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任同斌現在怎麼樣了
任同斌現在怎麼樣了
更新时间:2025-07-09 15:37:12

任同斌現在怎麼樣了?已經消失的器物——耧,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任同斌現在怎麼樣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任同斌現在怎麼樣了(任同斌遙遠的記憶)1

任同斌現在怎麼樣了

已經消失的器物——耧

小麥适合密植,又需要中耕鋤草,長高以後還需要通風,這樣就隻有施行條播,于是,耧就應運而生了。據說在戰國時期就有耧,因播種幅寬不一,行數不同,漢武帝的時候,趙過在一腳耧和二腳耧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耧。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被播種機所替代。

在中國古代農具中,我認為技術含量最高的是耧。五六十年代,我在關中見到的都是三腿耧。耧前面有兩個像椽子一樣但比較細一些木杆,就叫作耧幹,供自控制拉耧的牲畜用。後邊就是三個耧腿,耧腿的中間是空的,一直通到耧腿的底端,耧腿的底端呈楔形,楔形的前面套上一個小的鐵铧。耧腿之間距離約為十厘米,三個耧腿的上端被一根橫木連在一起,橫木約長四五十厘米,兩端剛好供人掌握。耧腿和耧杆相交約成120°的夾角,這裡安置一個上大下小的木鬥,就叫耧鬥,耧鬥的最下方有小洞和三個耧腿相通,這個小洞上有個小小的插闆,可以控制種子的流量,如果播種黃豆等大粒種子時将插闆提起,播種谷子等小粒種子時将插闆按下。特别有意思的是漏鬥邊上還栓了一個小木球,像棗大,我們就叫它耧核(關中話讀叫作lou.hu),每當播種時,耧核就敲打耧鬥,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耧核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使耧鬥振動,使種子均勻的向下流瀉。如果播種玉米一類行距需要大一些的作物,就把中間的那個耧腿堵上,這樣一次播種就是兩行了。

用耧播種,由兩個人和一個牲畜進行。拉耧的牲畜以馬為最好,馬靈性,易指揮,當然牛或驢未嘗不可,那就要人更加認真地掌握和指揮。前面一個人牽牲畜,必須掌握播種行進的速度始終如一。整個播種過程中的播種量和質量,卻完全靠後邊這個提耧擺籽的人。要說耧是農具中技術含量最高的,而能掌握耧,用來播種的人當是農民中技術水平最高的人。關中把這種農活稱作“提耧擺籽”,這也形象地描述了幹這種活的技術要領。“腳踏胡基手搖耧,兩個眼睛看稀稠”,這個口訣大概可以反映出掌握耧的這個“提耧擺籽”人的基本要求和技術難度。耧給掌握行距提供了準确性的保障,但要把握播種的深度、播種的種子量,卻必須由“提耧擺籽”的這個人的悟性來掌握。由于地塊的土壤屬性的不同,播種時的氣候冷暖不同,土壤的濕度不同,甚至種子的品種不同,播種的深度是稍有變化的,這就要由提耧擺籽的那個人用手酌情把握。需要播種深一些,就把耧把手向前略用力推一些,這樣耧铧就入地深一些;需要淺一些,就把耧把手向後略拉一些,這樣耧铧就入地淺一些。至于播種種子量的掌握,則靠的是對耧“擺動”的幅度和力度的大小拉控制。這裡沒有現成的教條,全憑人的經驗,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教會的。過去在關中要去扛活打工,人家就要問,會不會提耧擺籽。傳說有一個人,本來不會,要是實話實說,就沒有飯吃,于是他回答說:提耧擺籽,那活我是走在人前頭的。結果到了地頭後,他不敢提耧,卻徑直到前面牽牲畜拉耧去了,還狡辯地說,你看,我這不正是走在人前面嗎。

每當到了秋分前後,關中坦平的原野一望無垠,大棗紅了,棗葉黃了,碩大的柿子,挂在枝頭,有的已經變黃,柿樹的葉子,也由綠變紅,玉米棉花已經收獲完畢,麥田經過犁碾耙耱,土地變得十分松軟,沒有溝畦埂梁,在秋日的照耀下,靜靜地鋪展着等待播種。清晨,天空有幾顆晨星還沒有隐去,太陽還沒有露出地平線,薄薄的白霧,飄蕩在人們的頭上,纏繞在人們的腰間,透過東方的曙光,把提耧擺籽這幅絕美的圖畫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他們是那樣虔誠莊嚴肅穆,一個人用手緊緊地牽着馬,一個人在不緊不慢地,有節奏地搖着耧,耧核敲擊耧鬥的聲音,在這古老的原野的上空傳響,人們在那裡播種希望,播種幸福,把來年的理想都寄托在這地裡,有通過這耧核敲擊的聲音,和衆人分享。地頭堆放着一個口袋,裡面裝着這塊地應該播入的全部種子,當耧在地裡走一個來回,就向耧鬥裡加一次種子。

