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評估這門課該怎麼背?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指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牽頭組織編制的《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正式發布《指南》建議人們要減少靜态行為,每天保持身體活躍狀态,并對不同人群的身體活動給出了推薦量,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健康評估這門課該怎麼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健康評估這門課該怎麼背
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指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牽頭組織編制的《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正式發布。《指南》建議人們要減少靜态行為,每天保持身體活躍狀态,并對不同人群的身體活動給出了推薦量。
身體活動≠體力活動
根據《指南》中的定義,“身體活動”是指骨骼肌收縮引起能量消耗的活動,包括職業活動、交通出行活動、家務活動、業餘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制定專家組組長陳君石在對《指南》進行解讀時介紹說,身體活動和一般的體育活動、運動、鍛煉等這些老百姓經常說的名詞不是完全等同的,更不能把身體活動稱之為“體力活動”。
陳君石院士表示,之所以要強調身體活動是因為國内外大量研究都證實,缺乏身體活動(比如久坐不動)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内造成死亡的第4位主要危險因素,前3位是高血壓、抽煙、高血糖,身體活動不足排位第4,引起全球死亡的6%。
身體活動不足會造成哪些具體危害呢?不僅會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而且是很多慢性病共同的危險因素。另外,身體活動不足還會影響人的心理狀況、認知、睡眠質量和骨骼健康,也是老年人生命質量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專家表示,雖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但生活方式卻越來越“不健康”。大量人群存在身體活動不足的情況。該指南就是為了幫助專業人員更加精準、精細、分類地指導人群身體活動,以及幫助廣大群衆主動加強身體活動意識和行為能力。
減少靜态行為,2歲以下不看屏
《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的總則中提到:“減少靜态行為,每天保持身體活躍狀态。”那麼,什麼是靜态行為?指南中将靜态行為定義為在清醒狀态下,能量消耗小于1.5梅脫(身體活動中代謝消耗的單位)的活動,如坐着看電視、開會、聽課、用電腦、閱讀等。
針對2歲及以下兒童、3~5歲兒童、6~17歲兒童青少年的身體活動指南,都對靜态行為以及視屏時間進行了要求:
2歲及以下兒童:一是每天與看護人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式玩耍;二是能獨立行走的幼兒每天進行至少180分鐘(3小時)的身體活動;三是受限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四是不建議看各種屏幕。
3~5歲兒童:一是每天要進行至少180分鐘的身體活動,其中包括60分鐘的活力玩耍,鼓勵多做戶外活動;二是每次靜态行為不超過1個小時;三是每天視屏時間累計不超過1小時。
6~17歲兒童青少年:一是每天進行至少60分鐘中等強度到高強度的身體活動,且鼓勵以戶外活動為主;二是每周至少進行3天肌肉力量練習和強健骨骼練習;三是減少靜态行為,每次靜态行為持續不超過1個小時,每天視屏時間累計少于2小時。
小貼士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主任呂潔提醒廣大家長讀者,建議孩子上幼兒園後就要到正規醫院眼科建立“眼健康檔案”,定期對孩子的視力進行檢測,對有損視力的行為進行主動幹預。比如春節及寒假期間,不僅要盡量少看各種視屏(最好不看),而且要盡量減少較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看書、看電視、看視頻、使用電腦(玩遊戲、上網或學習)等。每間隔半小時視屏時間後及時放松眼睛,如起立遠眺或到陽光較好的戶外活動等。
老年人和慢病患者
可個性化進行身體活動
此外,《指南》針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也給出了指導意見,相對于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較為彈性。例如,針對老年人,如果身體不允許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應盡可能地增加各種力所能及的身體活動。
針對慢性病患者,在進行身體活動前應咨詢醫生,并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開始進行;如身體不允許,仍鼓勵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規律的身體活動。老年人和慢性病病人都可以完成普通成年人基本身體活動的推薦量。但由于老年人和慢性病病人是身體差異會更大,因此要個性化地進行身體活動,建議聽一聽醫生的建議,以便得到專業的指導。
南京市名中醫、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顔延鳳提醒,老年人的身體活動要循序漸進,選擇适合自己的項目,由于老人自身生理特點的特殊性,所選運動應為低負重、低對抗性、舒緩且安靜的項目。比如中醫健身運動太極拳、八段錦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中多次強調身體活動的安全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量力而行,适度适量地進行身體活動,不要超過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轉自:江蘇中醫藥
來源: 江蘇城市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