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化造車從燃油車時代延伸到了電動車時代。
近日,上汽集團發布“星雲純電專屬平台”。上汽集團方面表示,“上汽星雲”平台可适配44~150kWh不同容量的電池,150~600kW功率範圍的電機,覆蓋從緊湊級到中大型車不同尺寸以及不同類别的車型,兼容高壓鑄造、固态電池、線控底盤、全棧電氣架構、無人駕駛等軟硬件科技。
目前,星雲純電專屬平台下的首款産品MG MULAN已在國内正式發布。此外,該車亦将登陸歐洲市場,被命名為MG4 Electric。
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曾公開表示,到2025年,上汽集團規劃在全球實現新能源車銷量超過270萬輛,占上汽整車銷量的比重不低于32%。在推出星雲純電專屬平台後,上汽集團将進一步加大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産品投放力度。根據上汽集團計劃,在2022-2023年在星雲平台上将産出16款電動車,涵蓋旗下智己、飛凡、榮威、名爵四個品牌的車型。
上汽集團是國内較早布局新能源汽車的車企之一,2011年即推出純電汽車榮威e50,2015年發布“藍芯”、“綠芯”兩大技術品牌,但在推出純電平台的時間節點上,和廣汽、吉利、比亞迪等其它中國車企以及大衆、現代起亞等國際車企相比,上汽集團有些“姗姗來遲”。此前上汽集團曾推出包括MARVEL R、智己L7、飛凡R7等多款原生純電産品,但産品尚未形成統一的平台化矩陣。
從目前市場的态勢來看,部分基于油改電的産品已無法和純電平台産品直面競争,純電平台在産品力和生産成本、技術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叠代速度較快,早期推出的部分純電平台在其電子電氣架構、軟件架構等方面已無法适應當下市場的需求。以大衆集團2015年開始研發的MEB平台為例,目前該平台下的産品在中國市場被诟病智能化程度不足,有報道稱,大衆集團計劃于2025年開始,用SSP平台将取代MEB平台。
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康華平認為,現在推出“星雲”正當其時:“所有做平台的公司最怕平台的帶寬、梯度不夠,做完一個平台發現下一個車來了不夠用。要夠用就需要對市場需求有極大的前瞻性和包容性。這個平台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量作為支撐,才能使投入更高效。”
上汽方面表示,星雲平台為不同品牌提供一個體系性、基礎性的保障,在這個基礎之上,各品牌仍然可以發揮各自的特色和專長,并以此來區隔不同平台之間的定位和風格。
一位供職于多家傳統車企的人士告訴記者,上汽、長安等傳統車企更擅長“謀定而後動”。近期除了上汽集團推出星雲平台外,長安汽車亦加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基于長安、甯德時代、華為三方合作的CHN平台、長安自研的EPA1新能源平台打造的産品正陸續面世。
中銀證券在研報中提出,2021年上汽集團研發投入206億元重點發展新能源、智能網聯、數字化等領域,此外上汽集團成立創新研究開發總院,統籌規劃為技術創新助力,通過研發和投資,公司構築了三大整車及四大關鍵系統技術底座,包括純電專屬系統化平台、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等,這些有望為公司發展帶來長期競争優勢。
此外,為了進一步激勵創新,加快新技術研發,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正在試點新的激勵機制。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常務副院長蘆勇表示,研發總院負責整車産品的研發,目前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方面。為了激勵與智己、飛凡、MG等品牌的共創,其團隊也設置了利益綁定激勵政策,通過内部股權改革,給予研發團隊虛拟股權,與品牌共享價值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