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本書《念書的孩子》,覺得很喜歡,就給孩子買了。當時的想法是晚上睡前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會書,給孩子找點事情做,增加親子時光。
昨天書就收到了,飯後孩子就拿出書來看,一氣呵成,覺得開開讀書的内容很有趣,呵呵地笑個不停,還給我表演,我當時在洗碗,也順勢讓孩子給我朗讀,通過她的閱讀也讓我熟悉書裡的故事情節,還說一本書讀完之後可以獎勵十積分等。孩子讀着讀着就沒了聲音,從客廳,廚房,再到沙發,一直在那裡看啊看,癡癡地看,我催促了很多遍,都耽擱了洗澡睡覺的時間,一晚上的功夫竟然看完了。我很好奇,這是怎樣一本書?于是決定第二天帶去公司閑着的時候看看,孩子既然愛看,也決定把這個作家系列的其他書也買來給孩子閱讀,也答應孩子讓他挑書。
今天斷斷續續地利用近2個小時的時間把書看完了,多次為書裡的情節感動而流眼淚。要在以往,我是那個孩子角色,因為我同樣是一個留守兒童,同樣有一個孤獨的童年。比較慶幸的是,開開有一個非常疼愛她的爺爺,還有一個“小膽兒”在陪着他。現在更多的是父母角色,甚至也可以理解當時父母的不容易,也不是不願意陪在孩子身邊,實在是生活所迫,逼不得已,都有苦衷。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總是咳嗽而發喘的爺爺,一個滿臉皺紋而又慈祥的老年人形象在我的腦海裡總也揮之不去,讓我特别心疼。也讓我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印象中的他們都是自己的天,不知不覺中他們就都老了,背駝了,眼花了,各種老年病纏身,對于長大了卻沒有在他們身邊陪伴盡孝,一度讓我很自責,又很難過。還有爺爺關于接送孩子,擔心照顧孩子有什麼閃失會落下父母的埋怨的那種小心翼翼的心情,真的特别理解,老人也是多麼的不容易啊。爺爺對孩子的關心疼愛,讓自己也像個孩子一樣玩耍特别打動我,開開和同伴之間玩耍時的落寞會特别感同身受。還有孤獨,就像一個小朋友說奶奶是他的朋友,與奶奶相依為命的那種感受,特别特别觸動我。開開還會做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特别懂事的小男孩兒,知道心疼爺爺,也會代替爸爸媽媽盡孝,讓我特别心疼,也自愧不如。
我其實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但總覺得孩子缺少這樣的一份心,沒有實踐,沒有意識,說什麼都不管用,通過這樣的一本書,如果我的孩子可以看得見,我會覺得分外滿足,是意外的收獲。因為爺爺那個年代對我的孩子來講太遙遠了,孩子一直是我獨自帶大的,身邊一直也隻有我,沒有這份親情和經曆,通過這樣的一本書,也感受一下我們曾經的經曆,讓我也覺得是一種傳承與幸福,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得到。
現在的我,真的會特别特别心疼那個孩子和老人,自己承受的不願意再看見其他的人去承受。但在那個年代,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真的太普遍了。如今的農村,曾經的留守兒童長大了,他們的下一輩又成了留守兒童,村子裡剩下的還是老人和孩子,仍舊是一個孤獨的村莊。雖然父母在他鄉奮鬥打拼,唯一的希望就是家長們在給孩子物質滿足的同時,也可以多打電話多溝通,多一些心裡關懷,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她。這是我親身經曆給予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