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課外文言文常考字詞解釋
課外文言文常考字詞解釋
更新时间:2024-11-11 15:38:49

高考語文中文言文是一個難點,有很多同學有困惑,為什麼書上的文言文學得很好但考試還是考不考呢,這其實反應了語文高考的一個特點,高考文言文的選擇都是從古書中摘錄,沒有哪一篇文章是參考書本來寫的,所以讀起來也就很難理解了,其實,文言文題目做多了,你就會發現文言文中有一些書本上沒有的但是常考的,下面羅列的就是常考的文言字詞,掌握便可事半功倍!

課外文言文常考字詞解釋(驚呼後悔見晚了)1

絕對高頻詞語

1、比

①<動>并列;挨着。《梁書王筠傳》:“吾得比蹤昔人。”

②<副>接連。《史記•呂太後本紀》:“又比殺三趙王。”

③<動>勾結。《韓非子•孤憤》:“朋黨比周以弊主。”

④<動>比較。《涉江》:“與天地兮比壽。”

⑤<名>比喻,一種傳統的表現方法。

⑥<副>都,皆。《戰國策•齊策》:“夫中山千乘之國也,而敵萬乘之國二,再戰比勝。”

⑦<副>近來。《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岙劇。”

⑧<介>等到,及。《項脊軒志》:“比去,以手阖門。”

⑨<介>為,替。《孟子•梁惠王上》:“願比死者一灑之。”

⑩<介>比起……來。《捕蛇者說》:“今吾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

【又】<動>比拟,認為和……一樣。《隆中對》:“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比周】1.結黨營私。《管子•法法》:“群臣比,則蔽美揚惡。”2.集結,聚合。《韓非子•初見秦》:“天下又比而軍華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

2、踣bó

①<動>向前仆倒。《捕蛇者說》:“饑渴而頓踣。”《家有名士》:“果倒踣”

②<動>事情遭受挫折。《〈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與民賊相搏,踬踣者屢。”

③<動>敗亡;破滅。《管子•七臣七主》:“故設用無度,國家踣。”

pòu

<動>毀壞,破碎。《呂氏春秋•行論》:“将欲踣之,心高興之。”

3、俾bǐ

<動>使。《元史徹裡》:“俾常侍左右。”

<名>同“裨”,益處;裨益。王維《送高判官從軍赴河西序》:“謀夫起予,哲士俾我。”

4、便biàn

①<名>便利;方便。《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②<動>有利于。《信陵君竊符救趙》:“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③<形>簡便,輕便。《馮婉珍》:“以槍上刺刀相搏擊,而便捷猛鸷終弗逮。”

④<副>就,即。《孔雀東南飛》:“槌床便大怒。”

⑤<連>即便,即使。《兵車行》:“便至四十西營田。”

pián

①<形>安逸。《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飽食,便甯無憂。”

②<形>口才好;能說會道。《孔雀東南飛》:“便言多令才。”

【便嬖】受寵幸的親近小臣。《孟子•梁惠王上》:“便不足使令于前與?”

【便宜】指利于治國、合乎時宜的辦法或建議。《明史馬文升傳》:“數條上便宜。”

5、绌chù

①<名>縫。《史記•趙世家》:“黑齒雕題,冠秫绌,大吳之國也。”

②<形>不足。《記丐俠》:“而绌于資斧”

③<動>通“黜”。貶退,罷免或降職。

<動>通“诎”。屈服。王安石《贈司空兼侍中文元賈魏公神道碑》:“責以信義,告之利害,客绌服不能發口。”

6、侪chái

①<名>類;等。《虞初廣志》:“吾侪小”(吾侪:略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我們”。)

②<副>一起;混同。《列子•湯問》:“長幼侪居……男女雜遊。”

③<動>相為配偶。《漢書•揚雄傳》:“侪男女,使莫違。”

【侪輩】同輩。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韓遂請與公相見,公與遂父同歲孝謙,又與遂同時侪,于是交與語移時,不及軍事。”

【侪流】同類的人,同輩。韓愈《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王公神道碑銘》:“複拜中書舍人。既至京師,侪無在者。”

【侪倫】同輩。

7、敕chì

①<動>告誡;告谕。《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公敕諸将:‘關西兵精悍,堅壁勿與戰。’”

②<名>君王的诏命,诏令。《後漢書史弼傳》:“乃豫敕斷絕書屬。”

