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那就是“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句話的背後,站着阿基米德和他的杠杆原理。提到杠杆原理,就必然說到支點、施力點和受力點。那麼,高考志願中的支點、施力點和受力點分别是什麼呢?
一、三點合一看志願
在我看來,高考志願的支點是信息整理。所謂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靠的不就是對信息的詳盡了解和準确判斷嗎?沒有信息,就談不上四兩撥千斤,更談不上好的錄取結果。
高考志願中的施力點是自我認知。是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優勢特長、性格傾向、獨立意願的深刻了解。上大學這件事,不是随便找個大學把孩子裝進去,孩子出來的時候什麼樣全憑運氣,而是給孩子量身尋找一所大學,講究的是你情我願。帶着自己強烈的意願進了大學,畢業之後成才的幾率自然要高上不少。
高考志願中的受力點,也就是“被撬起的地球”,自然就是一份好的志願方案。這一份志願方案中,蘊藏着孩子的夢想和家長的意志,既有冒險精神,也有安全底線,它是立體的,是鮮活的。
二、信息整理六個字全面、細緻、準确是高考志願中信息整理的要訣。具體來說,要看信息的來源,要看自己的判斷,要看具體的指标,要看新增的機會,還要考慮錄取院校的地域和體量帶來的加成。
從信息的來源和自己的判斷來看,你不能以偏概全,拿着雞毛當令箭。比如,鄰居老張的兒子學法學成了大法官,你就覺得學法學肯定好;同事小李德才兼備,你就認為他的母校一定是一所好大學,忙不叠把孩子往裡送。
從參考的具體指标來看,高考出分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查看自己的排名,一般情況下,用全省排名作為參考來制定志願方案,總是比用分數,或者分差來制定方案要準确不少。
從新增的機會來看,每一年的高考志願中總會有新的機會出現,最常見的有兩種。第一種,從來沒有或者過去幾年都沒有在你所在省份招生的大學,今天突然開始招生了。由于沒有往年的分數做參照,招生的名額也不多,所以很多人不敢填報,這就是你的好機會。
第二種,有的學校剛好在今年擴招,招生名額比去年多了不少。這種情況下,錄取的分數和排名自然有可能相應降低,這也是你的好機會。有人可能會問,有學校多招自然就有學校少招,一來一去不是抵消了嗎?
我想說的是,從全國整體情況來看,減招的少,擴招的多。從自身的角度來看,每個孩子的分數所對應的院校總共也沒多少,抓新增機會,靠的是腦力,也需要點勇氣。
從錄取院校的地域來看,同樣層次的院校,所在的城市越發達,錄取分數裡的泡沫就越“豐富”。能不能、願不願撇開泡沫做選擇,要看孩子對于上大學的态度和你選擇的專業。
比如說,孩子一心向學,并不怎麼願意跟外界交往,那麼大城市能給他帶來的“拓寬眼界、增長見識”的加成自然就弱了不少。
如果孩子選擇的專業未來對口就業的産業并不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比如與生産結合緊密的工科、基礎研究型的理學學科,也可以考慮“撇泡沫”。
在發達城市上大學并不難,但找到工作,買到房子,長期紮根于此所要花費的成本可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負擔得了的。
從錄取院校的體量和學科來看,同樣層次的院校,體量越小,錄取分數裡的泡沫就越“豐富”。開設的專業當中,冷門的專業越少,錄取分數裡的泡沫就越“豐富”。所以不能把錄取分數當成衡量院校層次的唯一标準,得把視野拓寬一些。
三、自我認知四角度
第一個角度:愛什麼,不愛什麼,不勉強。
孩子需要明确自己喜歡的學校、專業、地域有哪些,如果沒有具體的目标,反過來剔除那些自己接受不了的院校和專業,然後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内選擇也是完全可以的。記住,強扭的瓜不甜,家長千萬别勉強孩子去學自己接受不了的專業,假如他聽從了你的話,人生過得不如意,他會在今後不停吐槽你的“強扭”。
第二個角度:有什麼,沒有什麼,可借勢。
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人情社會,家庭的資源,孩子們該用還是要用的。如果家長和孩子意見不能統一,可以選擇一條折中的道路。
第三個角度:啥性格,适合什麼,躲麻煩。
十八九歲的孩子,性格基本已經成型,很難有巨大的改變。内向的孩子去學市場營銷,張揚的孩子去學會計學,這相當于是給垂直就業設置門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第四個角度:捋關系,分個層級,做告别。上大學這一步,相當于中國孩子的“成人禮”。不要讓各種各樣的關系左右了這一次重大的人生選擇。有些孩子非要跟心儀的異性去一座城市,有些孩子為了逃避父母的唠叨選擇去數千裡之外上學,這都是一時沖動,絕非冷靜思考的結果。
如果要你定義一下自己,恐怕你給出的定義很難是“不浮誇”的,畢竟自己給自己貼金20%是人類的常規操作。馬上要上大學的孩子們剛剛高中畢業,對于自己的認知更是不夠準确,所以就需要家長的師友的幫助,把他們的眼睛當成鏡子,來校準自我認知。
最後提醒一下,市面上有不少所謂的“性格測評”,幫助孩子們選擇專業。客觀上講,這種測評是有用的,但不是萬能的,是能給出傾向性建議的,但不能給出指向性意見的。不經過面詢确認的測評,其準确程度相當有限,性格傾向與專業指向之間,很難建立緊密的邏輯關系。
三點合一看志願,信息整理六個字,自我認知四角度。類比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咱們把信息整理當做支點,把自我認知當做施力點,讓志願方案成為被輕而易舉撬起的受力點。對此,你怎麼看?來評論區聊聊吧。
本文由缪登峰老師原創,謝絕一切未經許可的轉載。如有侵權,必追責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