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芙妮,一個來自希臘神話傳說的美麗名字。
在少數人眼中,它價值2萬,是LV的限量款包包;
在大部分人眼中,它價值百元,是一款賣遍中國大街小巷的女鞋。
最巅峰的時刻,它在中國開出了6881家店鋪,成為每一個城市靓女們的心頭首選。那時,中國每賣出5雙女鞋,就有一雙是達芙妮。
以至于有人說,如果百麗是中國女鞋中的“奔馳”,那麼達芙妮就是中國女鞋中的“寶馬”。
隻可惜奔馳寶馬還在,達芙妮先涼了。
從上市到190億市值,達芙妮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也用了足足17年;但從190億跌到3.4億市值,達芙妮沒怎麼努力,6年就做到了。
曾經,愛美的姑娘們人腳一雙,如今卻少有人願意提起達芙妮。
天上地下,不過短短幾年間,達芙妮究竟怎麼了?
01
1980年代初,一場石油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台灣。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什麼也沒做的陳賢民失業了。
走投無路的他,拉上自己的大舅子(老婆的弟弟)張文儀,集資2000萬新台币,創立了“喬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賢民的嶽父母家是制鞋世家,順理成章,喬志的主營業務就是制鞋業。
彼時,台灣制鞋業已經馬不停蹄發展了30年,産業鍊完善,勞動力低廉,各國的知名鞋企都來這裡找代工,搭上時代快車的喬志迅速壯大。
但台灣畢竟太小了,1987年,他們又跑到香港,成立了永恩集團,也就是達芙妮的前身。
此時,他們的野心已不僅僅滿足于做一家代工廠, 1990年,他們成立了自有品牌——達芙妮,并且把工廠也一并搬到了福建莆田。
1992年,為了解決外銷庫存料的問題,達芙妮開始做内銷市場。
讓陳賢民和張文儀沒想到的是,這個無心插柳的舉動,讓達芙妮在内地市場一炮而紅。
但其實,改革開放十多年,人們内心對美的渴望正日益旺盛。此時從台灣來的達芙妮,代表着時尚和前衛,價格也不算貴。
乘着時代東風的達芙妮母公司永恩國際,1995年就在香港上市了。
緊接着,張文儀開始帶着達芙妮在全國各地設立直營門店。
彼時,人們的見識都來自于自己出門逛的一畝三分地,産品的花樣并不需要迅速翻新。隻要達芙妮的門店增加,營收也就會跟着增長。
張文儀帶領的市場部門在公司的話語權日益增大,和姐夫陳賢民的沖突也越來越多,甚至在董事會上,兩人也劍拔弩張。
為了公司的順利運營,1998年,陳賢民退出管理層。
不過,張文儀的好日子也并沒有過多久。因為他隻注重市場,忽略了産品的設計和質量,問題開始出現,達芙妮的業績也開始出現下滑。
最後,因為還不上一筆1500萬美元的即将到期的借款,張文儀被迫從公司離開,董事會請回了陳賢民。
陳賢民幹了兩件事:第一,把妹夫陳明源的長子陳英傑引進公司擔任總裁,讓年輕人來帶領公司發展;第二,對品牌進行整改規劃,重新定位。
一年後,達芙妮扭虧為盈。
年輕人的确有年輕人的思路和魄力,此時的達芙妮雖然收益不錯,但受制于家族決策制度的僵化和低效,收益已經開始放緩,陳英傑決定公司要改革,要引入現代化的管理體系。
他說服曾把自己帶入企業的陳賢民隐退,并且引入了第三方投資機構TPG。
TPG的資本也會自己換來了權益:向公司派了一名執行董事,并為公司帶來了新的财務總管、供應鍊總管、人力資源總監、運營總監。
這些人大多是在現代化企業有着豐富管理經驗的人,這些經驗一并被帶進了達芙妮。這是陳英傑想看到的,也是達芙妮需要的。
于是達芙妮來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從一個家族式企業徹底蛻變成了一家現代化上市公司。
公司的庫存周轉從180天下降到125天,成本開支少了40%。
公司的産品也被分成了兩個系列D18和D28,分别對應15-30歲和20-45歲兩個女性消費群體。
在選代言人上,他們也有一套,達芙妮請來了彼時正當紅的SHE代言産品,從夏天到冬天,精準吸引了15-30歲的年輕人來消費。
SHE的才能當然也不能浪費,她們還為達芙妮唱了一首品牌主題歌《月桂女神》,方文山寫的歌詞“我的愛很不一樣”、“沒有一種愛可以在自由之上”、“比誰都不平凡”擊中了無數敢愛敢恨的年輕一代,她們哼着SHE的歌走進達芙妮。
不僅如此,達芙妮還請來了劉若英做代言人,她吸引的自然是20-45歲的成熟知性群體。
這一系列操作後,達芙妮就仿佛插上了翅膀,2012年,公司擁有店鋪6881家,市值突破190億元。
那一年,你走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的街上,幾乎都能看到達芙妮。你在任何一個辦公室工作,身邊一定有一個穿達芙妮的時尚女郎。
漂亮不打折,美麗100分。這是達芙妮的經典電視廣告語,也是每個愛美女孩堅定不移的信念。
02
但人們沒想到的是,2012年竟然成為了達芙妮最巅峰的時刻,此後的日子便是落落落落落。
2011年,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年代。電商的迅猛發展,給人們帶來了一個更大的世界,此後人們的審美,就開始狂飙猛進地提升。
此時,國内幾乎所有服飾公司都開始充滿危機,因為這個世界變了,而他們卻很難一下子跟上這個世界的腳步,于是産品落伍、品牌老化、庫存積壓......
