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産婦來講,産後具體應該怎樣調養呢?
生完孩子後,七天之内不能洗下部,七天之後可以就在床邊坐着洗;一個月内不能多說話;不能幹手工活;不能刮舌苔,不能刷牙,可以溫水漱口;不能用涼水洗手腳,用溫水也要少洗;滿月後才可以刷牙、梳頭、洗澡,避免引起手腳、腰腿酸痛;不自己睡,以免受驚吓;不能生氣,家人尤其要注意,盡量寬慰産婦,讓她情緒愉快;少食多餐,不能吃太多,這是大家沒想到的吧?主要為了避免消化不了,産生痰濕,對孩子和産婦都不利;一百天之内不能勞力過度,避免性生活。
有人說,外國人不用坐月子,還吃涼的呢!那是外國人,遺傳體質和飲食習慣都不同。
曾經見過一個中國人,在國外生孩子,遵循了國外人不做月子的做法,結果一身病痛,還得回國内來治療。
坐月子,除了休息,還有就是要避風寒濕。因為生完孩子後,骨縫還沒有完全閉合,皮膚毛孔也全開了,邪氣很容易入侵,如果進到骨縫裡就很難出去。因此,一定不能受風,房間要保暖,不能涼,也不能潮。
産婦出汗多,衣服被褥潮了要及時更換。這裡容易忽略的是房間通風換氣的問題。房間要換氣時,可以采用輪流換氣的方式。把換過氣的房間,關好門窗後,讓産婦過去,再換産婦原來待的那個房間。換好後,再讓産婦回來。
有句話說“月子裡的病,月子裡來治”。就是提醒大家,如果月子裡落下了病,那等下次生完孩子,骨縫還開着時才能治療好。所以,一定要好好坐月子。
另外生完孩子後,氣血本就虧虛,還要給孩子喂奶,那就得多吃一些有營養的東西,關鍵是調養脾胃,大補氣血。
怎麼補呢?
亂補是要出問題的。補有幾個原則。
一是少鹽。
鹽,味鹹,性寒,入腎,無毒,但多吃鹹會導緻血液循環變慢,膚色都發暗。血液循環變慢,不利于子宮裡殘留的血液排出;同時會導緻乳汁分泌不足;鹽份還會随着乳汁進入孩子體内,孩子在1周歲之前腎髒沒有發育成熟,不能正常排出鹽份,在體内停留,會導緻孩子口腔黏膜水腫、充血,這就是老人說的,孩子吃鹽奶會上火。另外,産後吃鹽多,還可能導緻人咳嗽,不好治。所以,産後10天内飲食都要清淡。
二是少油。
因為油多了,不好消化,傷及脾胃,增加體内痰濕,讓人變胖,體形受損,奶還不好。所以下奶的豬蹄湯,也得把上面的油撇出去,不宜多吃。
三是宜食粥。
煮一鍋好粥,可以健脾胃,補養正氣。以前,我們有坐月子送米的習俗。就是讓家人給産婦多煮粥吃。
四是宜溫。
産後不能吃涼的或過熱的食物。水果、涼茶、冷水等寒涼的東西都會導緻血管收縮,影響子宮殘血外排,出現産後發熱、産後腹痛等病。也會因為血管收縮使乳汁分泌減少。如果就是想吃水果,可以稍微加熱了吃。但也切記食物過熱,會導緻寶媽出汗過多,氣血不足。
産婦生完孩子後,如果不請專業的開奶師開奶,可以長時間用溫熱淘米水浸泡揉洗兩側乳房,将乳汁擠出,乳孔裡有好幾條白絲,用手揪出來後,乳腺就通暢了,這時候再給孩子吃奶,孩子吃起來就不費勁了,媽媽得乳腺炎的幾率也大大減少。
如果乳腺管堵了,不下奶,可以用麥芽煎洗,再用木梳,從乳根部梳到乳頭部,梳上千遍,就通了。
母乳是寶寶的最佳食品!然而我國目前約有10%的寶媽産後沒奶。有的是因為乳腺管堵塞。病房産後多有開奶服務,可以解決一部分。有的是氣血不足引起的,這時候就要減輕媽媽的壓力,緩解她的緊張情緒,照顧好她的飲食起居。
母乳不足,可以吃常規的下奶湯,如黃豆豬蹄湯、鲫魚湯、酒釀蛋花湯、海帶湯等。
更好的辦法是針刺少澤穴。少澤在手小指外側,距指甲角0.1寸(半個韭菜葉寬)。請個針灸醫生,紮一次就可以。紮完後,會有一個感覺,特别想喝水,這時候準備好一鍋下奶湯,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