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今年的國産劇,總有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口碑逆襲。《我在未來等你》也是,從豆瓣開分7.7,到現在的8.2,該劇起點不俗,後續走勢更是喜人。尤其是該劇采用雙視角講述青春的故事,引起觀衆共鳴,自來水安利不止。
10月11日,《我在未來等你》聯合出品人、監制、原著作者劉同,該劇制片人、愛奇藝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監張妍,以及導演薛淩集體做客金鲛分享會(第10期),不僅分享了《我在未來等你》的幕後故事,還與業界同仁一同探析了該劇對于中國式青春劇的創新嘗試。
▲《我在未來等你》三位主創劉同、張妍、薛淩做客金鲛分享會
劉同:用命做劇,所有的用心都會被看到
在劉同看來,無論是之前的《誰的青春不迷茫》,還是其它國産青春片,都是找到了一個青春的某一個故事的截面,并将這個故事和人物之間的關系講清楚。但他想做的是一個青春劇,并希望在這部劇中,不僅寫一代人的成長,還能夠讓兩代人或者三代人在劇中找到共鳴。
帶着這樣的初衷,劉同開始創作《我在未來等你》的小說和劇本,然後一做就是三年。這是他的第一部劇集作品,作為原著作者,他還身兼聯合出品人和監制。
▲劉同
劉同稱在這三年裡,他與整個團隊都是“用命在做劇”。而在團隊其他成員眼中,劉同就像一個永動機,不僅燃燒自己,還帶動小夥伴一起投身于這部作品的創作。制片人張妍也在現場分享時說,劇組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劉同都會積極地去帶動,即便有一些不可能一時解決的問題,他還是會帶動所有的人去共同面對并最終完成。
對于劉同來說,除了是首次制作劇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我在未來等你》是小說和劇本同時推進的,“我白天帶着編劇們寫劇本,晚上一個人吭哧吭哧寫小說。”而當聊到劇集與原著的區别時,他認同一些網友的意見:劇比小說好。
首先從評分表現上,《我在未來等你》的小說在豆瓣上是7.0分,劇版已經達到了8.2,而且依然呈現上升趨勢。“寫小說是一個人的事,但拍攝一部劇集是幾百人共同的努力”,因此他認為劇集理應比小說好。
單就劇本的創作而言,為了呈現出與其它青春劇不一樣的作品,他給整個編劇團隊提出了近乎“變态”的要求,而且所有人都還達成了一緻,就是“如果寫出來的東西跟别的劇是一樣的,就會被否定”。此外,故事裡的所有劇情都是編劇團隊一起“演”出來的,為了打磨劇本,大家每天從早到晚都在一起,就連劇情中所有的沖突都是大家真實吵出來的。
▲金鲛分享會現場
此外,無論是拍攝、場景,還是配樂,《我在未來等你》團隊都盡力追求真實與适合。這也就意味着花的錢,不會少,“一部《我在未來等你》差不多等于兩部青春電影”。
據劉同透露,劇中的音樂部分,專門根據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做了12首原創歌曲,48首OST,并加入了24首經典老歌,前前後後版權費加在一起,将近千萬。場景方面,劇組專門到了劉同的家鄉湖南郴州取景,目的是恢複1998年的真實場景,雖然獲得了當地的大力支持,但由于當地從未拍攝過影視項目,沒有配套的設備、人力、車輛等等,所以整體成本也因此增加了15%-20%。
演員的匹配度和演技,也都超出了預期。實力派演員李光潔的表現自然毋庸置疑,演員界的新人費啟鳴也給人很大的驚喜,不隻讓他的粉絲看到了其作為演員的潛力,還打破了包括劉同在内的許多主創對于網紅的偏見。
劇組的每個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也被認為是該劇成功的關鍵。為了共同的目标,他們一起努力,從未放棄,最終“所有的真誠、用心都會被觀衆看到,也确實得到了觀衆的回應”。
薛淩:李光潔磁性的聲音拯救了雞湯
談及《我在未來等你》這部劇的導演,薛淩其實并不是劉同的首選,但在劉同與首選導演因理念分歧“分手”之後,他想到了自己通訊錄裡這位八年前就認識的年輕人。
據劉同所說,八年前,薛淩在參加《職來職往》時,就讓他印象深刻,并在節目的最後說了一句:“我在光線等你!”後來兩人成為同事,薛淩笑稱自己在光線雖一直進行短視頻拍攝,但直到離開光線都沒拍上影視作品,薛淩調侃“覺得劉同可能是個騙子”,直到等來了這一部《我在未來等你》。
▲薛淩
