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
2022年的安徽中考語文考試結束以後,學生發表感言:我背熟了中考篇目的61篇古詩文,卻輸給了一首小學二年級的古詩!
到底是哪一首小學古詩成為了中考的攔路虎?
答案是——王之渙的 《登鹳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不難啊!怎麼會寫不出來呢?
雖然這是一首小學學習的古詩,但是中學階段也是提到過的。這和“鹳雀樓”的名氣有關。
鹳雀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号稱“淩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黃河第一樓”。
鹳雀樓出名原因有三:
一因其曆史。相傳北周宇文護為了鎮守蒲州,守住關隘,在今天山西永濟城的黃河邊建造了一座三層的戍樓,以作軍事瞭望之用。由于此樓緊靠黃河,有種食魚鳥經常成群結隊地栖息于此樓之上,此鳥長得和仙鶴相似,但頂不紅,嘴尖而腿長,毛呈灰白色,人們稱其為“鹳雀”,所以得名“鹳雀樓。
鹳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鹳雀栖其上,遂名。——《蒲州府志》
二因其排名。中國曆史上的名樓最出名的莫過于“四大名樓”。四大名樓分别是山西永濟鹳雀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嶽陽樓。
三因王之渙。王之渙早年參加科舉考試及第,曾任冀州衡水縣主薄,相當于縣政府的秘書長。但是他沒有逃脫大多數不得志文人的命運,因遭人誣陷而被罷官。從此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在漫遊期間寫下了《等鹳雀樓》這首詩,隻是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一句“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會成為千古名句,更是帶火了鹳雀樓。
按道理說初中畢業生被這首詩難倒不應該啊!
背不出來總有原因的!
很多孩子背古詩都是把詩題和詩歌内容分開的。或者說很多孩子背古詩,更習慣于隻背詩歌不背詩題。
所以到了中學,很多孩子還記得很多小學學過的古詩,但是詩題都想不起來了,或者隻記得詩題而忘記詩歌。
背詩題其實不難,所以容易被忽視!
背詩歌也不難,因為作詩有套路可尋!
唐詩的基本套路,先叙事或者描寫,再議論或者抒情。
不信你看《登鹳雀樓》
先寫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再議論——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如果說中學沒接觸過《登鹳雀樓》也不盡然。因為名篇《嶽陽樓記》。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而出名。
王勃的《滕王閣序》因“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而出名。
崔浩的《黃鶴樓》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而出名。
下次有人再問你《登鹳雀樓》因什麼而出名,你一定會說出“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這下好了,詩歌和詩題一起都記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