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的一個朋友想買二手房,我朋友圈裡好幾個房屋中介的,天天發房屋信息,我就推薦了幾個信息給她。
其中一個我覺的還挺符合她的意願,價格不高,剛剛交房。她看了看說,嗯,是挺不錯,就是……接着就轉到了别的房子上了。
我也沒再問,回家我和老公說起這事,他說我反應太慢,人家是嫌你說那房子是安置區的,因為咱們住的就是安置區,人家不好直說。
嗨!我笑着搖了搖頭,又是嫌棄安置區。
八年了,我已經習慣了,更确切的說是默認了别人提起安置區的那種預言欲言又止的表情。
2012年我們決定換房,因為之前的房子沒有集體供暖,治安也不好。那時我們這邊的房價是剛經曆了大漲,穩下了。均價在4000一平米左右,我們當時要求是: 現房,五十萬以内,三室,集體供暖,小區規範。
我和老公開始天天在網上看二手房,那時還沒有現在這麼方便,剛剛開始流行智能手機,很多人沒普及。
看了近一年的二手房,不是樓層不好就是位置不行,很中意的又價格太高。
我們兩個就像頻頻相親的人一樣,滿懷希望去看房,每次都不滿意,失望而歸。就在我們快要迷茫的時候我看到了現在的這套房子。
三樓,三室朝陽毛坯,房子105平帶地上車庫20平,43萬。小區對面是學校,附近是在建的超市。整體位置偏城南,還算不錯。就像終于相親碰到了個合适的,别人感覺也還好,那就定下吧!
那時,我是真不在乎是在安置區,壓根就沒想,都是房子,都是住人的,有什麼區别!
我們很快辦理了過戶手續,裝修,買家具……半年後,我們搬了新家。房子住起來還是不錯的,朝陽舒适,下面我開始說說這安置區的生活。
早上我還沒醒,就有煙味把我嗆醒了,我一看是樓下的大爺在燒水,我趕緊關窗。
下樓去車庫,隔壁車庫住着一個中風了的大爺,從門口走過,又是一陣讓人窒息的氣味。
這隻是見面禮,後面不滿意的地方越來越多,車庫前亂堆亂放,還有樓道裡面,自行車,三輪車,紙箱子,隻要能塞到裡面的,都塞裡面。
而且過段時間就會有老人過世,然後就有浩浩蕩蕩的穿白衣的人舉行葬禮。
太陽好的時候,隻要有太陽的地方一般都會坐着三三兩兩的老人,要不就是三五個圍坐一起,打撲克,打麻将。夏天人就更多了,吆吆喝喝,睡個午覺簡直不要太吵。
其實最讓你覺得不好的是,你總覺得自己是個外人,因為他們是一個村子的,不是本家就是沾親帶故,我們單獨來的,怎麼都融不進去,或者說也不想融進去。雖然樓上樓下的也打招呼,總是覺得很陌生,更别說鄰裡間互相照應,他不欺負你就好了。
這讓我想起裝修時,樓下那老頭偷偷拉電閘的事。裝修嘛,噪音肯定是有的,我們又不是睡覺時間裝,也不是大中午午睡,他在樓下打牌嫌吵就悄悄把電閘拉了。這還是裝修工人和我們說的。真是氣人。
唯一能讓我們堅持下去的就是房子住着還不錯,孩子上學方便。隻能是關上門忘卻外面雜亂的一切吧!以後要是有了錢,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再換一次房子。
下面總結一下我們安置區的弊端,給還沒買房,或正在買房的朋友看看,
第一 安置區買起來相對便宜,但後期手續費會貴,你要先交土地出讓金,才能辦房産證。
第二 安置區建築質量和細節,都不如商品房,有差距,增值空間小,折損大。
第三 安置區居住環境相較與商品房要差,綠化面積少,而且樓房外牆掉漆嚴重,老人多,亂堆亂放很普遍,整體看上去要破舊很多。
第四 遇上不地道的坐地戶 會有欺生的現象
以上就是我住了這些年安置區的切身體會,雖都是些小事,但确實影響心情,也不能說安置區就完全不能買,有的剛需或者想要過度一下有能力了再換的,碰上合适的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你想要更有品質的生活環境或者一步到位的,我建議你還是選擇商品房。
,