薛淩的加入,為一度陷入擱置狀态的《我在未來等你》帶來了“生機”。而他在得到邀約之前,已經閱讀過原著小說,他認為這其實是一個有意義的故事,“它不是說像别的青春片可能主線是談戀愛,而是一個自己和自己的對話。”
“我當時就跟他說我特别喜歡(小說裡的)很多場景,比如天台看流星,五小隻一起去雪山,運動會,這些我都覺得特别燃。” 薛淩表達了自己對原著的喜歡,在加入劇組第一天他還擔心初稿劇本不夠有靈魂(不知道劉同帶領劇本創作),但知道是劉同親自在帶劇本,他也放心了許多,兩人一起對劇本進行了一輪的修改,讓劇本更有故事的發展邏輯。這之後,在拍攝過程中,也是邊拍邊調整。
作為自己的第一部劇集作品,薛淩不想單純地當一個把劇本變成影像的搬運工,自然想更多的深度參與。據稱,《我在未來等你》從第1集到第36集裡,每個角色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薛淩都一清二楚。因此,在拍攝現場,任何演員如果要改一句台詞,他都可以直接告訴對方說哪一集是什麼情節這個角色才講了這個話,如果你今天這樣改了,就會出現bug。
作為職業生涯的一個新起點,《我在未來等你》給薛淩帶來了一個理想的開局。而他對該劇也有自己的認知和定位,“我們不像一些韓劇,男女主第一集相遇,歡喜冤家,第一集結尾就好上了,《我在未來等你》是在講青春的橫截面。劇中不僅僅有觀衆們想看的CP,還有大志和媽媽,郝回歸和媽媽,郝回歸和姥爺,微笑和她的爸爸等等,是在講圍繞這個孩子(大志)身邊所有人之間的關系。因為我們不存在會讓大家看得很嗨的那種戀愛,所以會讓觀衆可能覺得CP進展慢,劇集節奏慢。”
▲金鲛分享會現場主創們與粉絲合影
亦如劉同所說,《我在未來等你》不是以劇情為遞進,而是以郝回歸的情緒為遞進。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劇中雖然有大量的人生感悟,但并不會顯得突兀。用主創們的話就是“這裡的雞湯真的有雞”,其實就是說劇中的感悟都是在某個特定情景下,情緒到位之後的自然流露。
薛淩表示,他本人也不喜歡影視作品很直白地感動觀衆,所以劇中的雞湯都是郝回歸每一次經曆之後的感悟,“當然我也贊同彈幕的話:李光潔磁性的聲音拯救了雞湯。”
張妍:青春劇創作要真實更要真誠
近兩年,愛奇藝自制劇開發中心推出了多部在市場上聲量頗大的好劇,比如《最好的我們》《芸汐傳》《原生之罪》《動物管理局》《我在未來等你》等等,張妍作為制片人,經曆了這些作品的問世。其中,《我在未來等你》也是繼《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獨家記憶》之後,愛奇藝“愛青春劇場”在中國式青春劇上的又一次創新嘗試。
張妍分享說,愛奇藝的青春基因與光線的娛樂能量,正是這次合作的一大基礎。而這次合作,是從幾年前劉同用5分鐘講的這個青春故事開始的。
這個故事之所以能迅速說服人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情緒的共鳴,即每個人或許都對過去有所遺憾,都曾有哪怕一次回到過去的念頭——這個情緒是普遍的(共情點);二是故事的微創新,郝回歸回到過去成為17歲自己的班主任,這就提供了一個同步時空的“兩個自己”對話的可能,以及相應的一系列事件和沖突、創造出了“雙視角”的可能——這個設定是特殊的(微創新)。
共情點和微創新,正是愛奇藝從一開始對這部作品的期待,之後是和光線團隊一起漫長的打磨,直到現在以豆瓣評分8.2分收官。
▲金鲛分享會現場主創們與粉絲合影
青春劇一直被認為是市場上的常青品類,而青春劇也需要不斷創新。因為永遠有人在年輕,永遠有人在期待,這是一個客觀的現象和共情點,但觀衆在成長也在叠代。
對于“青春 ”中,到底應該加些什麼?張妍進一步解釋道:“像《我在未來等你》這部劇,就是青春加熱血,從男生視角切入,去經曆和觀察這個青春的過程,青春裡有自己、有家長、有朋友,青春裡有歡笑有淚水、有熱情有迷茫……它們共同構成了成長。”這種基于共情的微創新,也是愛奇藝在從《最好的我們》之後一直保持每年奉上青春佳作的方法論之一。
▲金鲛分享會現場
創作是真實的,情緒是真誠的。真實和真誠,恰恰是青春劇的必須。李光潔和他飾演的郝回歸,就像是現實中的許多80後,而費啟鳴和他飾演的劉大志,就像17歲那年我們身邊的那個“傻男孩”,演員們好像都“是”那個角色,他們共同把主創們的構想,充分的呈現和表達出來。
“每個人都曾擁有青春,一旦虛假,就很難被接受。創作心态真誠,創作内容真實,青春劇才更可能喚起共鳴。這對于青春題材的創作格外重要,也是愛奇藝青春劇的初心。”張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