③<動>整頓;整治。《韓非子•主道》:“賢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

【又】<形>同“饬”。嚴謹。《誡史子嚴敦書》:“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

【敕戒】警告,儆戒。

【敕勒】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名。

【敕厲】告戒勉勵。

【敕命】1.命令,多指天命或帝王的诏令。《釋名•釋書契》:“符,付也。書所敕于上,付使傳行之也。”2.皇帝封贈的诏令。《清會典事例•中書科•建置》:“六品以下授以敕。”

【敕使】傳達皇帝诏書的使者。杜甫《巴西聞收京阙送班司馬入京》二首之一:“劍外春天遠,巴西敕稀。”

【敕授】唐代封授六品以下的官稱敕授。

【敕書】唐代皇帝寫給大臣僚屬表示慰問或訓誡的文字。

8、昶chǎng

白天長。

用于人名《家有名士》:“唯父昶異焉”

chàng通“暢”。舒暢。嵇康《琴賦》:“固以和昶而足耽矣。”

9、伺sì

①<動>偵察;探索。《童區寄傳》:“童微伺其睡,以縛背刃,力下上,得絕。”

②<動>守候。《明史馬文升傳》:“夜持弓矢伺其門。”

③<動>等候。《柳毅傳》:“凝聽翔立,若有所伺。”

10、第dì

①<名>次第;次序。《虞初廣志記丐俠》:“畢事而次第發還之。”

②<名>官僚和貴族的住宅。《宋史嶽飛傳》:“帝初為飛營第。”

③<名>科舉考試的等級。成績好為“甲第”、“上第”,考中了叫“及第”,沒考中叫“落第”、“下第”。《柳毅傳》:“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芋老人傳》:“書生用甲第為祖國。”

④<副>但;隻管。《陳涉世家》:“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⑤<副>隻;僅僅。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

⑥<連>隻是;但是。表示轉折。《與妻書》:“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

⑦詞頭。用在整數的前邊,表示次序。《孔雀東南飛》:“雲有第三郞,窈窕世無雙。”《活闆》:“此印者才畢,則第二闆已具。”

【第家】世家。

【第下】對公侯大官的敬稱等于“門下”、“閣下”。

11、殆dài

①<形>危險。《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論語》:“思而不學則殆。”

②<副>近于;幾乎。《容齋随筆》:“殆欲下跪。”

③<副>大概;恐怕。《石鐘山記》:“郦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

④<形>通“怠”,懈怠;懶惰。《商君書•農戰》:“農者殆則土地荒。”

12、貸dài

①<動>借;借出;借入。《清史稿陶澍傳》:“不出易,不假貸。”

②<動>寬恕;寬免。《書博雞者事》:“汝罪宜死,今姑貸汝。”《後漢書•袁安傳》:“示中國優貸,而使邊人得甯。”

13、笃dǔ

①<形>忠誠;厚道。《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仆道不笃,業甚淺近。”

②<形>堅定。《禮記•中庸》:“明辨之,笃行之。”

③<形>(病)重。《陳情表》:“臣欲奉诏奔馳,則劉病日笃。”

④<副>很;非常。《舊唐書于修烈傳》:“笃好墳籍。”

【笃論】正确、恰當的評論。

【笃行】力行其事,不改初衷。

【笃學】專心學習。

14、登dēng

①<動>升;由低處到高處。《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曹刿論戰》:“登轼而望之。”

②<動>進入;踏上。《孔雀東南飛》:“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石壕史》:“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别。”

③<形>莊稼成熟。《孟子•滕文公》:“五谷不登,禽獸偪人。”

④<動>登記;記載。《周禮•遂人》:“以歲時登其夫家之衆寡及其六畜車辇。”

⑤<副>立即;立刻。常“登即”、“登時”連用。《孔雀東南飛》:“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⑥<動>穿。《林黛玉進賈府》:“(寶玉)登着青緞粉底小朝靴。”

【登第】【登科】應試得中。科舉考試分等第,故雲。《宋史張詠傳》:“而三人者悉登科。”

【登假】對帝王死去的諱稱。

【登衍】豐收。

15、遞dì

①<動>交替;順次。《察變》:“知動植庶品,率皆遞有變遷。”

②<動>傳遞。《阿房宮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③<名>驿車。白居易《縛戎人》:“黃衣小使錄姓名,領出長安乘遞行。”

【辨】傳,遞。兩字都有“傳遞”的意思,但“傳”多是傳給他人或後代的意思,而“遞”是講一個一個地更替。

【遞代】更叠。

【遞衣】幾個人交替服用一套衣。

【遞鋪】遞送公文書或貨物的驿站。

16、凡fán

①<形>平常;平庸。《赤壁之戰》:“巨是凡人,偏在遠郡。”

