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雲:陝西乃華夏圓點,實乃寶地。陝西作為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西北的人豪情與粗犷也是讓不少人折服!
陝西是中國版塊中心地帶,是自古以來的風水寶地。黃土高坡的自然地貌造就了獨特的關中文化。陝西八大怪作為一個獨特的陝西文化民俗,讓許多對陝西好奇的外地人,琢磨不透。
1、面條寬的像褲帶。 是解釋面條的形狀和長度,首先把面條一根根的整理好,做的時候拿擀面杖稍微擀一下,把一根根的面條擀成兩寸多寬,厚度差不多有三毫米厚度,然後用手開始拉主要考驗和面的本領和面的勁道。陝西特色biangbiang面也是同樣的寬度,特别的美味啊。
2、鍋盔大得賽鍋蓋。 鍋盔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大餅,隻不過制作大餅有特别,選取上好的面粉要進行發酵,擀成一個大餅的樣子在大鍋裡烤,這個大餅做好後有五斤重,大家想想就覺得吃不完啊。
3、油潑辣子一道菜。 陝西的辣椒算是家家廚房必備的調味劑,在陝西人的眼裡,辣椒完全可以 直接當成一道菜來吃,拿加熱的油把辣椒一潑馬上會傳出刺鼻的香辣味,吃面時往往會把面裡加 幾勺子辣椒當菜吃。
4、老碗似盆分不開。 從字面理解就能清楚這個陝西的這個特色,吃面的碗就像一個洗臉的盆一樣大,是因為鄉裡的農莊大漢吃不飽沒有力氣幹活,所以一人一個大碗把自己吃飽。
5、家家房子半邊蓋。 不僅能夠省木頭材料還能采光方便,同時還能更好的通風,是陝西特色當地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結晶啊。
6、有凳不坐蹲起來。 這個也是勞動人民的生活習俗,在田間勞動時辛勤的勞動者累了都是蹲在樹下休息喝水,習慣了蹲着的姿勢,所以吃飯時為了唠嗑方便也直接不坐凳子,蹲一起聊天吃飯。
7、婦女手帕頭上戴。 關中地帶多是黃土高原,不斷會有風沙亂刮同時毒辣的太陽也會烘烤着樸實的農民,手帕就會派上用場,當然長頭發在農民勞動時也是多為不便,所以用手帕包起來。
8、秦腔大戲吼起來。 秦腔是陝西當地的特色文化,在現代的大街小巷上,早起的老人們還在回味着這一經典文化。
而所謂的十大怪,和八大怪相比則是增加了:姑娘不對外: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于他鄉異地,久而久之就連姑娘也不遠嫁他鄉;睡覺枕石塊:陝西人不喜歡柔軟的枕頭,而選擇木制的枕頭和石制的枕頭,這是和陝西人憨直的秉性分不開的。
“八大怪和十大怪的說法,到底哪種說法最準确?”70歲的孫師傅問。為了找到答案,記者采訪了陝西省文化廳副廳長劉寬忍。他表示,其實沒必要追究哪個正确,無論八大怪還是十大怪,都很難概括陝西民俗。“八大怪的稱法及内容,隻是陝西人約定俗成的。随着人們生活方式改變,十怪隻是對八怪的補充,将來甚至會出現百怪。”劉寬忍說,無論哪種稱法,都很好地宣傳了陝西民俗,大家也能很好了解陝西文化。
當然對于用“怪”概括民俗,劉寬忍認為,陝西人性格豪爽,生活習慣與衆不同,産生了濃郁鄉土氣息的風俗。“我覺得‘怪’的提法并不好,很可能使外地人認為,陝西這個地方到處都是怪,很可能會産生誤解,這種說法該換換了。”
劉寬忍還談了更多有關陝西和西安的民間文化。如,每逢春節、元宵節,有包餃子、耍社火的習俗;秦腔、眉戶戲劇形式多樣等。在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陝西共有24個項目位列其中。劉寬忍說:“每種民俗的産生和發展,有特定經濟文化環境。某種民俗消亡也屬正常。”所以,陝西人要多了解我們自己的曆史文化,做好傳承是我們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