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見羅雀者
《孔子家語 · 六本》
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何也?”羅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孔子顧謂弟子曰:“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随小者之戆(gàng),而有危亡之敗也。”
孔子遇到用網捕鳥的人,看到他捉到的鳥都是些小家夥。孔子就問捕鳥人:“抓住小鳥,大鳥卻抓不到,這是為什麼?”捕鳥人說:“大鳥容易受到驚吓所以很難抓到,小鳥貪吃容易抓住。要是小鳥跟着大鳥,那就抓不着了;要是大鳥跟着小鳥,那大鳥也可以抓到。”孔子回頭跟弟子們說:“容易受驚吓而避開危害,貪吃而忘記危險,這是出自它們的本性,而它們又因為跟從的對象不同得到不同的福禍。所以君子會慎重選擇自己跟從的人。長者的謀略,能借以保全自己;仿照年輕人那種蠢事,就會有危險至死的禍患。”
大鳥容易受驚吓,其實就是警惕性高,這讓它們可以及時避開很多危險;小鳥就知道吃,網罩到頭上都不知道。有意思的是,如果小鳥跟着大鳥行動,遇到危險也能跟着大鳥一起避開,但要是大鳥跟着小鳥低頭猛吃,也一樣容易中了捕鳥人的圈套。孔夫子不愧是聖人先師,他在這捕鳥的趣事裡發現了大道理:君子慎其所從。
每個人都難免會受到别人的影響,這些影響的作用往往超過人自身的本性。比如,跟着敏捷而主動性強的人做事,本來愛磨磨蹭蹭的人也會行動麻利起來;跟着遇事必拖延的人行動,原本挺利索的人也會被磨沒了行動力。所以孔子要告誡弟子們小心自己行為跟從的目标,留神别人對自己的影響。以品行方正、智慧多才的人為榜樣,可以得到有益的學習;盲目跟着人做無聊的蠢事乃至錯事,自己的時光會被浪費,更要承受錯誤帶來的各種苦果。
君子慎其所從,“慎”的目标是自己跟從的對象,也就是影響自己的人,但真正能讓自己做到“慎”的,還是對自身學習、發展的良好規劃和嚴格要求。
建議:與孩子分享這個故事,讨論一下小鳥和大鳥應該怎麼“跟從”吧。
兔工匠兒童慧館,給孩子快樂,智慧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