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今的大多數企業都處在不同的價值網絡之中,如果一家企業想要獲得價值創造的可能性,就要協同組織内外的單元,并創造協同共生效應。這就要求企業更新觀念,重塑現有的管理。
在企業層面,對于價值的認識,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由内而外的過程。
人們比較容易關注到産品與業務産生的價值,這部分價值由企業内部創造,體現在業務層面。随後延伸到客戶層面,就有了來自客戶的價值。發展到今天,價值活動在與客戶相關的整個價值網絡展開,企業價值由整個價值網絡共創。
如今的大多數企業都處在不同的價值網絡之中,如果一家企業想要獲得價值創造的可能性,就要協同組織内外的單元,并創造協同共生效應。當企業把不同的組織單元協同在一起工作時,将會産生超過任何一個獨立單元所能創造的價值,即協同共生價值,我們稱之為企業價值再認識。
對企業價值再認識,我們可以用兩個簡單的公式來表示,這兩個公式也決定了價值創造戰略的構成要素。
以我們對企業微信賦能零售的調研案例來說明。企業微信用微信的平台技術賦能天虹百貨,企業微信的價值創造活動給天虹帶來了協同共生的價值,一方面,幫助天虹直接觸達消費者,同時還大幅度提升銷售與溝通效率;另一方面,拓展了新的在線價值空間,同時還幫助天虹的合作方獲得更精準的銷售洞察。
天虹的導購用企業微信添加消費者,進行線上服務,在不營業的時間段裡在線上創造了16%的交易額。2020年,天虹4萬名導購添加了300多萬名消費者。以前,線下發出去的優惠券核銷率隻有8%,與企業微信合作後達到71%,提升了約8倍,線上優惠券帶來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0億元。企業微信也因為與天虹的協同共生,更好地延伸到傳統百貨業,并獲得價值成長。
我們今天能夠探讨協同共生價值,其中有一個關鍵要素,是數字技術帶來的實現能力。數字化所形成的連接,實現了不同場景要素、跨産業邊界等多樣化觸點的自由組合,實現了新的價值創造,這正是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企業價值的根本之所在。
企業價值定位決定了企業價值戰略的變化,而支撐企業價值戰略的管理模式也随之改變,這就要求企業重塑現有的管理,為了做到這一點,至少有如下幾個觀念需要更新:
- 創造屬于你自己的、持續更新的不可替代性
- 運用混沌思維
- 建立戰略——從競争到共生
- 持續開放的組織學習
- 擁有共生信仰
01
創造屬于自己的、持續更新的不可替代性
在互聯網時代,有一句話常被引用——“你跑赢了對手,卻輸給了時代。”這句話非常清晰地表達了在動态與叠代頻發的環境下,企業不再能夠固守原有優勢的現實。
例如,傳統汽車制造商所生産的汽車,質量好、成本低、性能高,但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卻完全不以傳統汽車制造商的邏輯來發展。數字技術對傳統汽車制造業的沖擊以及技術滲透所産生的影響,已經是一個不争的事實。
技術變化與企業戰略要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會産生出人意料的結果。我們需要從穩定均衡的産業發展狀态的思維習慣中跳出來,去感知跨領域或者新技術滲透帶來的各種可能性,持續調整自己的價值創造活動,更新或者叠代自己創造價值的能力。
有時候,為了獲得新的能力,甚至要有目的地主動放棄原有優勢,這樣才可以在變化中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02
運用混沌思維
人們習慣以VUCA(動蕩性、不确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來命名這個時代,在此時代背景下,混沌狀态的思維方式才可以幫助我們認知和理解這個時代的特征。
擁有線性思維的企業總是以慣性去預測行業的發展,且總是認為增長是可預測和穩定的。擁有混沌思維的企業對于行業發展的理解,則更具有危機感,總會設想不增長或者被超越的情形出現。在今天,後者才是有效的思維方式。
在混沌思維的幫助下,企業能夠迅速地轉向新的可能性,它們會更加在意變化以及引發變化的因素;它們也會更有意願去研究新技術;同時,它們将變化帶來的動蕩視為正常,有時候它們甚至會認為這是天賜良機。
03
建立戰略——從競争到共生
如果我們認為組織本質上是處于一個萬物互聯、充滿不确定性的環境裡,那麼我們就會認識到,企業所處的行業也一樣與其他行業相互關聯,并處在動态變化之中。
我們可以從企業确立戰略的兩個維度來看。從顧客價值維度來看,顧客不再是獨立的存在,他也和企業建立了互動關聯的關系;從産業價值維度來看,産業夥伴以及産業鍊外的夥伴相互影響,同樣與企業構成了不同的價值組合。
當企業确定自己的戰略時,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企業并不知道自己的競争對手是誰,也無法預測未來,因此沿用工業時代的競争戰略,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
企業必須放棄原有的制定戰略的方式,回歸到以顧客為中心、為顧客創造價值、與顧客共生、與環境協調的方向上來,與夥伴共創,運用開放組合與協同外部資源的戰略模式,實現企業價值追求與價值貢獻。
04
持續開放的組織學習
打造學習型組織無疑是最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
組織學習能給企業帶來創造力、績效的持續改善以及組織知識系統的創新,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在新技術不斷湧現、不确定性成為常态的環境下,通過組織學習适應新的環境已經成為企業的必選項。我們所要關注的是,如何持續開展組織學習,保持企業對環境的動态适應能力。
人們必須用不同的方式展開學習。《組織協同:運用平衡計分卡創造企業合力》一書中提到“其中最有力的觀點之一就是,如果一家企業要發展壯大,那麼它學習的速度就必須快于(或者至少要等于)外界環境變化的速度:L≥C。”我們非常認同這一點。
同時,還需要關注另一個有關學習的判斷,那就是知識增長的速度同樣迅速。有人認為每隔七年知識就要增長一倍,這意味着我們已經擁有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按照摩爾定律去理解環境的變化,變化的速度則更加迅猛。
除了知識、環境、變化速度這些關鍵要素之外,我們還要理解學習與行動之間的關系,思考如何讓學習跟上變化的速度,以及如何讓學習轉化為企業的實際績效。
我們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探讨了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共生學習法。我們得出了共生學習法的四個基本要素(CTQA模型):内容導向(Content-oriented)、技術賦能(Technology-empowerment)、問題挖掘(Question-pursuing)、行動激發(Action-stimulation)。
共生學習法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習與行動直接相關,實現個體學習與組織學習最終的行動轉化。
05
擁有共生信仰
作為自然系統中的一個成員,企業一方面需要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另一方面要敬畏自己的責任,幫助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也是我們提出“共生信仰”的根本原因。
如果沒有共生信仰,企業将會隻關注自身的發展與商業價值。雖然企業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但是并未實現商業文明的價值,無法真正有益于世界,也不可能建立起一個可在未來持續發展的商業世界。
在《共生:未來企業組織進化的路徑》一書中,我們提出了“共生型組織”的概念,并提出了打造共生型組織的四重境界,其中第一重境界就是共生信仰。
共生信仰是非常樸實而又符合自然法則的,我們“從自然法則中理解到愛、尊重與和諧,所以确定‘自我約束’、‘中和利他’以及‘緻力生長’為共生型組織确立共生信仰的三種特質,這三者共同發揮效力,使得組織具有了持續發展的内在價值驅動力。“擁有共生信仰的組織,有協同其他組織共同發展的熱情。”(本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