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人來說,出現在國徽上的天安門可謂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建築,它面對世界上最大的廣場,背靠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故宮,長期以來都是北京這座五朝古都的象征。不過抛開象征意義,光從建築風格上來說,天安門并非唯一,除了北京,國内還有三座“天安門”,其中一座還被認為是北京天安門的“原型”。
這座北京天安門的“原型”位于雲南建水,原為明朝時期建水城的東城門樓,由殘留的南诏土城加磚擴建而成。東城門也稱迎晖門,其上三層城樓高24.5米,開五進三迥廊周通,三重檐歇山式屋頂,也被稱為朝陽樓。朝陽樓曆經戰火地震,七次重修保存至今,成為建水城當之無愧的地标建築。
建水朝陽樓的主體風格形成于明洪武二十年,比北京天安門的始建年代(明永樂十五年)早了整整三十年。那麼建水朝陽門是不是北京天安門的原型呢?北京天安門建成之初叫承天門,造型與現在的天安門大不同,隻是一座黃瓦飛檐式的五孔木牌坊,其原型來自南京應天府皇宮的承天門,“天安門”之名則改于清順治八年。
明天順元年,北京承天門被雷擊中後起火焚毀,九年後的成化元年重建,規制上由原來的開五進三擴為開九進五,暗合“九五之尊”之意,形制上棄原來的牌坊式而建為宮殿式,兩層城樓加上城台,成為當時北京城裡最高的門樓。此後承天門不管是重建還是修繕,都保持了這一形制。成化元年的承天門是否取材于建水朝陽門?你猜!
如果說北京天安門可能仿照了建水朝陽門,那麼下面兩座建築則仿照了北京天安門,第一座是甯夏銀川的南熏樓。南熏樓見于記載的最早說法是明洪武年間重修的甯夏衛城,此後屢毀屢建,現在看到的南熏樓建于1917年。建國初期,南熏樓所在城門東西兩側的城牆被拆除,騰出來的空間建成了南門廣場。1985年,南熏樓成為市屬文保單位。
南熏樓通高27.5米,比天安門矮了7.2米。改開伊始的1979年,南熏樓門樓兩側修築了觀禮台,南北兩側則種植了花草樹木,城牆上也挂上了偉人像和橫排版标語,再加上紅牆黃瓦的造型和廣場上的國旗,愈發顯得像一座“小天安門”。到了2018年,後加的觀禮台被拆除,不過這座銀川古城六座城門中僅存的“南門樓”依然是甯夏首府的标志。
假若銀川南熏樓是迷你版天安門,山西臨汾的這座天安門則純屬山寨作品。臨汾的這座山寨天安門位于市區南邊堯廟對面的廣場上,大約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之所以稱之為山寨天安門,是因為它建造的本意就是想仿建一個天安門。除了天安門,廣場上還有仿造的天壇祈年殿和漢白玉的華表,以及地面上巨大的中國地圖。
圖片來自網絡,侵告秒删
圖片來自網絡,侵告秒删
和這幾個開放式免費參觀的仿造标志建築不同,堯廟西邊堯都大道中軸線上的華門則需要購買50元門票才可入内參觀。這座50米高的仿古建築号稱“天下第一門”,2002年建成後成為堯都旅遊區的核心景區之一,也成為想對華夏文明的遠古傳說史有一個直觀認識的遊客的好去處,華門内的各種富麗堂皇的景點足以讓人眼花缭亂,而廣場上的仿造天安門反倒顯得過于樸素了。
不過據說當年仿建天安門的初衷就是讓臨汾那些一輩子都到不了北京的老百姓可以看看這個仿造物有個安慰,從這一點來說,似乎山寨也沒那麼讓人不舒服了。
#天安門# #建水# #臨汾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