②<名>人世間;塵世。司空圖《攜仙箓》:“仙凡路阻兩難留。”

③<副>凡是,表示概括。《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時者。”

④<名>大概;大略。《漢書•揚雄傳》:“仆嘗倦談,不能一二其詳,請略舉凡。”

⑤<動>總共;總計,表示總合。《三國志吳書十》:“凡守九縣。”《出師表》:“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凡鳥】1.家禽,比喻普通平常。曾鞏《鴻雁》:“性殊凡自知時,飛不亂行聊漸陸。”2.指庸才。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題門上作‘風’字而去……‘鳳’字,凡也。”

17、構gòu

①<動>架木。《五蠹》:“構木為巢以避群害。”

②<動>交;結。《齊桓晉文之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

③<動>構築;造成。《阿房宮賦》:“骊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

④<動>構成;造成。《圖畫》:“故中國之畫,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構。”

⑤<動>羅織罪名對人陷害。《柳毅傳》:“使閨窗孺弱,遠罹構害。”《左忠毅公逸事》:“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

⑥<動>挑撥離間。《殽之戰》:“彼實構吾二君,寡君得而食之,不厭。”

【構兵】交兵;交戰。

【構扇】連續煽動。

【構賞】懸賞。

【構逆】謀叛《北史來護兒傳》:“及宇文化及構逆。”

18、會huì

①<動>會合;聚集。《陳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嶽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②<動>會盟;宴會。《廉頗蔺相如列傳》:“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渑池。”《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

【又】會見;見面。《廉頗蔺相如列傳》:“相如聞,不肯與會。”《孔雀東南飛》:“于今無會因。”

③<名>機會;時機。《<指南錄>後序》:“中興機會,庶幾在此。”

④<名>節奏。《庖丁解牛》:“乃中《經首》之會。”

⑤<動>領會;理解。《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⑥<副>适逢;恰巧遇上。《宋史張詠傳》:“會李沆、宋堤、寇準連薦其才。”

⑦<動>能。《林黛玉進賈府》:“我自來是如此,從會飲食時便吃藥。”

⑧<副>當然;必定。《孔雀東南飛》:“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

⑨<副>将要。《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kuài

①<動>算帳;結帳。《馮谖客孟嘗君》:“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

②<名>帽子上綴結采玉的縫隙叫會,作朝及蔽膝的領縫也叫會。

【會聖】有超人本領。

【會子】⒈宋代發行的一種紙币。⒉約會的帖子。

19、矜jīn

①<動>憐憫;同情。《陳情表》:“還在故老,猶蒙矜育。”

②<動>注重;檢點。《尚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③<動>自誇;誇耀。《史記劉敬叔孫通烈傳》:“此宜誇矜見所長。”

④<動>莊重;自重。《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黨。”

⑤<形>得意;驕傲。《促織》:“蟲翹然矜鳴,似服主知。”

⑥<名>矛、戟等兵器的木柄。《過秦論》:“鋤耰棘矜,非铦于鈎戟長铩也。”

guān

<名>通“鳏”。鳏夫;老而無妻的人。《詩經•大雅•丞民》:“不侮矜寡,不畏強禦。”

20、赍jī

①<動>給予;送給。《谏逐客書》:“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孔雀東南飛》:“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

②<動>攜帶;拿着。《後漢書史弼傳》:“中常侍後覽果遣諸生赍書請之。”

③<動>懷着;抱着。江淹《恨賦》:“赍志沒地。”

21、亟jí

<副>急忙;趕快。《陳涉世家》:“趣趙兵亟入關。”

<副>屢次;每每。《鄭伯克段于鄢》:“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

22、捐juān

①<動>拿開;搬走。《孟子•萬章上》:“父母使舜完禀,捐階。”

②<動>捐棄;抛棄。《樂羊子妻》:“羊子大慚,乃捐金魚野。”《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③<動>除去;清除。《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

④<動>捐助;捐獻。《漢書•貨殖傳》:“唯毋鹽氏出捐千金貨。”

23、蠲juān

①<動>除去;免除。《史記•太史公自序》:“蠲除肉刑。”《周書•武帝紀》:“逋租懸調,兵役殘功,并宜蠲免。”

②<形>清潔;幹淨。《墨子•節用中》:“其中蠲潔。”

