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腫大是轉移嗎
老張發現肺内結節,因為接近10mm,醫生建議盡早手術,術前胸部CT提示縱隔多發淋巴結稍腫大。
前來咨詢:淋巴結腫大,是不是有轉移了?還能不能做手術?
這代表了大衆的一種恐慌心理,談結色變,不了解淋巴結。
為了便于表達,我們不妨展開來說。
首先看看,淋巴結是個什麼樣的結構?
人體除了動脈、靜脈血管之外,還有一套管道,叫淋巴管,流動着淋巴液,是人體重要免疫保障系統。在淋巴管的路徑上,散在分布着很多成堆的淋巴結,像一個個哨點一樣,這就是淋巴結,淋巴結的主要作用是:過濾淋巴、清除細菌和異物、産生淋巴細胞和抗體等功能。
淋巴結結構示意圖
淋巴管在全身遍布成網,所以淋巴結也遍布全身,深部的,一般成群或成串分布于血管周圍,如髒器周圍或縱隔;淺表的于身體較隐蔽的凹窩處多見,如腋窩、腹股溝等處。
淋巴結的作用就是防禦,防禦!記住,是機體的防禦哨兵。
淋巴結是機體防禦的第一道防線,各種原因,造成淋巴結腫大,是給身體的報警信号。
然後看看,淋巴結為什麼會腫大?
當人體某部位發生病變時,病毒、細菌、毒素、腫瘤細胞等異物成份,首先由淋巴管引流,彙集到附近的淋巴結。局部淋巴結具有攔截、過濾和清除這些異物的作用,成為阻止病變蔓延和擴散的第一道防禦屏障。
這種情況下,淋巴結會充血、細胞迅速增殖、合成淋巴細胞、産生抗體,體積增大。
由此可知,局部損傷、炎症、腫瘤等,都會造成相應引流區域的淋巴結腫大。甚至在正常人體,在日常代謝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産生内部炎症或新陳代謝,在一些特殊部位,總會有淋巴結稍腫大。
不同部位,淋巴結大小差異較大,從綠豆大小到蠶豆大小不等。
淺表淋巴結,一般表面光滑,活動性好,觸壓不痛。
深部淋巴結,隻有依賴醫學設備才能檢查出來。
如果,局部有炎症反應,短時間内淋巴結會腫大較多,并且腫痛明顯。比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牙痛時,往往2-3天後,同側的下颌淋巴結腫腫大,疼痛,壓痛,一般1周左右的時間吧,炎症消退了,淋巴結會縮小,疼痛消失。
人體縱隔淋巴結分區示意圖
如果,惡性腫瘤,沿淋巴管擴散,到了淋巴結後,會被攔截,腫瘤細胞會在此定殖、生長,這時淋巴結腫大,并且質硬,與周圍組織有黏連,或融合成塊,活動度減小,壓之不痛。
最後說說,在影像上如何區分淋巴結腫大的原因?
在影像檢查時,是能夠顯示淋巴結的,如超聲、CT、MR等,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小結節,呈扁長橢圓形,不同部位大小略有差異 ,但總體來說2-10mm。并且,能顯示淋巴結内的核心和淋巴門相應結構,實質内有血液供應。
首先,判斷有無淋巴結腫大。
正常淋巴結的大小文獻報告不一,普遍接受的觀點,認為淋巴結直徑小于10mm為正常,15mm可疑腫瘤,大于20mm者多為腫瘤轉移引起。但大小不是一個絕對概念,有些2cm以上的可能不是轉移,而經常也發現1cm以内的小淋巴結,最後證實是轉移性的腫大。
其次,看形态。
不能以大小論良惡,所以,有研究者觀察淋巴結形狀,提出縱橫比,認為長短徑之比>2多為良性。縱橫比<2為形态失常,也就是腫瘤性淋巴結腫大,更趨向于球形了。
還有,惡性腫瘤轉移時,淋巴結失去正常形态,甚至多個淋巴結相互融合成一個巨大腫塊,呈分葉狀。
再者,看内部結構。
炎性淋巴結腫大,往往表現為分格狀或環形強化,尤其是淋巴結核時。
而腫瘤時,淋巴結可以均勻強化。且在MRI-DWI序列上,表現為高信号。
内部鈣化,不能确定良惡性,結核或慢性炎症鈣化多見,但有些腫瘤轉移也會出現鈣化,如甲狀腺乳頭狀癌的淋巴結轉移。
内部壞死,也不是特有征象,炎症、結核、腫瘤均可發生壞死、囊變。
CT增強掃描顯示腹膜後淋巴結腫大并相互融合
當然,當前影像學也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加準确在鑒别淋巴結的病變,如核醫學影像PET,它反映的是局部代謝情況,還有影像組學,是借助AI來幫助人們識别不同的淋巴結腫大。
話又說回來,即便是淋巴結轉移,少數幾個,也不用怕,現代外科手段完全可以在手術時一并清掃,配合術後的進一步治療,已不是手術的禁忌症了。
說了這麼多,總之一句話,淋巴結腫大,不一定就是轉移瘤,最終确診有賴影像學方法綜合判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