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資料圖。圖/新京報動新聞視頻截圖
據上遊新聞報道,20歲的湖南小夥張吳(化名),因喜歡抽煙、喝酒、嚼槟榔,被撫養了他近20年的外婆送進了湖南省嶽陽市華容縣宏軍青少年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宏軍特教學校”)。
但一個月後,當楊玉蘭見到張吳時,他卻已經是另一番模樣——“眼睛發直、嘴唇發烏、右眼瘀血腫大、滿臉腫脹變形、嘴唇外翻”。
據張吳描述,在校期間,其被針紮手指、肚皮刻字、吊打……在承受了這些折磨後,今年5月,張吳被診斷為急性腎衰竭,而警方出具的鑒定書顯示,其被鑒定為輕傷二級。
目前,宏軍特教學校4名教官因涉嫌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被批捕,案件還在一步調查取證中。
生活在同一時空,我們或許很難想到,在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豫章書院打人、關小黑屋等事件後,依然有類似的悲劇在發生。
當如此真切的現實發生後,我們在震驚、痛心之餘,還是忍不住要追問:這樣的“學校”到底還有多少?他們平日裡究竟是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細究就會發現,無論是前兩天被曝光“夏令營教員暴打學員緻吐血”的河北軍尚少年軍校基地,還是此次張吳所在的宏軍特教學校,都在對外宣傳的過程中打着類似于“軍事化管理”的口号,而那些将孩子送進類似學校的家長也大多是被此類宣傳術語所吸引。
但從那一張張傷情鑒定書去看,這顯然并非“軍事化管理”。“軍事化管理”不意味着毆打與虐待,這種方式已經脫離了法治與文明的軌道。
按照我國刑法,故意傷害罪是針對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而定的罪。從張吳身上的傷情和其“輕傷二級”的鑒定結果去看,這種行徑所導緻的後果,已涉嫌構成故意傷害罪,法律不能輕易饒恕。
目前,當地司法機關已經介入,并對嫌犯進行批捕。公衆在期待有關部門依法問責有關人員的同時,也希望此事不要止于對個案的調查。
因為,種種迹象表明,類似的虐待現象在該校長期存在,受虐待的也并非張吳一人。直到案發前,這所學校共有學員16人,有男有女,年齡最小的9歲,最大的21歲。這些人之中有沒有更多的受害者,也需要當地司法機關進行進一步調查。
更要追問的是,豫章學院的戒尺和龍鞭早已被法律之手所折斷,但還有多少打着“教育”旗号摧殘青少年的“特教學校”在害人?
2018年,武漢一家所謂的心理咨詢中心就曾被媒體曝光存在扇巴掌、踢肚子、用鞋刷抽臉等虐待行為,而與體罰同時存在的是思想控制,告密、舉報之風盛行;2019年被曝光的成都“嘉年華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也是一個打着“拯救孩子”旗号卻“迫害孩子”的矯正機構。
可見,盡管人人喊打,但這些機構從未“滅絕”。它們分散在不同城市,打着“心理矯正”“國學教育”等各種各樣的旗号,上演着形式不同的傷害“戲碼”。
而且,由于它們往往在經營資質上打擦邊球,隐蔽性十足,甚至可能得到地方監管部門的默許,總能險中求生。跟以往那些案例沒什麼不同,宏軍特教學校不過是又一個因為鬧出事端,“不幸”被舉報的“倒黴蛋”而已。
要想撕開這類學校的僞裝,顯然還需要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執法機構更加主動作為,加大執法力度,形成常态化、不定期的突擊檢查制度。要加強執法檢查,對各類非法特教學校露頭就打,挖出那些藏在犄角旮旯裡的腌臜之人。
當然,家長也該嚴肅審視那些打着所謂的封閉式管理、軍事化教學旗号的矯正機構,對類似機構要始終保有警惕,别再輕易迷戀和推崇人格矯正那一套。過往的教訓已然昭示,這種矯正方式存有很大問題,非但不能幫孩子回歸正軌,還可能制造新的夢魇。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豫章書院的教訓!
新京報評論員 | 馬小龍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陳荻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