③<動>顯明;顯示。《左傳•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24、濟jì

①<動>渡;渡水。《子魚論戰》:“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又】<名>泛指河水。王粲《登樓賦》:“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②<動>成功;成就。《赤壁之戰》:“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③<動>救助;幫助。《赤壁之戰》:“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以共濟世業。”

④<動>停止。《淮南子•覽冥》:“于是風濟而波罷。”

25、荦luò

①<名>雜色的牛。陸龜蒙《雜諷》:“斯為朽關鍵,怒荦抉以入。”

②<名>地名,在今河南淮陽縣西北。

【荦荦】⒈分明;顯著。⒉卓越;高超。⒊特出。卓異。

【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樣子。

26、理lǐ

①<動>雕琢、加工玉石。《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②<動>治理;管理。《詩經•大雅•江漢》:“于理于理,至于南海。”

③<動>料理;整理;整頓。《答司馬谏議書》:“為天下理财,不為征利。”

④<形>清明;安定;治理得好。《張衡傳》:“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⑤<名>道理;規律;原則;法則。《孔雀東南飛》:“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六國論》:“勝負之數,存亡之理。”《伶官傳序》:“自然之理也。”

⑥<名>義理。《傷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⑦<名>紋理;紋路;條理。《庖丁解牛》:“依乎天理。”

⑧<名>法官;刑獄官署。《報任安書》:“遂下于理。”

【理氣】中國哲學上的對基本概念。理指宇宙本體或準則、條理;氣指現象或極細微的物質。

27、懋mào

①<副>勉力;努力。《尚書•胤征》:“其爾衆士懋戒哉。”

②<形>大;盛大。《晉書•王導傳》:“厚爵以答懋勳。”

【又】<形>美好。《後漢書•章帝紀》:“嗚呼懋哉。”

28、凂měi

①<動>污染。《孟子•公孫醜上》:“爾焉能浼我哉。”

②<動>托請;央求(後起意義)。陶宗儀《辍耕錄》:“整複浼入言之。”

【浼浼】水大的樣子。

29、迄qì

①<動>至;到。《察變》:“特自皇古迄今,為變蓋漸。”

②<副>始終;終究。《促織》:“探穴發石,靡計不施,迄無濟。”

30、阙què

①<名>古代宮殿門外兩側左右相對高聳的建築物。《古詩十九首》:“兩宮遙相望,雙阙百餘尺。”

②<名>借指宮殿或京城。《北史來護兒傳》:“詣阙上書緻請者。”

quē

①<名>通“缺”,缺口;豁口。《三峽》:“兩岸連山,略無阙處。”

②<名>通“缺”,缺點;過失。《出師表》:“必能裨補阙漏,有所廣益。”

③<動>通“缺”。削弱;虧損。《燭之武退秦師》:“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jué

<動>通“掘”,挖掘。《鄭伯克段于鄢》:“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阙下】宮阙之下。

【阙疑】對疑難未解者不妄加評論。

31、愆qiān

①<名>過失;過錯。《明史馬文升傳》:“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

②<動>違背;違反。顔延之《陶徵士诔》:“有合谥典,無愆前志。”

③<形>過分;過度。《左傳•昭公四年》:“冬無愆陽。”

【愆伏】(氣候)失調;失常。

【愆尤】罪過;過失。

32、寝qǐn

①<動>躺;躺卧。《鄒忌諷齊王納谏》:“暮寝而思之。”

②<動>睡覺。《大鐵椎傳》:“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

③<動>停息;止息。王褒《四子講德論》:“秦人寝兵。”

④<形>(相貌)醜陋。《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

【寝兵】停息幹戈。

【寝疾】卧病。

【寝迹】隐迹。言隐居。

33、赇qiú

①<名>賄賂;用來收買、買通他人的财物。《書博雞者事》:“即誣守納己赇。”

34、俟sì

<動>等待。《登樓賦》:“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送東陽馬生序》:“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35、審shěn

①<形>詳細;周密。《促織》:“審視,巨身修尾,青項金翅。”

②<動>仔細觀察;考察。《察今》:“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

③<動>清楚了解。《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④<動>審問;審判。《獄中雜記》:“馀經秋審,皆減等發配。”

⑤<副>确實;的确。《梅花嶺記》:“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⑥<形>謹慎;慎重。《韓非子•存韓》:“兵者兇器也,不可不用也。

36、數shù

①<名>數目;數量。《赤壁之戰》:“衆數雖多,甚未足量。”

