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群裡,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XX高校XX專業,多少分能被錄取啊?我看到此類問題,一般會回複:請說排位、排位、排位。
原因很簡單:高考是選拔性質、而非達标性質的考試,高考招生遵循“擇優錄取”的原則。分數的作用是用來排序,從而每個參加考試的學生都會有一個唯一的位次--我們稱之為排位。錄取時,排位越靠前的越被先錄取--大白話講就是:先到先得。
同時,分數每年都會因試題難度不同等因素影響發生變化,所以參考曆史分數意義不大。舉個最極端的例子說明問題:假設A年試題難度極高、最高分為600分,B年試題難度極低、最高分為700分,這樣A年的600分排第一、B年的700分也排第一,“第一”而非“分數”會決定兩者具有相同的被最先錄取的作用。
如何确定排位?對于同一年分數和排位具有固定的對應關系。高考放榜查分會看到兩個數據:分數,排位。同時,考試院會發布《高考分數段統計表》,俗稱“一分一段表”。
一分一段表會按曆史類、物理類、藝體類分别給出。以物理類舉例内容如下表。
- “分數段”列就是高考分數,
- “分數段人數”列是同分的有多少人,
- “累計人數”列是這個分數的最低排位!
如何根據分數确定排位呢?參見下表:695分一共有24人,695分的最低排位是24位,也就是說,這24人分别排名1~24;694分有5人,最低排位是29名,694分的這5個人分别排名25~29。
而每個學生查分結果中,排位一定是一個固定值、而非一個範圍。這涉及到總分相同如何進一步區分的規則,比如廣東省考試院制定的規則是按如下順序依次比較:
去掉加分的總分->語文 數學合計分->語文、數學單科較高分->外語分->物理類的物理分、曆史類的曆史分、藝體類的術考分->兩門再選科目單科較高分->兩門再選科目單次高分
若按上述比到最後還區分不出來,則排位取相同值--這個情況的比例極小極小。
排位在高考錄取中的作用?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講講高考錄取的基本流程。
一、背景知識
可先讀一下這個故事:《讀完這個故事,你就能明白高考招生錄取是怎麼回事了》做初步了解。本文我們在高考“語境”重新闡述一遍基本流程,本專欄後續文章也會進一步補充細節。
高考招生錄取流程的參與主體有三個:學生、考試院、高校。
一個學生是否能被某個【高校】的某個專業錄取,首先取決于【高校】是否還有招生名額、其次進一步取決于該【高校】的某個專業是否還有名額。這兩者分别由考試院、高校負責。換句話講:考試院隻關心到【高校】粒度,而高校則關心到“專業”粒度。
另外,目前新增了3 1 2、3 3兩種招生模式。3 1 2又區分為:院校專業組(廣東省采用)、專業兩種模式(如河北省采用)。對于“院校專業組”模式,将上段文字中的【高校】替換為【院校專業組】即可。也就是說,可以将“院校專業組”理解為虛拟“高校”。
而對于3 3、3 1 2的專業模式,修正一下是這樣的:到這裡,可以看出一個學生是否能被某個高校的某個專業錄取,取決于某個高校的某個專業是否還有名額。這由考試院責。
本文下述内容覆蓋傳統高校模式、3 1 2院校專業組模式。另外兩種模式請自行腦補,很容易做到。
二、學生要做的事
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填報志願,每條志願明确想報考哪一個高校的哪幾個專業。志願可以有多條。志願的前後順序是有意義的:第一條志願代表最想報考的高校、第二條志願次之...依次類推;
每條志願内的專業排序也是有意義的:第一個專業代表最想報考的專業、第二個次之...依次類推。此外還有一個重要選項: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填服從則表示假設無法被所填報的所有專業錄取時,是否允許高校指定一個其他的專業錄取。
高考招生按批次進行,每個批次考試院、高校均進行一遍如下的流程。有關批次可參考前文《高校招生的批次,是什麼意思?》
三、考試院要做的事
考試院按學生的排位從前往後将學生排隊,依次處理每個學生的志願。也就是說,排在最前面的會被首先處理。第一個學生被處理時,所有的【高校/院校專業組】都沒招到人,所以他的第一條志願一定是能夠被滿足的,考試院将其派送給第一志願的高校,供其做專業的安排,這樣該【高校/院校專業組】的招生名額減少了1個;
存在兩種排隊的方法,分别叫做平行志願、順序志願。一方面絕大多數省份(廣東省也是)采用平行志願,另外一方面這個内容比較繁雜、需要另起一篇文章論述,所以這裡按平行志願講解基本流程。
後續的學生是否能被錄取,取決于他所填報的【高校/院校專業組】是否還有招生名額。所以,基本流程為:考試院先看他的第一條志願所填報的【高校/院校專業組】是否還有名額,若有則派送過去;若無,則看第二條志願同樣處理...最終無非兩種結果:派送給了某個高校;不被本批次錄取,可繼續參加本批次的征集錄取、或下批次的招生。
四、高校要做的事
接下來高校處理專業。同樣的套路:将派送過來的學生按排位從前往後排隊,依次處理每個學生的志願。隻不過,它要處理的是一條志願裡的多個專業。同樣,第一個學生被處理時,【高校/院校專業組】都沒招到人,所以他填的第一個專業一定是能夠被滿足的,毫無疑問被第一專業錄取,該專業的招生名額減少了1個。
存在多種排隊的方法,比如:分數清、專業清、專業級差。一方面絕大多數高校均采用分數清,另外一方面這個内容比較繁雜、需要另起一篇文章論述,所以這裡按分數清講解基本流程。
後續的學生是否能被錄取,取決于他所填報的專業是否還有招生名額。所以基本流程為:高校先看他的第一個專業是否還有名額,若有則被錄取;若無,則看第二個專業同樣處理...依次類推。最終無非兩種結果:被某個專業錄取;未被所填報的所有專業錄取。後一種情況出現時,再看這條志願中“是否服從專業調劑”的選擇,假設選擇“是”則從還有名額的專業裡選擇一個予以錄取,否則退回考試院,可繼續參加本本批次的征集錄取、或下批次的招生。
補充一點:征集錄取的機會是極為渺茫的。所以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極大概率是隻能參加下個批次的錄取了!假設此事發生在本科提前批次,則問題不大、還有占據主體的本科普通批次的大把機會;但若發生在本科普通批次,則隻能參加後續專科提前批、專業普通批次的招生!
