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林中健身步道鍛煉身體。劉成龍攝
本報訊(記者劉成龍)“十四五”期間,我市加強體育場地設施供給,全力推進全民健身設施增量提質,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體育健身需求,助推體育強市和國際高原體育城建設。到2025年,力争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5平方米,實現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42%。
推進重點體育項目建設。将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集中建設一批集文化宣傳、體育健身等功能為一體的基層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到2025年,完成1個以上全民健身冰雪場館、1個以上綜合性青少年體育實訓基地、1個以上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建設,新建、改擴建5個體育公園、5個智能化全民健身中心、5個體育戶外營地、50塊以上足球場。
推進“大健康”步道建設。以市、縣(市、區)主城區、公園、營地為重點,整合各類城市慢行道、綠道、健身步道、旅遊步道、山林登山道或防火通道,策劃包裝入庫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空間管控要求的健身步道(騎行道)項目,與文明城市、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同步設計實施。大力推進環繞或覆蓋城區,兼顧步行、騎行、登山等健身功能的步道建設,打造相對封閉、設施完備、具備承辦大型賽事能力的專業健身步道。到2025年,力争新增500公裡“大健康”步道。
推進全民健身設施補短闆建設。大力實施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制定市、縣(市、區)兩級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補短闆五年行動計劃。在老舊或新建小區、行政村、社區、重點村寨規劃建設籃球、氣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等全民健身綜合運動場地。在社區遊園内設置10%—15%的體育活動場地,在新建居住社區配建包括非标準足球場地在内的不低于800平方米的多功能運動場地,與老舊小區改造和新建居民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支持社會主體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在公園綠地、園區、沿河等區域建設生态步道、市民球場等設施,優化和豐富農村地區體育健身場地設施類型和供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