②<數>幾;幾個。《寡人之于國也》:“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③<名>算術。《周禮•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④<名>方法;技藝;方術。《後漢書•王昌傳》:“時趙謬王子林好奇數。”

⑤<名>命運;定數。《六國論》:“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

⑥<名>規律;法則。《荀子•天論》:“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

shǔ

①<動>計算;計數。《信陵君竊符救趙》:“請數公子行日。”

②<動>數說;列舉。《<指南錄>後序》:“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诟虜帥失信,數呂師孟叔侄為逆。”

shuò

<副>屢次;多次。《鴻門宴》:“範增數目項王。”

<形>密,與“疏”相對。《寡人之于國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

37、署shǔ

①<動>布置;安排。《漢書•高帝紀》:“部署諸将。”

②<名>官署;衙門。《陳情表》:“且臣少事僞朝,曆職郎署。”

③<動>代理或暫任、試任某一官職。《三國志•諸葛亮傳》:“以亮為軍師将軍,署左将軍府事。”

④<動>簽名;題字。《左忠毅公逸事》:“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

38、務wù

①<動>從事;緻力于。《過秦論》:“内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

②<動>追求;要求得到。《五蠹》:“糟糠不飽者,不務梁肉。”

③<名>事務;事情;事業。《與朱元思書》:“經綸世務務者,窺谷忘反。”

④<副>務必;一定。《察今》:“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

39、尋xún

①<量>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千尋鐵瑣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②<動>尋找。《歸去來兮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岖而經丘。”

③<動>探求。《與陳伯之書》:“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

④<動>順着。《桃花源記》:“尋向所志,遂迷,不複得路。”

⑤<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尋常】⒈八尺一尋,兩尋一常。古代常用的長度單位。⒉平常。

【尋思】思索。

40、悉xī

①<形>詳盡;詳細。《論積貯疏》:“古之治天下,到纖至悉也。”

②<動>詳盡地表達。《柳毅傳》:“飨德懷恩,詞不悉心。”

③<動>了解;熟悉。《世說新語•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④<動>盡;全部找出。《馮婉貞》:“悉吾村之衆,精技擊者不過百人。”

⑤<副>全;都。《桃花源記》:“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1、詣yì

①<動>到……去;前往。《<指南錄>後序》:“賈餘慶等以祈請使詣北。”《促織》:“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後。”

②<動>拜訪。《赤壁之戰》:“遂與魯肅俱詣孫權。”

42、谒yè

①<動>告訴。《戰國策•秦策一》:“臣請谒其故。”

②<動>請求。《荊轲刺秦王》:“臣願得谒之。”

③<動>拜見。《傷仲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谒于邑人。”

④<名>名貼。《史記•郦食其傳》:“使者懼而失谒,跑拾谒。”

【谒刺】名帖;名片。

【谒告】告假;請假。

【谒舍】客棧。

【谒者】負責接待通報的人。

43、鬻yù

①<動>賣。《病梅館記》:“有以文人畫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

②<動>買。《賣柑者言》:“置于市,賈十倍,人争鬻之。”

zhōu

<名>粥;稀飯。《三國志•魏書•管甯傳》:“飯鬻餬口,并日而食。”

44、适shì

①<動>到……去。《石鐘山記》:“餘自齊安舟行适臨汝。”

②<動>出嫁;嫁。《孔雀東南飛》:“貧賤有此女,始适還家門。”

③<動>适應;順從。《孔雀東南飛》:“處分适兄意,那得自任專。”

④<動>适宜;舒适。《芙蕖》:“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适耳目之觀。”

⑤<動>享受。《赤壁賦》:“而吾與子之所共适。”

⑥<副>恰好。《雁蕩山》:“從上觀之,适與地平。”

⑦<副>适才;剛才。《孔雀東南飛》:“适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

zhé

<動>通“谪”。譴責;懲罰。《陳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發闾左适戍漁陽九百人。”

<名>通“嫡”。正妻所生長子,正妻。《左傳•文公十八年》:“仲為不道,殺适立庶。”

【适意】适合心意;順心。

45、虞yú

①<動>預料;意料。《左傳•僖公四年》:“不虞公之涉吾地也。”

②<動>準備。《謀攻》:“以虞待不虞者勝。”

③<動>擔心。《中山狼傳》:“前虞拔胡,後恐疐尾。”

④<動>欺騙。《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⑤<名>遠古朝代名。在夏之前,君主是舜。

【虞人】古代掌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46、用yòng

①<動>使用。《寡人之于國也》:“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也。”

