“坐享地租”,也讓他們喪失了選擇和經營品類的主動權,同質化競争加劇。若頻打價格戰,銷售費用率不斷上升。
随着一線及部分二線城市百貨業供大于求,購物中心數量大幅增長,消費者消費動機下降,“海外購”風靡,外加電商持續沖擊時,以聯營為主的企業,可能陷入運營困境中。
- 2013年-至今(轉型期):業态調整,打通全渠道
自2012年開始,行業出現新一輪消費升級。對此,天虹接受商業地産頭條采訪時總結此階段四大特點:
消費者從單純購物轉向綜合消費;從追求商品本身轉向追求體驗;從追求功能需求的滿足轉向追求情感需求的滿足;從大衆消費轉向個性、品質消費。
以此為據,天虹向全渠道、多業态全面轉型。2013年10 月 26 日,公司首家購物中心——深圳寶安中心區天虹購物中心實現全面開業。
2014年,天虹新開5家天虹微喔便利店,收購本土便利店企業“萬店通”,初步形成了“網上天虹 天虹微信 天虹微店 天虹微品”的立體電商模式。
從“百貨 超市 X”模式,到“百貨 購物中心 超市 便利店”全渠道、多業态格局,天虹的轉型日見成效。
在2017年投資者交流會上,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旭華稱:
目前看,百貨、超市與街區的融合是天虹一大優勢。我們可以在相當的面積内,組合更豐富、更有效的品牌與商品,各部分在經營中的互動也更有效。零售企業獨有的耐心與韌性,這對購物中心長期業績是非常重要的。
轉型第六年,成效如何?
百貨轉型是時下潮流,可不是所有人都能趕上風口。現在,天虹已進入第6個轉型年頭,成效幾何?
2018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内,天虹持續強化供應鍊能力和服務顧客能力,打造為公司核心競争力。
來源:公司公告 制圖:商業地産頭條
就目前來看,
- 百貨業态仍然是天虹營收主力貢獻者,但增長緩慢。
- 超市業态獨立出來,其生鮮供應鍊體系是公司的重點戰略方向,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和學習經驗積累,當下在業績貢獻上不夠明顯。
2018年,天虹大力推進供應鍊全國整合(截至去年12月底,簽訂全國供應商協議42家)與分級管理、物流規劃設計與外部整合。
而在今年上半年,天虹倉儲物流支出共計5607.87萬元,倉儲物流費用率同比下降約0.42%。并且,其物流中心開始由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變。
商品直采方面,2013年設立了新疆、山東、雲南、海南等采購辦事處,深入生産基地采購商品,實現産地直采毛利額同比增長20%以上。
2015年實現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德國、丹麥等20個國家的國際直采,涉及食品、生鮮、日用品等多類商品。
- 購物中心的業績最為亮眼,必然是天虹未來重點投資和拓展方向。
- 數字化轉型,會員數達1882萬
天虹早在2013年9月即推出微信公衆号,後又合作成立了智能零售實驗室,又聯手打造了微信支付智慧零售店,試點刷臉自助收銀技術。
截至2019年6月30日,天虹數字化會員人數達1882萬,其中天虹APP會員人數達913萬,微信粉絲655萬,微信小程序會員314萬。
現在的天虹正适當加速但仍陷異地擴張艱難困局
現在的天虹,依舊穩健,适當加速。但跑起來後,以下風險因素,如若處理不好,會成為絆腳石。
- 外延式擴張,效果有待觀察
異地擴張中,天虹用的是錯位競争策略,由南至北滲透。高線城市利用運營優勢主攻體量較小、更貼近消費需求的社區商業中心,外延擴張則采取渠道下沉的方式,看重三四線城市發展潛力。
目前,天虹已布局8省、25城,區域規模優勢已形成。但除華中區和東南區以外,其他區域收入都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包括營收占比57.98%的關鍵華南區;食品、日用品和餐飲娛樂等體驗業态高速增長,而傳統百貨業所倚重的服裝和電器類下滑較嚴重。
向北擴張的過程中,遇到北京、成都等競争激烈的區域,天虹很難取得競争優勢。
自2013年起,天虹資産周轉率出現下降。因此這年開始,天虹調整區域擴張策略,優先在廣東、江西、福建等優勢區域加密門店布局,但新開門店的培育期及經營不及預期。
異地擴張之所以表現艱難,原因如下:
中國流通體制的區域分割阻礙實體零售業跨區域擴張和滲透。消費習慣不同,導緻百貨的标準化複制能力低,異地拓展很可能遭遇“水土不服”。
百貨業的選址要求苛刻,而門店資源又具有稀缺性和不可複制性。區域百貨龍頭的分布帶有強烈的地域性。後進入者往往需要承受較大的經營壓力,意味着新開門店的培育期較長。
- 渠道下沉,能否跑赢?
零售行業渠道下沉的本質,是上端市場逐漸飽和的“戰略轉移”。目前三四線城市正釋放出巨大的消費升級需求,成為商業地産主要的新增量市場。
但中國零售業發展很不均衡,從品牌總代理、全國總代理、省級總代理、到市、縣、鎮、層層分派的分銷體系,部分商品被逐級加價,越偏遠的地方賣的越貴。
因此渠道下沉的過程中,線下供應鍊與物流的把控是命脈。先布局大型倉儲運營中心,逐漸滲透到商品流通供應鍊各環節,集中分散的信息流和物流,不斷完善物流體系,加快周轉速度,降低運營成本。
天虹目前有9個自營物流倉庫,都在南方,正好說明要降本增效,向北拓展,供應鍊要先行。但倉儲投資巨大,且需要時間積累。
2018年,天虹三至五線城市的門店數量占比已達到20%,經營面積占比已接近25%。三四線城市零售物業的不确定性明顯比一二線城市要高,并迅速趨于飽和化。
原來在一線城市積累的經驗能否複制到三四線城市?天虹能否持續跑赢競争對手?
- 不同業态,需要不同能力
百貨經營主要看選址、定位、招商。聯營模式下,“招商”是最核心的部分。供應鍊和生鮮則是超市經營中最關鍵部分。
購物中心的渠道作用和體現形式,旨在為零售品牌提供客流、為品牌租戶提供附加值,實現零售的價值重組,完善消費的體驗性,擁有更自由的經營方式。
因此百貨要内生增長,超市要外延拓展,購物中心兩者兼具。而人才的培養和組織經驗的累積,需要提升至跟得上轉型的速度。
天虹商場董事長高書林
高書林曾說,不要因為我們在做百貨就沒有信心,我們還可以把社區百貨轉型為社區生活中心,把業态價值發揮到極緻,依然有很好的上升空間。
天虹的業績,顯示了其轉型成果,及遇到的挑戰。未來,又将如何繼續突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