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狗叫“幺兒”,兒子叫成了“狗東西”,兒子抱怨太傷情。
有一天我走在漫步在街頭,突然被身後小姐姐不停地溫柔聲叫住。“帥哥、帥哥……别動嘛,再動我就不高興了……”
我停下了腳步轉身望向了身後的小姐姐,問到:“美女,你叫誰呢?我們認識嗎?”
小姐姐似乎也很意外,看到我一本正經,也似乎想到了什麼,忙說:“不好意思,我沒有叫你啊?”然後用手指指正在胸口折騰的小狗狗。“我是在跟它說話”。
原來,她口中的“帥哥”就是小狗。或許是小狗掙紮要下地自己走,被美女抱住,可能是擔心下地後把它那一身白淨的“毛衣”弄髒了。
我很不高興地瞪了她一眼,像躲瘟神一樣大踏步地離開了她的視線。
現在,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有,不管是退休老人,還是上班族的年輕人,也喜歡在家養一寵物。
給它好吃的,好穿的,這都沒什麼。如果有些主人晚上連睡覺都把它抱在懷裡,在外人眼裡就覺得很别扭。怎麼說呢,這是主人與寵物之間感情深厚,一種最親密體現,别人家的事,與我們無影響也當然也無關系。
說實在的,有些寵物在個别家庭地位很高,有些主人把寵物狗當幺兒來對待,甚至在街頭大庭廣衆之下都直接叫妹妹,或幺兒,連出去散步都要穿上定制的家庭裝。
也不得不說,很多寵物智商很高,也很靈性,也知道怎麼讨好主人,這讓喜歡狗狗的人士當更加欣賞。
在過去,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養貓是為了捉糧倉裡的老鼠,前者是生活需求,為人們服務;現代人養寵,更傾向于一種情感陪伴。
之前,有個家庭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兒子打工回家,老爸開門出來迎接,口中很高興地念了好幾篇:狗東西終于回來了。
兒子發現家裡多了一條狗。爸爸說養條狗散散心,做個陪伴,像幺兒一樣陪伴他。兒子也覺得老爸有生活郁悶時溜溜狗,這也挺好。
過了一會兒,兒子聽到老爸在廚房叫:“幺兒,快過來”。這時候,兒子和狗狗都沖進了廚房。
老爸見兒子進了廚房用手指了一下狗,對兒子說:“我叫它,沒叫你,等吃飯時叫你吧”。
兒子笑了,以為老爸是故意的,還說老爸真會開玩笑。
過了一會兒吃飯,老爸叫幺兒吃飯了。與上次一樣,兒子和寵物狗都一起跑了出來。那狗兒也很熟練地坐在了椅子上。兒子似乎感到有什麼不對勁。這時候老爸心領神會,把狗兒帶到了一邊,看樣子那狗狗還很不情願。
後來兒子才明白,從他畢業打工後,老爸感覺有些孤獨,索性養了一條寵物狗,還把它一直叫幺兒,和以前叫兒子一樣叫幺兒那麼親切。
過了一些時間,兒子始終分不清老爸到底是在招呼狗,還有在招呼他。直到有一天他忍不住對老爸道:爸,你最好還是分開叫吧,叫我名字好了。
老爸覺得把狗狗叫幺兒,狗兒也聽習慣了,已經成為條件反射,要是改還擔心狗狗适應不過來。
爸爸擔心兒子不高興,也擔心狗兒适應不過來。那段時間,兒子叫名字,狗兒成了幺兒,把兒子的地位給奪去了。
時間長了兒子似乎還是不開心,好好的幺兒忽然變成了“狗”。他很理解爸,但也為自己傻傻分不清感覺渾身不自在。
有些時候,如果把寵物當成人,或兒子一樣看待,那就變成了一種溺愛,對人或對寵物都是一種傷害。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庭的确把狗的地位看得比人的地位還高。比如上街遛狗不套繩,如果吓着了小朋友還不敢罵。如果你罵,他說你罵了他幺兒,你就更别說打狗了。
因此,寵物和人也發生過不少糾紛,甚至也有惡性事件。重要的是關愛動物不溺愛寵物,文明養寵,不給社會添麻煩就好。
不管是人與自然,還是人與動物和睦相處,保護生态平衡也是一種愛的表現,也值得提倡。但是人與動物之間還是要有區分的,也要有一定的界限。
重慶九龍坡區渝中花園曾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希望我們和狗有一個明确的認知。
小區保安見業主和狗一起回來,于是對業主開了一個玩笑:你今天帶“幺兒”回家了?
業主聽保安叫狗為“幺兒”,覺得是保安傷害了他,因為這位業主不想當“狗爸”。其實這是保安的一句玩笑話,他覺得很多寵物主都叫寵物為“幺兒”。
也就因為這樣一句很平凡的玩笑話,引起了那位業主的強烈不滿,後來與保安發生争執,升級到肢體摩擦,後來經過警察介入才平息了事态。
業主說:“人就是人,狗就是狗,保安說狗是他幺兒,就等于是罵了他”。
身為狗主人,他的态度很明确,愛狗有度,不要人狗不分,更不要把狗捧到比人還要高的地位,那就不對了。
我覺得如果你真的很愛狗,就要給他以正常人都能接受的方式。你可以給它買更好的狗糧,舒适的狗窩,你可以溫柔以待。如果要同床睡覺,同桌吃飯,對你而言或許你覺得沒什麼,但是在其他人眼裡,他會非常的不适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