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裡甯格勒作為俄羅斯的飛地,曆史上卻是德意志的精神家園,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歐洲版圖北面的波羅的海南岸,有一塊1.5萬平方公裡的沿海區域,被波蘭和立陶宛從南北分割,但卻是俄羅斯的領土加裡甯格勒州。從陸地進入這塊區域,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要經過2個國家,是名副其實的飛地。
但是這塊土地曾經卻是德國的一部分,直到二戰後蘇聯才正式占領這裡,由于蘇聯解體前,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波羅的海三國都是屬于蘇聯,所以這裡并沒有顯得那麼特别。但其實在蘇聯占領之前,曆史上這塊區域也一直都在上演飛地的命運,甚至一度是德意志帝國的龍興之地。那麼明明與德國相隔着波蘭的廣大領土,又是怎麼扯上關系的呢?
這還要從11世紀開始的歐洲十字軍東征說起,基督教世界為了向東對抗伊斯蘭世界和其他異教徒,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十字軍東征,其中三大主力之一的條頓騎士團主要是德意志人組成。
由于騎士團屬于宗教加軍事的雙重組織,是像雇傭兵一樣的存在,也更加希望能夠得到一片領土。正好13世紀時,位于波蘭東北部波羅海沿岸的普魯士部落,在遭到攻擊後反攻波蘭,并且是基督教世界眼中的異教徒之地。于是波蘭以許諾領地的條件,換取條頓騎士團派兵幫助進攻普魯士部落。
條頓騎士團很快征服了這些部落,其中就包括加裡甯格勒的這片區域,并且在此建立了其前身柯尼斯堡。而且以柯尼斯堡為中心向西占領了如今波羅的海三國的區域,并且以此建立了騎士團國,由于領導階層屬于德意志人,所以這片普魯士地區逐漸德意志化。
但是在随着14世紀普魯士不斷向西發展,波蘭王國聯合當時的立陶宛公國,對普魯士發起了戰争,由于戰敗西普魯士地區被波蘭占領,東普魯士也隻剩柯尼斯堡等地,并且成為了波蘭的附庸。直到後來普魯士的再次崛起,讓其與德意志真正地聯系在了一起。
俄羅斯的飛地加裡甯格勒,是二戰後蘇聯從德國手裡占領的柯尼斯堡,那其代表的普魯士又是怎麼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在18世紀以前柯尼斯堡一直是普魯士的主要地盤,雖然心向德意志,但畢竟隻是一方公國。而且當時的德意志是一個松散的聯盟,其中有許多諸侯國,位于德意志西北的勃蘭登堡公國便是其中之一,16世紀末普魯士大公的女兒嫁給了那裡的大公,之後由于普魯士大公死後無子,兩國也便由女婿其共同統治,最終形成了聯邦。
18世紀初普魯士正式升級為普魯士王國,并且在18世紀中期腓特烈二世繼位以後,也就是著名的腓特烈大帝,他和崛起的俄羅斯帝國以及奧地利大公國一起瓜分了波蘭,占領了波蘭北部的大部分地區,讓普魯士向西徹底與德意志地區連接在一起。
19世紀開始普魯士不斷崛起,這個曾經帶着德意志文化不斷向東進攻的騎士團,最終将普魯士同化成為德意志的一部分,并且在1871年本來偏安東北一隅的普魯士王國,在威廉一世的帶領下,由鐵血宰相俾斯麥發動的一系列戰争,統一了松散的德意志,并且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柯尼斯堡成為了德意志帝國東普魯士地區的首府,但是好景不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戰敗。德意志帝國被瓜分,波蘭乘機開始了複國,并且奪回了波蘭走廊,在德國本土和東普魯士之間橫插一腳,使得柯尼斯堡地區再次被隔絕,成為了德國的飛地,直到二戰前小胡子希特勒上台,煽動民粹主義收複失地,導緻二戰一觸即發,東普魯士地區也在二戰中短暫的與德國本土連接。
德國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究竟是如何在二戰後徹底成為蘇聯領土,之後又經曆了怎樣的轉變?
本來在二戰前柯尼斯堡隻是成為德國的飛地,但是希特勒的野心讓一切産生了變數。1939年以要回波蘭走廊為借口,希特勒下令出兵閃擊了波蘭,并且揭開了二戰的序幕。以下的劇情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由于德國法西斯的強勢進攻,在蘇德之間的東歐平原上,實際已經不存在什麼獨立的國家,隻有德占區和蘇占區的區别,兩國兵峰直指對方。
東普魯士和柯尼斯堡也能夠與德國實際相連,不再成為飛地,但是曆史好像就在跟柯尼斯堡開玩笑一樣,随着德國法西斯的戰敗,整個東歐成為了社會主義的陣營,連德國本土都被分為東德和西德,東普魯士的大部分地區成為了波蘭的國土,而柯尼斯堡地區則被俄羅斯直接占領。
但是這一地區居住的人依然是德意志人為主,有300萬德國後裔,俄國人的做事風格的強硬程度一點不比德國弱,自然是要做到斬草除根。當然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并沒有造成這些德國後裔的人身傷害,但是卻強迫他們全部遷走,遠離故土回到德國本土。并且從俄羅斯本國遷移大量俄羅斯人填充這一地區,更是将地名全部改成俄羅斯化。
之所以在當時沒有将其直接劃給蘇聯加盟共和國内,與之接壤的立陶宛,則是因為立陶宛一直與蘇聯不算親密,算是蘇聯強拉入夥的。後來事實也證明俄羅斯這個做法的先見之明,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依然在波羅的海上多出來一個出海口,不過加裡甯格勒也再次成為了飛地,可能這片區域從被騎士團占領之後,就已經注定了要因為戰略利益而被瓜分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