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莊收複豬八戒後,師徒三人路經浮屠山,遇到烏巢禅師。
烏巢禅其實就是鳥巢,他其實就是前面提過的有巢氏的化身,代表的是人類最原始的時代,佛性深厚,難怪猴子拿棒子戳人家鳥巢半天,竟是紋絲不動。
唐僧向他問路,原文說:“禅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隻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
經雲:《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盡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颠倒夢想,究竟涅-,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此時唐朝法師本有根源,耳聞一遍《多心經》,即能記憶,至今傳世。此乃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也。”
前文提到禅宗六祖慧能因聽見有人念誦《金剛經》,心有所感而生佛心。而《心經》可以說是《金剛經》核心要義。重在一個“空”字,一個“心”字。萬法皆空,明心見性,
這就是禅宗核心教義。來源于佛祖“拈花一笑”。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鹫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衆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态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葉破顔輕輕一笑。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于教外别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诃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禅宗“
拈花一笑”和“衣缽真傳”的典故。
人人皆有佛性,隻是被“貪嗔癡”三毒所害,以至于不能脫離輪回得大解脫。如果能破迷開悟,找回迷失的本心,那麼立地成佛。
禅宗的明心見性,在關鍵時刻給世人指明了一條光明大道,把日益消亡的本心拉了回來。
儒釋道三者自宋開始到明融合一體,形成了中國古代哲學最高峰“心學”。代表人物就是王陽明。
包包巴巴聊西遊,原則就是複雜事情簡單說。所謂心學說得簡單就是一句話: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入世是儒家,出世是道家,精神是佛家。《西遊記》取經團隊的精神就是這種精神。
打個比方說,一個投資商看準某個貧困山區,那個地方生産某種農作物,一算之下有利可圖,就在那個地方建廠招工。結果因為發生自然災害,防災措施不當,血本無歸。但是這個投資商并沒有向一般商人怨天尤人,而是在心裡想:“我走了一條前人還沒走的路,雖然沒有成功,但這次試驗卻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以便後來者吸取教訓。”
這就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西遊記》裡取經團同樣是這種精神,曆經八十一難終成正果。
吳承恩當時正處于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他接受這種思想,貫穿于《西遊記》全書,包包巴巴認為這才真正的西遊釋厄精神——如同孫悟空一樣,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引車賣漿者流,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都要做自作主張的大英雄。
但是,這種思想終于還是沒能大行其道,從滿人入關,中國人的奴性思想是無以複加,成為整個民族落後世界的根本原因。
我們如果從這個思想主旨出發,就知道《西遊記》為何這樣一本幻想的神魔小說,一出版就被朝廷列為禁書,誰膽敢傳閱私藏抓住就殺。
尊佛貶道,影射政治。比方說寵信道士煉丹;用詞大膽,抨擊皇權。比方說“皇帝輪流坐,明天到我家”之類大逆不道的言辭。等等這些都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就在于它表達了心學一派的知識分子階層對改造世人性格的強烈渴望,和對天下興亡的殷切關懷。
包包巴巴通過十天的開篇講解,是從宏觀上向讀者闡明《西遊記》一書的思想脈絡和目的。但奈于見識淺薄,定會有許多的纰漏和不足。但是,隻要我們能理清楚全書真實主旨,不将他僅看做一本遊戲之作或玩笑之言,而是真正和作者吳承恩老先生思想達到某種程度的契合,那麼才能消化理解書中的思想精髓。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包包巴巴将一如既往,從原文出發,深挖細節,妙悟西遊。那就從猴子學藝回山接着聊吧!
(多謝您的閱讀!包包巴巴在此求關注,求評論!您要覺得包包巴巴聊得還湊合就動動您可愛的指頭點個贊,轉發一下。您的支持和鼓勵是包包巴巴聊西遊的永恒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