②<動>任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③<動>效力。《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④<動>需要,多用于否定。《木蘭詩》:“木蘭不用尚書郎。”

⑤<名>才能。《原毀》:“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

⑥<名>資财。《荀子•天論》:“強本而節用。”

⑦<名>用處;作用。《趙威後問齊使》:“此率民出于無用者,何至今不殺乎。”

⑧<介>根據;憑。《陌上桑》:“何用識夫婿。”

⑨<介>因為;由于。《勸學》:“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⑩<介>在。《采草藥》:“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

【用事】⒈行事。舊時多指祭祀之事。⒉掌權;管事。⒊引用典故。

【用武】⒈使用武力。⒉施展才能。

47、晏yàn

①<形>晴朗。《漢書•揚雄傳》:“于是天清日晏。”

②<形>安靜。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箪瓢屢空,晏如也。”

【晏駕】古時對帝王死亡的委婉說法。

【晏晏】和悅的樣子。

48、振zhèn

①<動>舉;舉起。《過秦論》:“振長策而禦宇内。”

②<動>抖動。《屈原列傳》:“新浴者必振衣。”

③<動>奮起;振作。《教戰守策》:“痿蹶而不複振。”

④<動>整頓。《史記•主父偃傳》:“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也。”

⑤<動>通“赈”,救濟。《論積貯疏》:“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⑥<動>通“震”,震動。《張衡傳》:“如有地動,尊則振龍。”

⑦<形>通“震”,驚恐。《荊轲刺秦王》:“秦武陽色變振恐。”

⑧<動>通“震”,威吓。《谏太宗十思疏》:“振之以威怒。

49、辄zhé

①<副>表示多次重複。“總是”、“往往”的意思。《五柳先生傳》:“或置酒而招之,造次辄盡,期在必醉。”

②<副>表示後面的行為是在前一行為之後緊接着發生的,根據文意可譯為“馬上”、“于是”、“就”。《促織》:“一鳴辄躍去,行且速。”

50、赈zhèn

①<動>救濟。《後漢書•伏湛傳》:“悉分奉祿以赈鄉裡。”

②<形>富裕。何晏《景福殿賦》:“富赈山丘。”

51、宥yòu

①<動>寬容;饒恕。《韓非子•愛臣》:“不赦死,不宥刑。”

②<動>通“侑”,勸人飲食。《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③<名>通“右”。《荀子•宥坐》:“宥坐之器。”

④<形>通“囿”,局限。《呂氏春秋•去宥》:“夫人所宥者,固以晝為昏,以白為黑。”

【宥貸】寬恕罪過。

【宥善】寬恕過失,使之為黑。

【宥圖】打算赦免。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上海小吃排行榜前十名
上海小吃排行榜前十名
上海是各種名特小吃荟萃的地方,由于上海這個城市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發展曆史,其小吃有着兼容并蓄的特點,所有的小吃幾乎都不是土生土長而來,而是将其他地方的美食吸收進來改良,然後煥發新的光彩,其發源多以江浙一帶為主,經過改良的上海小吃,既不同于粵港...
2024-11-11
二建事故等級劃分
二建事故等級劃分
2Z206040施工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一、生産安全事故的等級劃分标準(1)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傷;或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2)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
2024-11-11
高腳蜘蛛有毒嗎?
高腳蜘蛛有毒嗎?
高腳蜘蛛有毒嗎?高腳蜘蛛螫咬帶毒高腳蜘蛛帶有寄生蟲,若不慎被高腳蜘蛛咬傷,傷口有可能會因細菌感染而出現發炎、化膿等症狀,需要及時用碘酒或酒精消毒高腳蜘蛛常栖息于室内、外牆壁,不結網,移動速度很快,是家居蟑螂的主要天敵,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
2024-11-11
玉露愛誰
玉露愛誰
感謝作者【花子青】的原創獨家授權分享編輯整理:【多肉植物百科】百科君坐标:江蘇省南京市很多肉友不怎麼養玉露,有的養也養得比較少。可能是玉露比較小巧,視覺效果不強吧。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玉露的觀賞性非常高,在肉肉界絕對是有顔值的寶寶。玉露晶瑩剔...
2024-11-11
蹴爾而與之與什麼意思
蹴爾而與之與什麼意思
蹴爾而與之與什麼意思?蹴爾而與之與的意思是給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蹴爾而與之與什麼意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蹴爾而與之與什麼意思蹴爾而與之與的意思是給。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原文如下一箪食,一豆羹...
2024-11-11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