五、結論
通過上文,“排位在高考錄取中的作用”這一問題的答案不言自明。如同搶購商品,排在前面的機會大把、排在最後的估計隻有殘渣剩羹、甚至一無所獲了。
另外一點,最終的錄取結果還取決于各高校的招生人數。繼續舉個極端的例子:假設A年各高校共招生40萬、B年各高校共招生30萬,那麼同樣排30萬零1名的在A年被錄取、而在B年就不會被錄取。而現實情況是,連續幾年(比如近3年)招生人數變化不會很大。
還需要看到的是:高考錄取結果是參與者博弈的結果。大家對高校對專業具有趨勢性的價值認同一緻。比如,都認為清華、北大最好;985好于211、公辦好于民辦;計算機專業最好、電子信息類次之....等等。這就等同于每個高校每個專業有一個“價格”一樣,這個價格是用“多少排位”來标定。
綜合上述三點,我們能得到這樣的結論:不同年份的排位大概率會是相同的錄取結果!這,就是為什麼要使用排位來參考曆史數據的原因!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通過觀察近3年的錄取排位變化情況、同時結合該專業招生人數的變化,往往能較為準确地預測出自己的排位是否能被錄取,從而能夠合理地填報志願。(注意“較為”、“預測”兩詞,進一步闡述參見下文)
關于排位幾個常見的困惑解答Q1:為什麼每年公布分數線而非排位線?
A:原因是:對于同一年,分數和排位具有固定的對應關系,而“分數”更容易被大衆理解。在《高校招生的批次,是什麼意思?》一文中,解釋過“分數線”是什麼,對此困惑的可點擊鍊接進行閱讀。
Q2:如何準确計算出某個專業今年的錄取排位?
A:沒辦法準确計算,隻能估算--參考近3年曆史數據及人數,具體參見上文。同時采用專業組合的方式來提高被錄取的概率、降低被調劑到完全無興趣專業的概率。
Q3:說是要轉換排位,是啥意思?
A:無視它。這個問題和Q2關系密切,要說透理由,需要大緻3000字。我簡單總結下結論,進一步可以讨論區留言:
轉換排位目的還是想準确“計算”各高校或專業的錄取排位。錄取排位的變化與參加高考的人數沒啥大關系、但和招生計劃人數關系密切。
要準确轉換的前提之一是:大家對每個高校每個專業的價值認同是完全一緻的,但這一點不成立,或者說僅對頭部的一些高校的頭部專業認同基本一緻--比如,就認為清華的計算機專業是最高的。而對于其他高校,去看看網上對某一個高校的粉與黑的激烈程度吧!所以隻能達到趨勢性的價值認同一緻。
所以,某個專業的錄取排位一定是基于趨勢性價值認同、然後由當年學生填報的博弈最終形成的。
要準确轉換的前提之二是:每個學校的每個專業的錄取計劃,都保持不變---注意是每個!
最後,假設咱們就從統計學的角度、看大不看細(問題專業填報就要看細啊...),就做轉換。按照網上流行的公式,是用前一年的招生人數、和今年的招生人數進行轉換嘛。我給大家一個數據,廣東省2018~2020年理科招生人數的變化:19年較之18年是0.5%、20年較之18年是1.16%!去轉換吧,轉換出來最終結果的變化就是這麼個幅度。參照本文第8點關于排位差的分布,還覺得有意義嗎?
Q4:位次法、分差法該用哪個?
A:其實都一回事。這個問題又和Q2、Q3密切相關。我還是直接說結論:因為每個高校和專業排位的不可計算性,我們隻能估算。同時結合對高校和專業的趨勢性價值認同,無非就是從前往後估算、還是從後往前估算的區别。
換句話講,假設大家對某個高校及專業的趨勢性價值認同很低,那這個學校肯定排名很靠後。這樣,假設前面的高校招生計劃有些微的變化,不斷累積到它這裡可能誤差就會比較大;而分數線,實際上是當年招生人數乘以一個110~120%所獲得的排位值,那麼我們從後估,相對誤差就會小點。就這麼個道理。
這位看官可能問了,說:一個用排位啊、一個用分啊?我還是說一個結論:分每年都會變化、排位才是有意義的,分隻是用來排位的。但是,分差和排位差強相關!背後的原因懂數學的人就知道,其他人可以無視。
但為了說明這個結果,我們可以把近3年(2019~2021年)的最高分分數做标準化處理:将每年的最高分作為1、次高作為2....,然後統計這個歸一化後的分數與分數段人數的關系---注意,這個分數段實際上就是上文所說的排位差。得到下表,可看到每年分數都是各不系統的。
由上表,獲得分差-排位差的散點圖,如下:
能夠很清晰地看到分差和排位差的強相關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