自從七八十年代以後,拖拉機在農村普及,播種機在關中推廣,機播逐漸代替了耧播,耧也漸漸地失去了使用價值,能提耧擺籽的人也都隐去,起初,耧還高挂在牆上,以後慢慢地就不知所終了。

任同斌 2009年9月10日 于北苑家園 2021.10.28修訂

附:關于耧的文獻資料

成書于明朝萬曆年間的徐光啟《農政全書》載: 農政全書·卷二十一 農器·圖譜一

耧車,下種器也,《通俗文》曰:覆種曰耧,一雲耧犁,其金佀鑱sìchán而小。《魏志略》曰:皇甫隆為敦煌太守,民不知耕,隆乃教民作耧犁,省力過半,得谷加五。崔寔《論》曰:漢武帝以趙過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種輓耧,皆取備焉。日種一頃,今三輔猶賴其利。自注雲:按,三犁共一牛,若今三腳耧矣。然則耧之制不一,有獨腳、兩腳、三腳之異。若今燕趙齊魯之間,多有兩腳耧,關以西有四腳耧,但添一牛,功有連地,夫耧中土皆用之,他方或未經見,恐難成造。

其制兩柄上彎,高可三尺,兩足中虛,關合一垅,橫桄四匝,中置耧鬥,其所盛種粒,各下通足竅,仍旁挾兩轅,可容一牛,用一人牽傍,一人執耧,且行且搖,種乃自下,此樓種之體用。今特圖錄。近有創制,下糞耧種,于耧鬥後另置篩過細糞,或拌蠶砂,耩時随種而下,覆于種上,尤巧便也。今又名曰種蒔、曰耩子、曰耧犁。習俗所呼不同,用則一也。

徐光啟(1562—1633),字子先,上海人,我國明代著名的學家、政治家。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後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任内閣次輔。他博學強識,治學範圍包括數學、天文、曆法、地理、水利、火器制造等方面,尤其精曉農業。徐光啟通過耶稣會士接觸到了當時西方的科學技術,為十七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傑出的近代科學先驅”、“中西文化會通人”。他一生勤于著述,著譯達六十餘種,主要有《農政全書》、《崇祯曆書》、《測量法義》、《勾股義》、《九章算法》、《徐氏疱言》、《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崔寔:《政論》武帝以過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種輓耧,皆取備焉。日種一頃。至今三輔猶賴其利。今遼東耕犁,轅長四尺,回轉相妨,既用兩牛,兩人牽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種,二人輓耧,凡用二牛六人,一日才種二十五畝,其懸絕如此。(《齊民要術》一。《預覽》八百二十二)

崔寔(約103年—約170年),字子真,冀州安平縣人。東漢時農學家、文學家。元嘉元年(151年)起家郎官,上呈《政論》,曆任議郎、大将軍(梁冀)司馬。出任五原太守、遼東太守,治理邊疆,頗有惠政,累遷尚書。建甯三年(170年),去世,後世尊為“博陵崔氏”先祖。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托福成績
如何提高托福成績
如何提高托福成績?不要把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實際的懶惰這一點在衆多考生備考托福的過程中體現的淋漓極緻,大家越來越追求了解那些所謂的應試技巧和快速提分的方法,而沒有真正靜下心來從基礎開始,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學習,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如何提高...
2025-07-09
毛衣應該怎麼挂才不會變形
毛衣應該怎麼挂才不會變形
前陣子還時不時地降溫,這幾天溫度開始不斷升高,看來夏天是真正到來了。我們的毛衣終于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了。那麼,今天切切就教大家2種挂毛衣的正确方法,保證你的毛衣不會變形,不會皺,快一起來看看怎麼做的吧。(撰文/切切圖片拍攝/切切禁止轉載!)方...
2025-07-09
戰狼2北京jeep宣傳
戰狼2北京jeep宣傳
日前,上汽大通首款中大型SUV——大通D90将正式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大通D90支持高度定制化服務,不但推出了多達8種座椅布局形式,像天窗、輪胎尺寸/樣式、前格栅、後包圍以及内飾用料色彩等都可以進行單獨選裝。衆所周知,在歐美,汽車個性化定制...
2025-07-09
養育了20年的寶貝
養育了20年的寶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新華社”,原文發布于2022年11月1日,原标題為《近700歲的“寶貝”,就這樣修好了!》。丁峰是南京圖書館的一名“90後”古籍修複師前不久他完成了兩冊“國寶級”古籍元刻本醫書《永類钤方》的修複修複後的《永類钤方》。資...
2025-07-09
華為全屋智能使用感悟
華為全屋智能使用感悟
全屋智能就是為家添置各種不同功能的智能家電産品嗎?其實并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參差不齊的通信協議,無法做到互聯互通;手機上安裝滿屏的各種APP,就連最基本的控制,都要進行一通查找;硬件穩定性差,體驗感糟糕,這完全不是我們想要的智能家居的樣子...
2025-07-09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