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的過程其實很清晰,根據山陽公載記中記載火是劉備放的,根據吳主傳及江表傳中的記述,曹操自己也有燒船的舉動,再結合武帝紀、先主傳,綜合來看三家各自都有燒船的舉動。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曹操赤壁戰敗主因不是火攻。結合武帝紀和先主傳,曹操經敗劉備及瘟疫,至于是先敗于劉備還是先染瘟疫,這個各傳有矛盾,先略過不提。此時曹操準備退兵,黃蓋獻火計燒曹操戰船,這時劉備和周瑜可能都有放火的舉動,曹操本人因準備退兵,不想資敵自己也開始燒船,然後向南郡退兵。
《後漢書》孝獻帝紀寫的是“曹操以舟師伐孫權,權将周瑜敗之于烏林、赤壁”。修《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蜀國人谯周的弟子,可能主觀偏向美化蜀國,這是客觀存在的,裴松之的引用可以多看。史書記載是一方面,地方流傳也不能忽視,赤壁戰役之後,附近的居民一定會傳播這個事件,盡管随着傳播會逐漸失真。
現在很多人定義這個所謂的指揮不是為了周瑜,而是為了給劉備定義一個下屬身份,從而說赤壁後的荊南平定和南郡之戰都是周瑜的統一部署,劉備隻不過是領任務而已,即打下來的荊州所有領土都是東吳的,所以後面兩次的背盟是合理的要求。
首先,沒有證據證明劉備跟周瑜是不同時期放的火,三家放火極可能同時進行。其次,放火的行動在曹操戰敗退兵江北後,這裡有一個插曲,是曹軍到底是先敗後染瘟疫,還是先染瘟疫再敗,這個各方史書有争議。但是曹操先戰敗退兵後再放火,這個基本各方史書一緻。
最後,綜合各史料分析的,其中包括江表傳、魏書武帝紀、蜀書先主傳、吳書吳主傳和周瑜傳,分析的過程基本如上。燒船的行動是在曹操準備退兵後,而曹操準備退兵,或因瘟疫,或因戰敗,曹操戰敗後放火之前的軍事行權沒有周瑜參與指揮的記錄。而放火其實發生在赤壁之後階段,整個赤壁的大戰役包括後來的南郡之戰,在南郡戰場上周瑜的表現或許更豐滿一些,赤壁前期曹軍敗退的過程中,沒有看到周瑜過多的表現。
劉備從來沒說周瑜是孫權方的統帥,哪怕周瑜傳,周瑜也是兩路援軍中的一路(周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事實上赤壁時周瑜在東吳的援軍方面都沒有事實上的指揮權,這個從後來南郡之戰時程普的表現能看出來。南郡之戰發生在赤壁之戰後,赤壁時周瑜在吳軍内部可能還是商量着來的,到南郡試圖指揮程普,程普立即反彈了。
赤壁之戰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并不是光指火燒赤壁這一件事情,赤壁之戰的意義在于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格局的産生是因為劉備有了穩定的地盤,成為三分之一,從故事的角度來說劉備是赤壁之戰的主角,因為大赤壁的起始是以劉備發家的過程為節點,而并不是對一場戰役的單方面評價,所以很多人不懂為什麼好多地方說劉備是赤壁之戰的主角,就是因為曹操和孫權在這一戰變化不大,但是劉備卻登上舞台,大赤壁的開始是以劉備鎮守新野開始,結束是以吳國因為周瑜病故和合肥失利使得孫權無力進行大規模戰役,而曹操集團因為北方馬騰韓遂還有叛亂的威脅加上小赤壁的失利而無力南進,隻有劉備通過赤壁鏖戰,東和孫權加上力奪四郡徹底割據一方為結束,大赤壁的結束才是整個曆史的轉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