誰跟不上這個時代,誰就要被時代抛棄。
但坦白說,達芙妮并不是沒有看到時代風口的那一個。
早在2006年,達芙妮就開始涉足電商,他們入駐了天貓,并且搭建了自營電商“愛攜”;2009年,達芙妮還成立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10年左右,他們又和京東、唯品會、好樂買等數十家電商平台簽訂了代銷協議。
這是一家有着前瞻眼光,并且走在時代前列的企業。
但也許正因為太過重視電商,2010年,達芙妮出資3000萬,和百度一起投資了一家電商平台“耀點100”。
今天的我們根本就沒有聽過這家電商平台,很明顯它涼了。
但是當時,拉上百度這棵大樹的達芙妮,也許笃信能成,他們為此還關閉了京東、樂淘、好樂買等衆多優勢分銷渠道。
不僅是他們笃信,股民們也笃信,達芙妮的股價迅速飙升,一衆股東和資本賺得盆滿缽滿,尤其是TPG。
但很可惜,電商的趨勢正在迅速的平台化,比如今天,中國最知名的幾家電商淘寶、京東、拼多多,他們來做平台,像達芙妮這樣的品牌在上面賣東西。
2012年,被寄予厚望的耀點100成為了死去的那一個。達芙妮的電商夢就此破碎,并在很長的時間裡一蹶不振。
直到2014年,電商才重新被提上日程。
但失去的時間已經無法再被追回,達芙妮的電商銷售隻占到了總銷量的十分之一,但線下銷量的下降遠遠不止于此。
2015年,達芙妮開始陷入10年來的首次虧損。
最精明的永遠是資本,曾經幫助達芙妮成為一家現代化企業的TPG,在達芙妮的幾次股價上漲中大撈幾筆後,迅速抽身離去。
2015年,他們所占股份已經不足5%。
依靠TPG在達芙妮站穩腳跟的陳英傑,地位也随之降低。
當然,陳英傑有做過掙紮。
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進入家族企業達芙妮之前,陳英傑的身份是一名音樂人,曾和任賢齊稱兄道弟,在xx樂隊做鍵盤手。
也許是放不下自己的娛樂夢想,也許是病急亂投醫,陳英傑開始拿着公司的錢去投資娛樂節目《蜜蜂少女隊》,還和日本一家出版社一起創辦了一份少女時尚雜志《vivi美眉》。
孔雪兒、劉雨昕都曾在蜜蜂少女隊
大家都沒聽過對吧,如你們所想,這筆投資達芙妮不僅沒賺,還虧了2600萬元。
達芙妮究竟要何去何從?
03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商業競争的世界裡,不需要三十年。
我們前面說過,張文儀和陳賢民一起創辦了達芙妮,這也開啟了一場陳張兩家之争。
先是張文儀把陳賢民趕出達芙妮,張文儀因為還不上借款被迫離開,董事會又請回了陳賢民,陳賢民拉來了自己妹夫的長子陳英傑,在陳英傑手上,達芙妮迎來了巅峰時刻。
陳英傑的太太是張國立的幹女兒
而現在,在電商上走錯的達芙妮萬劫不複,失去資本支持的陳英傑步履維艱。
與此同時,在董事會占據半數席位的張家開始崛起了。
當年,從公司離開後,張文儀把自己手中的股份轉給了自己的幾個孩子。後來,這些股份都被長子張智凱收入囊中。
2015年,也就是達芙妮10年來首次虧損這一年,韬光養晦多年的張智凱開始行動了。他操縱董事會,擠走了陳英傑,并成功登上總裁之位。
張智凱本以為終于迎來了自己人生的春天,但他沒想到的是,此時的達芙妮,已經是一輛俯沖直下的列車,八匹馬都拉不回來。
他當上董事會主席的那個月,達芙妮公布了2016年财報,虧損8個億港币。
為了更有底氣地管理,張智凱引入了新的資本——威靈頓投資機構。
這筆投資無比順利,隻用了短短不到一個月。
張智凱信心大增,并決定大幹一番。他把品牌重新定義為輕奢風,并且改了品牌的logo,目标是90後。
他關閉了那些虧損和形象不佳的店面,開始往各大購物中心布局。
他開始跨界,和美國時尚品牌“開幕式”(OPENING CEREMONY)合作,并且聯合周筆暢和迪士尼一起,推出了跨界系列産品。
輕奢也就意味着高端,張智凱覺得,既然都定位高端女鞋了,專櫃必然是重中之重,線上渠道還有什麼意義呢?
