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門起,新學期始。
每年的9月,是德陽巴川校園最熱鬧的日子。
在時節更替的彎道,
一張張新面孔帶着期待湧入校園,
與勤勉學習撞個滿懷,
無論春夏,何妨秋冬,始終努力奔跑。
這樣的巴川故事,
正在沿着時間的軌迹,
在新一輪的起始年級繼續上演。
當老師們揮别上一屆的孩子,
投入到新一屆帶班工作中,
今年的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
又将帶來怎樣的巴川故事?
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
剛剛褪去幼兒園的懵懂,
背上大書包,踏進朗朗書聲的校園,
一切充滿新奇但一切都是挑戰。
因為疫情,
前兩周的課程分為了線上課和線下課。
即便已經上課兩周,
但班裡的孩子們全部正式相見的時間,
也不過短短幾天。
但這幾天裡,
每個時刻都讓人覺得充滿感動。
線下課的孩子們帶頭成為了“小老師”,
老練地幫助剛回歸校園的同學們
快速融入到學習生活中。
“老”生帶“新”生,
明明都是一年級的新同學,
但大家仿佛都自帶一顆熱心腸。
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
整個年級被粘合成一個大家庭,
每個孩子都緊跟着隊伍飛速成長。
除了同學間迅速升溫的感情,
老師也傾盡全力幫助着孩子們快速成長。
課堂上,老師教孩子們學會傾聽,
發言要舉手,遲到要報告,坐姿端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室外,老師教孩子們要禮貌待人,見人要問好;
就餐時,老師教孩子們文明就餐,整齊擺放餐具;
宿舍中,老師教孩子們學會
洗衣物、吹頭發,學會有條理地做事情......
孩子們已經掌握了
一些課堂常規禮儀,能做到令行禁止;
已經學會自己整理行李、整理内務、
自己洗襪子、洗内衣褲......
老師們覺得:
“給他們多一點關愛,讓住校的孩子感覺就像住在家裡。”
“但在孩子們心中:“住學校就像住酒店一樣!”
從開學到現在,
幾乎沒有孩子哭鬧過;
從此刻到未來,
每一刻都充滿了成長的驚喜。
如果小學一年級的教育,
是從出土抽芽開始的悉心澆灌;
初中一年級的教育,
面對的就是抽條生綠的枝桠,
每一次新的修剪、灌溉,
都凝結着慎之又慎的思考。
站在孩童與青春期的隘口,班主任要當好守門員,要細膩地察覺到孩子的每一絲變化,去适應每個孩子的點滴不同——這是每個巴川老師的默契,也是“小班教育”的核心之一。
好在對今年的新七年級來說,早在開學前,所有同學與老師早已提前熟悉與适應了彼此。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德陽巴川K12的辦學模式給孩子們的升學打開一條不斷向上的通道。熟悉的環境、熟悉的氛圍、熟悉的同學、熟悉的老師、熟悉的教學模式……從熟悉中緩步适應,平穩過渡。
每周一個目标
七年級設立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計劃
每年暑假學校會安排專門的夏令營,幫助新來的同學們提前融入這個大家庭。
就拿今年的新七年級來說,夏令營的一周時光,已經足夠讓孩子們熟悉彼此。開學後,所有學生重新随機分班,每位老師也都能熟悉年級上絕大多數的孩子們。
班級不再是圍牆,把孩子們牢牢“困”住。整個年級裡,每個孩子和老師都是自由且互相熟悉的。
年級主任李易老師說:“七年級4個班級大家共同管理。像我自己當着一個班的班主任,但也會關注之前夏令營帶的孩子們。對孩子的關注完全打破了行政班級的限制。”
除此之外,進入七年級後,老師在教學規範中更加注重和孩子的平等對話。
在德陽巴川的初中,沒有“班規”這個詞,取而代之的是“班級公約”一詞。任何班級規則的制定,老師都拿出來放在班裡,和孩子們充分溝通協商之後,再鄭重落成紙面公約。
讓教育回歸本質,堅持深耕“自主教育”,
這是巴川的堅持,也是每位老師的堅持。
“像我上一屆帶的班,上到初三之後,這個班沒有我都能運行得很好。班幹部打好配合,完全能承擔班主任的角色;孩子們都能做好自己的規劃,不用老師再耳提面命——整個小班就自主運作起來了。”初中班主任老師李易說。
“小學教育是奠定孩子人生的基石,其中行為習慣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環。要讓孩子明白認真聽課的重要性,雙眼一定要緊緊跟着你,培養他們的課堂專注度,他們要明白每堂課老師要幹什麼。要鍛煉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做到敢說、能說、會說。”小學班主任遊娅說。
一顆種子落到溫暖的土壤之後,
合适的水分、陽光、營養給予它成長的需求,
耐心呵護和精心等待,
才能迎來種子生命力的爆發。
在面對新生群體時,
德陽巴川也堅定地選擇
做這樣一位教育發展的呵護者。
用專業态度做教育,
緻力于把升學的“陡坡”變“緩坡”;
用耐心和愛心做指引,
幫助新加入巴川的孩子們,
順利跨越升學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