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支高原高精尖人才隊伍?本報記者 趙姗當下,數字化以及其衍生的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經濟的重要力量在其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培養高水平的數字化人才成為當務之急,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建設一支高原高精尖人才隊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建設一支高原高精尖人才隊伍
本報記者 趙姗
當下,數字化以及其衍生的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經濟的重要力量。在其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培養高水平的數字化人才成為當務之急。
最近審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首次增加“數字職業”标識,共标識數字職業97個,這有助于明确從業人員職業發展方向,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引領帶動廣大技術技能人才投身于數字經濟建設實踐。
高端和技能型人才“兩頭缺”現象顯著
中央财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歐陽日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經濟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的本質特征和新階段的新特征,決定了數字經濟人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數字化發展的第一資源。從國家層面來說,人才是技術的載體、創新的根本,培養和擁有數字經濟人才是打造競争新優勢、搶占發展制高點的戰略。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高端和技能型人才“兩頭缺”現象顯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馬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明顯提速,各方面對數字化人才資源的需求大幅增長。
從國際競争看,主要大國順應數字化大勢,普遍加強了戰略布局,尤其是強化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培育,面向全球吸引數字技術人才,全面提升國民數字素養。同時,還限制前沿技術國際科研合作,力圖保持領先優勢。
從國家戰略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集群。落實國家戰略要求、強化數字化人才培養、培養造就高水平人才隊伍已勢在必行。
從數字産業看,要突破數字領域“卡脖子”技術、增強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就需要一大批優秀人才,但國内多份人才調查白皮書顯示,包括集成電路、軟件人才、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數字産業領域的人才供需矛盾還比較突出。
從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看,要以數字化轉型帶動升級發展,既需要增強“一把手”的數字化素養,也需要一批兼懂數字化技術和工業技術的高級複合型人才。但實際上,這類人才普遍比較短缺,成為當前企業轉型的關鍵制約因素之一。
“總體而言,數字化浪潮撲面而來,加快數字人才隊伍建設、全方位提升數字技能和素養已時不我待。”馬源說。
創新高等院校培育數字經濟人才模式
馬源認為,從進一步強化數字人才支撐來講,可考慮做好七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新工科建設,瞄準前沿領域,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和現代産業學院,造就一批數字技術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二是對接産業鍊、技術鍊,鼓勵領軍企業深度參與高校人才培養,重點是大力支持企業與院校共建一批聯合實驗室、實習基地等,發展訂單制、現代學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制定實施數字技能提升專項培訓計劃,探索引入現代化手段和方式開展數字技能類職業培訓,大力培養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四是圍繞重點領域的高層次、骨幹專業人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等群體,開展大規模知識更新繼續教育,培育數字化思維、增強數字化意識,提高其對數字化發展的駕馭能力。五是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計劃,穩步提升全民數字素養,包括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擴大優質數字資源供給,鼓勵公共數字資源更大範圍地向社會開放等。六是依托各類引才引智計劃,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加強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深化國際科研人才交流。七是加強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不斷健全完善職稱制度、職業資格制度、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等體系,圍繞數字人才成長規律,增強政策的針對性、精準性、有效性。
歐陽日輝認為,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研究機構應加強對數字經濟人才的培養。
他建議,一要頂層設計與因地制宜相結合,适度超前建設層類分明、功能多元的數字人才培養體系。二要深化數字經濟領域新工科、新文科建設,發展數字經濟相關交叉專業,培育跨領域、跨學科、跨專業的複合型人才。三要牢牢抓住培養優秀教師和編寫優秀教材這個“牛鼻子”。在師資隊伍建設和教材編寫中,高等院校應該秉承開放式生态思維,建立人才培養利益共同體。四要科教融合和産教融合,雙輪驅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現教育鍊、人才鍊與産業鍊、創新鍊、價值鍊、資金鍊的有機銜接。高等院校應推動學科專業建設、教學内容等與數字經濟發展實際需求精準對接,形成互為反饋的人才培養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