對其他品牌至關重要的線上渠道,在達芙妮這裡,成為了一個清理庫存的工具。
于是你看到了,曾經宣揚“漂亮不打折”的達芙妮,線上店鋪幾乎一年365天在做活動。
打折清庫存,也就意味着每天都在賣過去的、老舊的款式。
剛開始大家沖着便宜還會去買,後來慢慢地發現,即使是白送,連一雙心儀的都無法挑選出來。
因為随着電商的崛起,審美被提升了無數個檔次的人們,看着這些鞋,隻會覺得自己活在上一個時代。
當達芙妮失去了好看這個特質,原本的缺點也開始一覽無遺。達芙妮普遍用的PU材質,這個材質沒啥别的毛病,就是穿起來磨腳。
原本人們為了好看可以寬容它的磨腳,可是現在,寬容它的理由是什麼呢?
再說了,這個品質,200元左右也不算便宜。
不時尚、不好穿、不便宜,買它的意義是什麼呢?
于是你會看到,身邊很多人這樣說:我曾經每年買好幾雙達芙妮,但我已經好幾年沒聽說它了。
“大衆女鞋”達芙妮終究還是被這個時代抛棄了。
曾經的鞋賣不出去,人們似乎也很難接受,“大衆女鞋”成為高端品牌,于是乎達芙妮的轉型并不成功。
這幾年,達芙妮的虧損日益加劇,威靈頓也開始瘋狂抛售達芙妮的股票。
越虧損、越抛售、股價越跌,三者相互促進,讓達芙妮這個曾經飛上天的女鞋品牌,被迫做起了自由落體運動。
難以為繼的達芙妮瘋狂關店,2012年,達芙妮擁有6881家店鋪;2018年末,這一數字是2648;但到了2019年末,這一數字已經變成了360。
達芙妮,平均每天關7家店鋪。
2020年,達芙妮決定,關閉所有線下店鋪。
達芙妮,隻剩下線上了。但它的線上運營的究竟如何,大家從前面達芙妮對線上的态度就可見一斑。
這是達芙妮的淘寶官方旗艦店,擁有489萬粉絲,這個數量并不少。
但再看看業績,單鞋熱銷第一名159元,隻賣了1657件。
馬丁靴熱銷第一名,359元,167人付款;樂福鞋熱銷第二名,219元,382人付款。
曾經的大衆女鞋達芙妮,終究是要被時代抛棄了。
尾聲
其實,也不止是達芙妮。
一位叫“洛蘇”的知乎網友這麼寫道:
2001年讀高中的時候,美邦、以純、唐獅、真維斯、班尼路、佐丹奴、海獺、堡獅龍、森馬、聖馬田……組成了我們的土味青春。
2004年去省會上大學,開始注重打扮,向成年人世界過度。達芙妮因其還不錯的款式和性價比(經常打折),成功征服了大學女生的芳心。
周末步行街,一群窮學生,逛逛達芙妮,這是前網購時代的儀式感。
這些充滿年代感的品牌,曾經全都是行業的佼佼者。它們開遍了各大城市,被稱為小鎮名牌。
隻要穿在身上,你就會覺得,自己是全街最靓的仔,可以昂首挺胸地走路。
但短短20年過去,這些品牌,今天的年輕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
取而代之的是優衣庫、Zara、H&M、Only這些來自國外的品牌。
它們的衰落可以怪誰呢?怪電商的沖擊嗎?怪這些外來品牌嗎?
我想,都不是。因為沒有電商,沒有這些品牌,還會有别的。
時代的車輪滾滾,從不會停止它前進的腳步。而一切止步不前的人事物,終将會被毫不留情地抛在舊時光中。
這個道理,亘古不變。
而不變,是達芙妮們唯一的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