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日涵(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數字經濟智庫執行院長)
與其說,這是一篇《第四産業:數據業的未來圖景》的書評,倒不如說這是我作為一個讀者的共鳴。我是如此期待向大家推薦這本書。你一定想問我理由,我想我能告訴你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未來産業發展的趨勢,特别是如何能夠撥開迷霧看見清晰的方向。羅曼·羅蘭說過:“人的一生就像在霧中行走,隻有把這一腳跨出去,才能看清下一步路。”而從書本中汲取智慧,是幫助你前行的最佳方式,因為誰都不想在追尋未來的道路上掉隊。
客觀的說《第四産業》這本書,打動我的不僅有酣暢淋漓的語言,更有那旁征博引的知識面,還有那對于時代發展浪潮的深邃思考。《三體》裡有一句話:“夜晚的燈塔一直都在,隻是燈亮的時候,你才看見它。”這本《第四産業》正是那座燈塔,指引我們探尋未來的方向,我隻是希望将我的感受分享給大家,讓更多朋友能夠看到燈塔的亮光。
常常有朋友問我:“什麼是未來的方向”,我自己也時常感到迷惑。而迷惑,可能是每個人在一定階段都會遇到的現實問題。究竟未來會怎樣?經濟的發展、世界的方向,會在什麼地方?用哪種方式呈現?毋庸置疑,這是大多數人都關心的切實問題。
回顧曆史,不難發現。世界的發展,常伴随着科技的變革而日新月異。英國抓住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一躍成為“日不落”帝國;日本、德國抓住了電氣化革命的浪潮,成為世界強國;而在第三次工業時代,美國則一躍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大國的崛起,必然是奠定在科技崛起的步伐上,以往人們往往隻聚焦在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産業的發展,而第四産業的發展則是未來大家都不能錯過的重要風口。許多人都看過好萊塢電影,特别是20年前,對于電影中出現的各種高科技,常常讓人感到瞠目結舌,居然還有如此先進的技術。正如,當年中國百姓第一次看到《霹靂遊俠》時對于超級汽車KITT的震撼感,一模一樣。白駒過隙,伴随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中國的諸多行業也開始進入了世界第一梯隊,以往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一些技術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人工智能、無人駕駛、VR技術、大數據、算法科技,在生活中運用得越來越多。甚至連外國教授來到中國都驚歎不已,在中國通過一個智能手機,幾乎可以解決所有的生活問題。
隻有未來永不過時!确實,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你最終都得适應時代的發展。《第四産業》這本書,說出了一個趨勢,那就是“數化萬物,萬物皆數”,隻有數據可以精妙地串聯起虛拟時空和現實世界。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波谲雲詭,大國博弈日趨激烈,不管是在政治還是經濟領域都面臨着全新的挑戰,數據開始逐漸改變大國競争的熱點,也逐步颠覆了人們對于國際關系的認知。
在這個人人都接觸網絡的時代,每天都在産生着海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則構成了大國實力的重要基礎。談到綜合國力,我們往往會想到冷戰時代提出的克萊因方程,而在21世紀,這一計算方式,今後将會越來越側重于技術權力的運用。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積極推動對華科技競争戰略,通過“小院高牆”政策,夯實美國科技的基礎,與此同時,打壓競争對手。這其中最為核心的訴求,就是在技術競争領域要占據優勢地位,而現如今的技術競争,越來越集中在數據的控制權,以及數據的國際話語權。
特朗普時代,對于Tiktok的打壓似乎就在昨天,而滴滴上市數據安全問題更讓廣大百姓重新認識了數據的重要意義,背後所體現的仍然是大國的數據控制權之争。第四産業的興起必然會伴随着二律背反,一方面經濟發展有了新動能,民生改善;另一方面,數字鴻溝、數據安全、數據霸權等也會給世界帶來全新的挑戰,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重要議題。關注第四産業能給我們一個清晰的思路,如何在未來發展中找尋到正确的方向。
當然,還有一個更讓我覺得應該“安利”的話題。就是人們要勇敢走出自己的知識盲區,大多數人都容易陷入“幸存者偏差”,在看問題以及決策的過程中,隻能看到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不善于去換位思考,所以往往會囿于自己的意識。這對于個人以及時代的發展,都不是一個好事。如何看見更大的世界,才是我們需要從讀書中習得的最佳技能,學會思考、學會辨别,才能撥開迷霧。而對于數據業的思考,目前有體系性研究的論著仍然較少,因此,我們更需要仔細去關注并且研究這一領域未來的趨勢,讓自己看見更大的世界。
未來很遠,但我們的目光更遠。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誰都想找到一把能夠打開未來大門的密鑰,而這把鑰匙就擺在你的面前,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四産業》。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