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少年夫妻老來伴”,原本的意思是年少的時候,隻是男女在一起做夫妻,生活中可能有分歧,有恩愛,有離和,有團聚……摻雜了生活中間太多的喜怒哀樂。但是,一旦到了晚年的夫妻,經過幾十年的磨合,才可以說是真正的人生伴侶。但是前段時間攝影師在豫西的地坑院采風期間卻遇到了這樣一對老夫妻,年輕時生育了兩個女兒,前幾年女兒出嫁後,同在一個院子裡他們卻不住一個屋不吃一鍋飯,一起看看咋回事?
豫西陝州的地坑院曆史悠久,數量也很多,大都連片而建,有幾個村子已經把地坑院開發成旅遊景點,沒有開發的村子很多地坑院如今已經廢棄,即使有人居住在裡面,也大多是一寫老年人在裡面養老,而且基本上都在地坑院上面修建了平房,隻是天氣熱了在下面避暑,今天要說的這個地坑院也不例外的在地坑院上方用彩鋼搭建了幾間住房。
攝影師在地坑院上面打過招呼後下到地坑院裡,下午時分正是做晚飯的時候,院子裡的這個6旬大叔當時正在和面,看見我們下來,雖然着急慌忙的洗了把手,但他紅潤的臉上依然還沾着面粉,看起來非常憨厚,客套話也不多,隻是嘴裡一直念叨着家裡比較亂,你們不要笑話。
炎炎夏日裡,大叔居住的窯洞裡涼意十足,一個大炕一張大床,除了一個昏黃的燈泡,再沒其他電器,由于堆放的東西比較多,的确是顯得比較亂,買回的菜随意堆放在地上,不過恒溫的窯洞儲存蔬菜卻是個天然的冰箱,大叔比較喜歡聽戲,炕上放着一個唱戲機還在咿咿呀呀的放着豫劇。
我們在和大叔交流的時候,從另一個窯洞裡出來一位大嬸,我們剛下去的時候她穿的黑色上衣在地上撿柴火,這次再看見她,已經換了一件格子襯衫,準備在門口的柴火竈上燒水,問起她做的什麼飯,她咿咿呀呀說了半天我們也聽不明白,隻是隐隐約約聽見說了餃子2個字,我們猜想她應該說是包的餃子,今天吃餃子。
問起大叔這是不是自己的老伴,大叔含糊其辭沒有正面回答我們的問題,隻是哼着答應說是,也算是應答了我們。當時我們也沒弄不明白他倆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我們和大叔說,我們就是随便看看,你忙你的不耽誤你做晚飯,大叔返回窯洞在門口的椅子上繼續和面。說是晚上準備吃面條,剛把手放進面盆裡開始和面就聽見我們說話,才急忙洗了手出去。
這個窯洞看起來就是大叔平時做飯的地方,由于常年燒柴火做飯,窯洞裡已經被煙熏得發黑,窯洞裡的家具上到處都是一層灰,就連案闆上也隻有平時使用的一塊是幹淨的,隻有鍋竈上的鐵鍋倒是刷洗的擦得油亮讓人覺得這裡還經常有人在生火做飯。
和面時候大叔說他這個老伴,腦子不清楚,有點智障,自己和她結婚後生育了2個女兒,小女兒智力正常還非常聰明,大女兒天生也有點智障,前幾年2個女兒都嫁出去了,小女兒還給他們在窯洞頂用彩鋼蓋了幾間房子,隻是暫時還沒有住上去。
再次回到院子裡和大嬸交流,由于她屬于半啞沒法正常交流。她也許是看我們一臉茫然,就喊我們去窯洞裡看看。進去後我們看到了她指的東西,仔細一看還真是包的餃子,隻是這些包好的餃子讓人不忍直視,她也不好意思的努力給我們說:“包不成精,不會包”。看來她是真不會包餃子,隻是今天确實是想吃餃子了,所以才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包了這些她自己所謂的餃子。
水開了,她要下餃子了,善良樸實的大嬸還一直努力的給我們說着全部下了,你們也吃點。看到窯洞裡的擺設和生活用品,我們可以看出,院子裡居住的她們兩個平時不生活在一起,連吃飯也是自己吃自己的。
她在煮餃子期間還給我們指着窯洞頂的彩鋼房咿咿呀呀的說是女兒蓋得,看起來一臉的自豪。再問起女兒的其他情況她就不說話了,也許是苦于沒法用語言組織,也許是他就說不清楚,但是她卻十分肯定房子是女兒給蓋得,滿眼都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身體的缺陷也抹滅不了她心裡對孩子的愛。
大叔和好了面出來給我們說,老伴在孩子出嫁以後,這幾年和自己過不到一起,由于溝通困難,就由着她,分開住在這邊的窯洞裡,平時各住各的,各吃各的。雖然是夫妻,卻過着陌生人一樣的生活。
我們勸大叔說老了住一起互相照顧着多好,大叔一臉無奈地說,她雖然智障卻為自己生育了2個孩子并撫養長大,也是吃盡了苦頭,如今她老了,不願意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就由着她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吧!平時的生活用品都是他買回來給她送過去,隻是她不會做飯,吃飯有點麻煩。
再次看到大嬸,她已經把煮好的餃子準備撈出來了,還熱情地問我們吃不吃。就是一位這樣的智障母親,還為大叔生育了一雙女兒并撫養長大,并且在自己晚年的時候決定自己一個人居住生活。期間她和大叔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她決定一個人生活,具體原因我們也不得而知。
帶着心裡的疑問走出了這個地坑院,小編心裡在想,父母養育孩子們不容易,這個智障的母親養育兩個孩子更是經曆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希望小女兒能經常回家幫助父母收拾打理一下,多給她們一些關心和照顧。在這裡也希望這對苦難夫妻在以後的生活裡互相照顧,健康生活!對于這對智障夫妻的問題,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