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母親節(Mother's 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節日吧!
最早,“母親節”起源于古希臘。在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衆神之母希布莉(Cybele,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亞的母親,故稱衆神之母)緻敬。到古羅馬時,活動的規模就變得更大,慶祝盛況往往持續達三天之久。當然,古時人們對女神的崇拜隻不過是一種信仰,它同今天人們對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後來,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裡,出門在外的年輕人将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将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是在1914年的美國,此後母親節便在各國開展。
20世紀末,随着中國與國際的日益接軌,母親節這一節日在中國各地日益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母親節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中國人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一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中國人的母親節更有中國味道。中國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濃濃的親情,在母親節這一天,人們會送給母親鮮花、蛋糕,親手烹制的飯菜等等禮物。從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國兒童會嘗試着為母親做飯,洗臉,化妝,演奏音樂,繪制圖畫,讓母親們快樂地過節。
在我國很早就有關于紀念母親的風俗。在遼甯南部平原上,有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鲅魚圈熊嶽城。在熊嶽城東那片碧綠如海的果林中,有一座山,孤峰突起。山頂有一青磚古塔,遠遠望去,宛如一位慈母,眺望遠方,盼兒早早歸來,這座山就叫望兒山。
相傳很久以前,熊嶽城郊是一片海灘。海邊有一戶貧苦人家,隻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母親為了供兒子讀書辛苦勞作,兒子決心苦學成才報答母恩。然後兒子乘海船赴京趕考。許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有兒子的音訊。母親很着急了,就天天到海邊眺望。一年,兩年,三年……母親的頭發都花白了,卻不見兒子的身影。母親一次又一次地對着大海呼喚:“孩子呀,回來吧!娘想你,想你呀……”年邁的母親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沒有盼到兒子歸來。
其實,她的兒子早在赴京趕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在母親伫立盼兒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讓母親灑下的淚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溫泉,滋潤出無數紅豔豔的蘋果;鄉親們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獨秀峰叫做“望兒山”。後世,人們在山頂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館,來表達對平凡而偉大母親的感恩之情。
天下誰人無母親?天下誰人不受母愛?天下誰人不愛母?母愛,愛母,是人之天性,是愛心的起點和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